前言
权力,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使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最终成为一代宰相,却也让他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之后,陷入无底的深渊?
李斯的一生,正是这种魔力的最佳注脚。你可曾想过,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是如何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决心,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又是怎样的糖衣炮弹,让他最终中了圈套,葬送了前半生的辉煌?
李斯初露锋芒
战国时期,漫长的内战让这片土地充满了血腥和矛盾,但同时也孕育着无数有志之士的梦想。在楚国上蔡,一个普通的小家庭里,出生了一名叫做李斯的男孩。他的父亲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文书,但自小就对儿子循循善诱,教导他治学和做人的道理。
李斯自幼聪慧过人,对文字有着特殊的敏锐和天赋。他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典籍,老师常常对他赞不绝口。但贫困的家境,让李斯不得不在年少时就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改为做起了和父亲一样的文书小吏。
可是,李斯心中燃烧着一种对出人头地的渴望。每每看到那些身份尊贵的官员从眼前走过,他的内心都会涌起一阵无比强烈的羡慕。他告诉自己,总有一天,自己也要成为这样的人物,拥有权力和地位,不再被人小觑。
三十余岁那年,李斯终于下定决心,他毅然辞去了文书的职务,揹起行囊,独自前往远在齐国的著名学府稷下学宫。在那里,他拜法家大师荀子为师,汲取了法家的精髓-----如何给国家治理,如何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出谋划策。
学成归来后,李斯发现天下大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年的诸侯林立,如今却是秦国最为强大。他擅于算计,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于是,李斯像无数前辈那样,离开家乡,前往关中扎根。
投资嬴政赌对了
一切就是从那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的。初到秦国,李斯被吕不韦的声名所吸引,加入了他的门客行列。可是李斯入门不久,就发现了吕不韦的一些小习惯和做事手段。原来这位素有大名的丞相,私底下对权力贪得无厌,对金钱美色更是爱不释手。
李斯很快就意识到,吕不韦这样的人是绝对靠不住的。一旦他独揽大权,必将贪恋私欲,荒淫无度,终将使秦国覆亡。如果自己要投资,必须要另寻发展的机会和对象。
而这个对象,就是当时在位的年轻的秦王嬴政。嬴政好大喜功,对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欲望,正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人选。于是,李斯开始主动给这位年轻的君主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比如,当韩国企图通过挖运河来"疲秦"的时候,正是李斯力阻秦王听从臣下逐客的建议,保全了秦国的实力。
渐渐地,嬴政对这个聪明机智、身怀绝技的门客生出了赏识。他任命李斯为长史,负责到各国去打入内部,制造混乱,离间各诸侯国家之间的关系。李斯的确操作得心应手,诸侯国内讧愈演愈烈,秦国的统治之路也就变得一帆风顺起来。
功不可没的李斯,很快就得到了晋升,被授予了客卿的重要职衔。凭借着嬴政的厚爱和自身的聪明才智,他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了秦国的重要决策人之一。一切,就是从小小的一个机会开始的。
一统天下的伟业
有了李斯和其他谋臣的辅佐,嬴政的雄心自然也就不可遏制。他先是除掉了嫪毐和吕不韦这两个心腹大患,然后将目光转向了诸侯国。一个崭新的王朝,需要一番浩劫来铺垫,需要统一的版图来彰显霸主的气概。
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了嬴政出征的第一个目标。李斯建议先灭韩,目的是要吓阻其他诸侯国,同时也让秦国军队摸爬滚打,积累战斗经验。嬴政深以为然,很快便攻下了韩国。接下来的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也都相继被征服,就连最后的弈垫齐国都无力阻挡了秦军的铁蹄。
就这样,短短十年间,嬴政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建立起了统一的秦朝王朝。这是先祖留下的遗憾,如今终于由他来圆梦了。而李斯和其他谋臣功不可没,他们用精密的计策,为嬴政开疆拓土,夯实了根基。
李斯建议推行郡县制
建立王朝固然不易,但要长治久安就更加考验一个君主的智慧了。嬴政虽然用武力一统了天下,但如何有效管控这么大的疆土,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李斯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他看来,分封制是一个古老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度,但在当今时代已经行不通了。因为那些藩侯虽然表面臣服于朝廷,但暗中都在图谋自己的私利,随时都可能造反。一旦朝廷力有未逮,他们定会重蹈前车,各自为王,到时朝廷就很难镇压了。
那么,应该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呢?李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即废除分封制,收回所有的封地,改而推行郡县制。这个制度下,中央政府将派出自己信任的官员前往郡县,负责那里的一切事物,一切命令都由中央发出,让中央的权力得以贯彻到每一个角落。
嬴政思虑再三,认为李斯的建议极为合理。于是,他简单粗暴地将所有的国君全部撤换,改为派驻郡县太守,直接向中央朝廷负责。通过这一改革,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为后来的"秦制"奠定了基础。
权力的诱惑下堕落
然而,在看似一切都尘埃落定之时,命运却给李斯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那正是他在权力的巅峰时,被名利所诱惑,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痛心的错误决定。
秦始皇在位期间,李斯基本上掌管了朝政。但随着年岁渐长,秦始皇的身体越发每况愈下,李斯又岂能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呢?可供他选择的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太子扶苏,一个则是皇子胡亥。
扶苏和胡亥的性格迥然不同。扶苏宽厚仁善,好学力文,却不喜武事。与之相反的胡亥,则个性暴虐,热衷于马术和酗酒。更为关键的是,两人在治国理念上也有着天壤之别。胡亥向往李斯所崇尚的法家思想,而扶苏则偏好儒家的仁政理念。
对于李斯而言,他不可能会选择与扶苏并肩治国。一旦扶苏执掌大权,他定会将目光投向儒生,而李斯这位鼎鼎大名的丞相,恐怕也就失去立足之地了。
于是,在这一矛盾抉择面前,李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开始暗中勾结宦官赵高,两人合谋废黜扶苏,另立胡亥为帝。手段狠毒无情,包括篡改遗诏,逼迫扶苏自杀等令人发指的做法。
然而就在李斯以为自己可以继续高枕无忧的时候,赵高的阴险狡诈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新科帝王胡亥纵酒狂欢,偏信赵高一人之言,赵高却又暗地里对李斯穷追猛打,使李斯元气大伤。
身陷囹圄遭严酷酷刑
当李斯终于看清赵高的阴谋时,为时已晚。胡亥不仅疏于朝纲,更铸下了一个巨大的弊端-----肆意征发民夫,大兴土木,耗费国力。这不仅重挫了李斯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更让他痛心疾首。
于是,李斯联合御史大夫等大臣上书进谏。无奈胡亥已对他敬畏尽失,竟杀气腾腾地将他们全部下狱。赵高更是乘机诬陷李斯谋反,不惜虐杀他的亲生骨肉,逼李斯认罪。
在牢狱中,李斯曾写下一篇《狱中上书》,控诉赵高的无理,并将自己当年为秦始皇做出的贡献一一列举,希望能让胡亥回心转意。可惜一切都是徒劳,胡亥已全然被赵高操控在股掌之间。
最后,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宰相,竟然被处以了他当年亲手设计的"具五刑"酷刑示众。当行刑官的刀刃落下时,李斯闭上了眼睛,就连遗憾都无从表达。权力的诱惑,让他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骄傲。
结语
权力往往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稍有不慎就会伤人伤己。李斯的一生就是对此的最好注脚。
他出身卑微,却凭借智慧和运筹帷幄的才能攀上了人生的最高峰,成为了一代宰相,左右朝纲。但与此同时,权力的巨大诱惑也慢慢腐蚀了他的心智,让他开始贪婪、开始算计,最终被自己设下的权力陷阱所绞杀。
正如李斯自己在临终前所说的那样:"我本只是一介小吏,却妄图富贵长存,如今已成为权力的牺牲品。回首往事,我是否该珍惜当初的清贫?是否应该心无旁骛,虚怀若谷?"这些话不啻是李斯对权力的终极反思。
所以,无论我们今后是否会面临权力的诱惑,都当警醒李斯的遭遇,时刻保持谦逊、节制的品德。因为一旦被权力冲昏了头脑,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黑暗和堕落的深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