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制度是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畸形存在。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太监从入宫之日起就要承受巨大的人格屈辱,如果不是实在走投无路,恐怕没有哪个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宫中当太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代的宫廷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男性太监之外,还有一群鲜有人知的女太监。她们才是皇宫中最可怜的人,不但要承受巨大的精神伤害,身体也会遭到严重的创伤,其净身过程比男太监还要残忍,连鲁迅都不愿细说。
       古代的皇帝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洁性,对进宫当差的太监实行“宫刑”,使其不再具备男性特征,以此来保证不会出现赵姬与蟉毐那样秽乱宫闱之事。同样的,古代的皇后为了阻止宫女争宠,防止她们无意间怀上皇嗣,也会对一些看不顺眼的宫女实行相似的刑罚,史书上称之为“幽闭”,被认为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


       鲁迅在《病后杂谈》中曾提到过诸多古代刑罚,但是关于“幽闭”之刑他却并不愿意细说,只说此刑“凶恶”,令他“吃惊”。至于鲁迅为什么不愿意细说,在作者看来,或许是因为他也觉得发明这种惨无人道地针对弱女子的刑罚实在是令后人蒙羞的一件事情。
       关于“幽闭”之刑的记载,最早出现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中:“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根据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对这句话的注释,“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次死之刑。”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用外力捶打女子腹部造成子宫垂脱,从而使女子丧失生育能力。


       孔安国认为这两种刑罚很严厉,不但毁坏男女的生育能力,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屈辱感,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他就曾因言得罪汉武帝而遭受了“宫刑”,这种巨大的屈辱感让他想一死了之,可为了维护家族的荣耀和自己著史的愿望,最后不得不忍辱负重苟活下来,最终完成了名震千古的《史记》一书。
       在古代历史上,遭受“宫刑”的名人并不多,司马迁是最著名的一个。可正是因为司马迁是历史名人,他遭受“宫刑”也被认为是忍辱负重之举。而古代的太监,每一个在入宫之前都要遭受“宫刑”,可又有谁会记住他们遭遇的这种痛苦经历呢?


       至于“幽闭”之刑,史书上只记载过这种刑罚,是封建统治者惩罚女性的一种手段,却没有记载受刑之人。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哪些人受过这种刑罚,但是并不代表这种刑罚是虚构的。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宫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太监、宫女作为皇宫中地位最底下的人群,他们的一生只能任人欺凌。太监还好一些,就算再怎么受到皇帝的信任也不会威胁嫔妃的地位,而同样身为女性的宫女就不一样了,她们如果受到皇帝的喜爱,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后宫的嫔妃带来威胁。


       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最讲究的就是“母凭子贵”,一旦宫女给皇帝诞下龙嗣,那自身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嫔妃们为了消灭这种潜在的威胁,就会想办法给那些有些姿色却又与自己关系不睦的宫女净身,毁掉对方的生育能力,使其变成女太监。至于给宫女净身的方法用的,自然就是《尚书》中曾提到的“幽闭”之刑了。
       皇宫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处于最底层的宫女们完全无法反抗,她们的生死荣辱完全取决于服侍的主子是否宽容。遇到性格温和的主子还好一些,如果遇到那种多怒善妒的主子,她们的命运就会变得十分凄惨,一旦主子认为宫女的存在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之后,宫女不但在精神上要承受巨大的屈辱,身体上也会遭受严厉的惩罚。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太监和宫女们的痛苦与挣扎,更让人们意识到当今的社会是多么的幸福和谐,文明、平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黑暗现象更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只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