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激流文史
秦王嬴政,拥有着“千古一帝”的威名,他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首创了“皇帝”的称号,但是事实上他的功绩确实也配得上这个称号。
我国历经了2000多年的风雨飘摇,直到辛亥革命的爆发,我国才改变了腐朽落后的局面。在诸侯分裂割据、战乱不断的封建王朝,正是有了秦始皇的出现,才使中国实现了统一。
世人对秦始皇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功勋卓著,一统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另一方面,他焚书坑儒,残暴不仁,压迫百姓,使百姓们苦不堪言。
他在实现了统一之后,给中国起了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这两个字至今仍被使用。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是什么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更详细的走进秦始皇的一生来一探究竟吧。
才能初现,风起云涌
嬴政出生在赵国的邯郸廓城,是秦庄襄王和赵姬所生。前257年,邯郸被秦国围攻,邯郸别无他法,只得拿人质子楚开刀,于是秦庄襄王的安危就成了很大问题。子楚力量薄弱,还好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最终才逃脱一死,苟且偷生,后来还顺利回到了秦国。
赵国眼见未能杀死秦庄襄王,于是便把刀口对准了赵姬和嬴政。因为赵姬出生在大户人家,家庭背景雄厚,因此她在家人的保护下,四处躲藏,最终保全了自己和孩子。后来秦昭王离世,秦孝文王登上了王位。身在后位的华阳太后,却动起了歪心思。她极力劝谏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
奈何安国君无缘王位,福泽浅薄,仅加冕三天就轰然离世,后秦庄襄王继位。前247年,庄襄王离世,嬴政仅13岁就被拥立为王。由于嬴政年弱,遂将国事交由吕不韦掌管。
吕不韦手握重权,又与太后赵姬偷情,而嬴政逐渐年长,开始亲自摄政,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决定断了与赵姬的联系。但是贸然离开,恐怕会激怒太后,所以吕不韦将自己的门客嫪毐献给了太后。
太后见到了新鲜的面孔,很快就将吕不韦抛之脑后。由于嫪毐还是个完璧之身,所以在嫪毐与太后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翻云覆雨后,太后便怀有了身孕。太后十分惊慌,因为一旦被嬴政知道,她就会下场凄惨。
于是太后便借口,搬到了雍县的离宫,最终生下来两个孩子。嫪毐不但没有一丝担忧,反而四处借此耀武扬威。一次,嫪毐在喝醉时,借着嬴政假父的名号大声呵斥大臣。
大臣对嫪毐的言行十分不满,因此便将嫪毐的言语告诉了嬴政。嬴政听后,勃然大怒,认为太后此举有损朝廷威严,便想处决太后和嫪毐。
谁曾想,嫪毐在太后多年的扶持下,早已在雍城积累了很大一股势力,实力仅次于吕不韦。秦王嬴政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静待时机,将叛乱者一网打尽。
前238年,秦王嬴政在嫪毐所在的雍城举行冠礼。嫪毐借机偷盗玉玺,发动叛乱,嫪毐本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谁知道自己才是笼中之鸟,任人摆弄。秦王嬴政早已在必经之路步下天罗地网,无论是谁,凡反叛者,都将一网打尽。嫪毐见此架势,吓得惊慌失措,无奈之下只好夹着尾巴仓皇出逃。
嫪毐之力,又怎可与嬴政匹敌,逃窜数日,便被逮捕,嬴政对其施以军裂,曝尸示众,以示威严。后又将赵姬囚禁至萯阳宫,其二子均被摔死。前237年,吕不韦被免职,放逐至巴蜀。吕不韦深知人生再无转机,于是选择服毒自尽。
秦王扫清了政治风波里的一切障碍,继而转向吞并他国疆土。在秦王嬴政继位之时,巴、蜀、汉中都早已被并入秦国疆土。秦王嬴政还善用人才,重用了李斯和尉缭等人,他听从了李斯的建议,没有驱逐六国食客。
前236年,赵国出兵攻打燕国,秦王嬴政借势出击,以帮助燕国为由,将赵国领土逐渐收入囊中。前231年,魏国和韩国都被迫把部分疆土割给秦国。次年,秦国派人将韩王俘虏,韩国群龙无首,最终灭亡。
前229年,秦国派遣王翦去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李牧和司马尚抵御外敌。李牧实力强大,一时难以攻破,秦国只能另谋他法。最终,秦国打起了赵王的宠臣郭开的主意。既然无法从李牧和司马尚的身上下手,那就只好另辟蹊径了。
于是,秦国花重金收买了郭开,让郭开到处散播李牧和司马尚有造反之嫌,还让郭开在赵王面前进献谗言。果不其然,赵王一听此事,勃然大怒,杀了李牧这员大将。
没有了李牧,赵国大军就好似一盘散沙,秦国在次年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赵国大军击溃,并且成功将赵王俘虏。
前227年,秦王嬴政又借势对燕国乘胜追击。赵国公子和宗族逃难的数百人逃到了代都,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代国和燕国团结一致,对抗秦军,结果无济于事,被秦军打的落花流水。
次年,秦军将燕国都城攻下,燕国王无奈之下,将都城迁到辽东。秦国并没有打算放过仓皇出逃的燕王,派遣李信继续带兵逼近。燕王别无他法,正在这焦头烂额之际,代王嘉计上心头,称献上太子丹的首级不失为一个良计。最终燕王听信代王,将太子丹的首级献给了秦国求和。
前225年,秦王嬴政派遣王贲将军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魏国都城,还引用黄河水破坏魏都。仅仅三月,魏国国王就归降于秦,魏国由此灭亡。
秦王嬴政不满现状,于是继续派兵攻打楚国。秦军和楚军在城父邑会战,双方经过激烈作战,最终秦军大败。嬴政势如破竹,再度派遣王翦和蒙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经过了三年的激战,楚国王被降服,从此再无楚国。
前222年,秦国大将王贲攻打辽东,俘虏了燕王,燕国灭亡。次年,秦将王贲再度从燕南下,攻打齐国,将齐国国君建俘虏,齐国灭亡。
秦王嬴政仅用了十年,就将六国全部吞并,完成了他的一统大业,可见其政治才能。他的继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风起云涌的政治场上,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成为了六国霸主,完成了大一统。
那么,掌管着如此广阔的疆土,秦王嬴政又是如何管辖的呢,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明君呢?
平定天下,残暴不仁
李世民曾写了一句话评价秦王嬴政,我认为他做到了面面俱到,因为他没有全盘肯定嬴政的作为,也没有全盘否定嬴政的贡献。
李世民肯定了嬴政的一扫六合,平定天下的政治才能,但又不否认他为政的残暴不仁和骄奢淫逸。他到底在政治上做了哪些贡献呢,又为什么说他是个暴君呢?
秦王认为自己功盖三皇五帝,于是创造出了“皇帝”的称号,这是秦王首创,于是秦王又被称为“始皇帝”。嬴政为了突出自己的尊贵地位,还颁布了一系列的尊君措施。
秦始皇还建立了中央集权和政权机构,自己独揽大权,中央官员分权相互制衡。嬴政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分封制,改行郡县制。
嬴政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还统一了币制,以铜钱为主要的流通钱币。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在交通上实行“车同轨”,在土地制度上统一了土地度量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实行“重农抑商”。
由于一统六国,区域文化差异明显,于是秦始皇命令李斯等人整理文字,进行统一。李斯以“大纂”为基础,创造出了笔画更加简略的“小纂”。秦王将“小纂”作为秦国官方规范文字,后在“隶变”下,制定出了新字体——隶书。隶书的出现,为楷书奠定了基础,具有深刻意义。
虽然他的为政才能十分卓越,但是他的一系列暴行,惹得天怒人怨。嬴政在一统六国后,就开始大兴土木,使得生产力被极大破坏。发展到后来,百姓们穷困潦倒,食不果腹,纷纷怨声载道。
除此之外,秦王还焚书坑儒,对儒家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不仅如此,秦王骄奢淫逸,大建阿房宫,相信学过《阿房宫赋》的人都会被阿房宫宏大的规模所震惊,这不足为奇,因为它是无数无辜百姓的新鲜血液换来的。
中华二字,千古不灭
秦始皇在攻下六国后,看着自己宽阔的疆土,不禁感慨万分,为其取名“中华”,“中华”二字,自从出自秦始皇后,就一直存在,延续千年,至今我们仍会称自己为“中华儿女”。
“中华”二字听来简单,实则是秦始皇煞费苦心想出来的,其背后蕴藏的寓意十分深刻。“中华”其实是一个复合词,就如“皇帝”二字一样,取自“三皇五帝”,而“中华”是取自“中原”和“华夏”。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原”,在秦始皇那个时代,秦朝的都城是咸阳,他们就简单的认为咸阳是中原地带的核心,于是便取了“中原”的“中”。
其次再来说一说“华夏”,“华夏”一词,在古代就有盛大、美好的意思。华夏族源于上古时期的炎黄部落,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之后就进入了三皇五帝时期。在这时,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出现了。
夏朝灭亡之后,“夏”便有了“夏朝遗民”的意思。之后便是商朝,在统治了一段时间后,被周人以及夏朝遗民推翻,后周朝建立。在周朝,遵从周礼的人被称为华族人,所以在此之后中原人民都被称为华夏。
正因为上述的这些原因,秦王嬴政选用了秦国都城的地理位置和中原子民的美好寓意合成了“中华”两字。尽管后来秦朝灭亡,但是“中华”二字却流传千年,一直被保留至今。
虽然昔日恢宏的阿房宫,被熊熊烈火燃烧尽,但是秦朝以前的辉煌亘古不衰。以前的历朝历代已成过往,汇聚成中国民族一家,虽然以往改朝换代,都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华之魂却一直被传承。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爱我中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