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吴应熊,凭借着吴三桂的战功与地位,在清朝的朝堂上也具有一定的威望。
清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从陕西西安出发,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杀到了北京城下。随后,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其实,北京城的迅速失陷与吴三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北京城陷落前,吴三桂是崇祯皇帝最后能够信赖的底牌和防御力量,他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放弃关外全部的城池和据点,快速回防北京。而吴三桂却是缓走慢行,从宁远到山海关120公里的路程,吴三桂足足走了14天,可以说是坐视北京城被李自成攻陷。
而在明朝灭亡后,吴三桂也准备选择投降李自成,只是在得知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将吴三桂全家囚禁,并对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进行了残酷的“拷掠”,同时还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后,吴三桂重新带兵夺回了山海关,彻底与李自成反目。
在这之后就是决定中国历史命运走向的“山海关大战”,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战在一处,并且李自成逐渐占据了主动。
而在此之前,吴三桂曾多次以“借兵”的名义向清朝求援,皆遭到了多尔衮的拒绝。最终吴三桂在阵前剃发,引清兵入关,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也是完全不敌清朝的八旗铁骑,最终兵败如山倒。而在“山海关之战”战败后,李自成回到北京草草登基便开始的一路溃败,最终于顺治二年(1645年),被打死在了湖北九宫山,大顺农民军政权也就此灭亡。
然而,李自成的灭亡并没有意味着吴三桂可以就此停歇,而他面对的下一个对手便是自己曾经的救主——南明政权。
在此期间,吴三桂表现的极为突出,在于南明永历政权的战斗中可以说是节节胜利,特别是在洪承畴卸任“五省经略”后,吴三桂成为征讨永历政权的实际指挥人。而他也没有让清朝朝廷失望,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兵杀入缅甸,迫使缅甸国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随后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云南昆明的篦子坡将朱由榔等人皆尽处死,明朝的皇室血脉也就此断绝。
康熙元年(1662年),凭借着手刃永历皇帝的功勋,吴三桂被封为了亲王爵位,纵观整个清朝历史,“异姓王”能够到亲王级别的只有两位,除了吴三桂,就只剩下了早在“吴桥兵变”时就投降而来的尚可喜了。
而在获封“平西亲王”同时,吴三桂还被允许在云南开藩设府,世守云贵,可以说此时的吴三桂权势和地位已然到达了顶峰。
当然,他的儿子吴应熊在朝中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早在顺治十年(1653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与年仅13岁的皇太极第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成婚,这便是人们口中常称的“建宁公主”。
当然,让吴应熊迎娶建宁公主,除了是为了褒奖和拉拢吴三桂之外,更是对于吴三桂的防范,毕竟让吴应熊迎娶公主可以让其名正言顺的留在北京充当人质,进而可以牵制和控制吴三桂,这才是让吴应熊与建宁公主完婚的最重要的目的。
顺治十一年(1654年),吴应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1657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康熙皇帝即位后,继续/span>
可以说,如果吴三桂没有造反,即便是吴三桂日后被康熙皇帝撤藩,他本人以及他的儿子吴应熊,凭借其功勋以及与皇室的关系,至少可以继续维持两代人的繁荣,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吴三桂的叛乱而结束了。
“三藩之乱”爆发,吴应熊被康熙处死。
康熙十二年(1673年),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乘势作出了撤藩的决定。随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也上疏请求撤藩,康熙也都予以批准。
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极大的激化了朝廷与“三藩”之间的矛盾,“三藩之乱”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就在吴三桂正式起事之前,他曾派密使,乔装混入北京面见吴应熊,将准备造反的消息告知,并且让其跟随南下。然而此时的吴应熊并不赞同吴三桂叛乱的想法,但是对于吴三桂的决定也表示了无可奈何,同时表示他自己不会离开北京,最终密使只是将吴应熊的长子吴世璠带回了云南。
看到自己大孙子平安回来,也算是让吴三桂彻底拜托了后顾之忧,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讨伐满清檄文,开始起兵造反,“三藩之乱”就此爆发。
而此时的京城,愤怒的康熙皇帝下令将吴应熊本人及其与建宁公主所生的次子吴世琳等人逮捕,并且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将其绞杀。
吴应熊存在的最大的价值就是牵制和胁迫吴三桂,如今吴三桂已经谋反,其已然是价值全无,为了避免其与吴三桂内外勾结,在京城在其祸端,杀掉吴应熊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的康熙皇帝面对吴三桂的叛乱必然是震怒异常,逮捕并杀掉吴三桂的儿子也是情理之中,更何况,康熙还需要借助吴应熊的死来提振前往将士的士气,同时对吴三桂进行打击,所以康熙必须要杀掉吴三桂。
只是可怜了建宁公主,33岁开始守寡,丈夫被杀,两个儿子先后也死于非命,只能独自渡过三十年孤苦伶仃的生活,直至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去世,终年63岁。
至于孝庄太后有没有劝谏康熙不要杀吴应熊,需要打一个大大问号了。
关于孝庄太后劝谏康熙不要杀吴应熊,在许多得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这样的桥段,实际上,孝庄如此做也有她的理由。
一方面,吴应熊是康熙的姑父,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吴应熊与建宁公主的婚事又是她来主持的,她也需要为建宁公主的后半生的幸福着想。
然而,这样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都是一厢情愿的,真实的历史上,孝庄很难有劝谏康熙放过吴应熊的行为。
首先,清朝有“后宫不能干政”的祖制和传统,而当初多尔衮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限制孝庄太后的,所以即便是孝庄有着对于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同情之心,也是不能主动表达的。
其次,杀掉吴应熊,是符合国家政治利益需要的,前文中也说到了,除了维系京城的安稳,就是要对吴三桂进行打击,在国家整体利益面前,孝庄太后也不可能继续帮吴应熊说话的,甚至是会支持康熙杀掉吴应熊。
再次,此前顺治皇帝在多尔衮去世后,对多尔衮进行了极为残酷的清算,甚至将其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对此孝庄太后都选择了默不作声,同样的,面对吴应熊的问题,她则是会更加的选择沉默。
所以,历史上的孝庄太后参与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也不可能为吴应熊说话,而她能做的,只是以“母亲”的身份,更加关爱、关心建宁公主,使之能够平稳的度过余生了。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