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实际上没有宰相,宰相这个职位,从朱元璋后期开始,就已经被废除。明朝后期的内阁大臣,其实相当于宰相。到了清朝,清军入关后,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被称为“中堂”,有宰相的职权,例如康熙时期,权臣明珠和索额图被称为“明相”和“索相”。雍正七年,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权力变大,而内阁大学士逐渐成为虚衔,例如著名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也被人称为“张相”。到了乾隆时期,大臣刘墉任体仁阁大学士,并不是军机大臣,但民间也称他为“宰相刘罗锅”,实际上,他真的算不上宰相,反而是乾隆时期的另外一位大臣,堪称宰相,此人就是于敏中。

于敏中是乾隆时期最具盛名的汉族官员,众所周知,张廷玉在乾隆朝一共当了13年军机大臣,刘统勋当了11年军机大臣,而于敏中当了20年军机大臣,他被称为“乾隆朝任职最久的汉臣首揆”。乾隆二年,于敏中考中状元,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让乾隆非常赏识。后来经过张廷玉等人的提拔,于敏中的官场生涯非常顺利。

于敏中不仅能诗会文,而且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非常有造诣,乾隆皇帝和于敏中年纪相仿,乾隆本人又对诗文书法等非常感兴趣,所以一直视于敏中为心腹。于敏中通过地方和朝廷的全方位历练,乾隆二十一年担任军机大臣,官至“宰相”。 当时他和乾隆都是盛年,乾隆精力旺盛,于敏中起早贪做乾隆的助手,事无巨细。不仅在政务上帮乾隆出谋划策,偶尔还要陪乾隆吟诗作乐。乾隆三十三年,于敏中任首席军机大臣,满汉官员中,职位最高,乾隆的诸多决策,都要听取于敏中的意见,可谓权倾朝野。后来,乾隆打算编纂《四库全书》,于敏中任第一任总裁官,《四库全书》的编纂纲要和内容分类,都是于敏中的手笔。

于敏中为官四十多年,权倾朝野20年,但这样的大人物,也有犯错的时候。乾隆三十九年,有一位叫高朴的官员,从北京连夜赶到避暑山庄面见乾隆,他对乾隆说,朝廷的“道府记载”遭到泄密,乾隆惊讶万分。“道府记载”是皇帝记载全国各道、府官员的政绩的机密,只有皇帝和秉笔太监两人知道,但却被泄密。乾隆连忙问身边的于敏中,该怎么处理。只见于敏中吞吞吐吐,最后蹦出几个字:“或是谣传,不足为信。”

乾隆派人暗暗查访,最后得知,是太监高云从泄的密,乾隆立即让另一位均军机大臣舒赫德审讯高云从。最后高云从招认,十多位官员通过贿赂他,从而得到“道府记载”的内容,连军机大臣于敏中也贿赂过自己。这个消息可炸了锅,于敏中听闻高云从攀咬了自己,连忙向乾隆认错,乾隆宠信于敏中这么多年,于敏中却贿赂宦官打听消息,让乾隆非常尴尬。

高云从是个宦官,泄漏秘密,被乾隆赐死,那贿赂高云从的十多位官员怎么处理呢?乾隆本来打算全部贬官革职,但于敏中也牵涉进去,让乾隆犯了难。因为于敏中做了乾隆十多年的近臣,乾隆一时半刻也离不开他,而且,乾隆压根不想处置于敏中。但如果不处罚于敏中,其他行贿的官员是不是也不处罚?

最后,舒赫德和刑部商议,所有行贿的官员全部贬官,包括于敏中。但乾隆却加了一条:于敏中就在中枢,诸多事务仍需处理,四个月后再离京。啥意思?别的官员都被贬到外地了,于敏中要再等4个月才动身。很多官员都不理解,只有于敏中在偷乐,因为他知道,4个月后,正值乾隆的68岁大寿,乾隆每年过大寿,都会赦免一些有轻微过错的官员,以示宽仁。这就意味着他将免除惩罚,官复原职。果不其然,4个月后,乾隆宣布,于敏中继续留任。

小编看来:于敏中并不是个纯臣,他贿赂高云从,以及他死后发现他的巨额不明财产,都说明于敏中在20年权倾朝野中,确实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但这不能否认于敏中的历史贡献,从历史角度来说,他仍旧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