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足鼎立,并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正是这些各有特点的人物构成了精彩的三国历史。其中,关羽便是三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义薄云天的形象更是受到了历代中国人的推崇。 公元220年,此时刘备已经在汉中地区击败了曹操,蜀汉势头强劲,有北上中原复兴汉室的趋势。为了配合刘备的进攻,关羽率领荆州部队去进攻曹仁镇守的樊城,并成功用计水淹七军,俘虏了魏国名将于禁,斩杀庞德。经此一役,关羽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东吴方面采用吕蒙白衣渡江的计谋偷袭了荆州,并联合魏国展开军事行动击败了关羽,关羽败走麦城。在麦城期间,关羽还一度写信给孙权想要乞求投降,但都被孙权一口回绝。最终关羽被东吴擒获,并被孙权下令杀死。 这便是关羽人生的最后末路,面对威望如此高的关羽,孙权为什么要拒绝他的投降呢?我们先看看关羽的经历,他早年情况不详,只是因为犯下杀人罪流亡在外,后来参加了刘备组织的起义军。后来一路追随刘备,直到三国鼎立的时候,他的威名已经是传遍海内。以至于当曹操听到关羽要攻打樊城的时候的第一反应不是考虑如何组织反击,而是考虑要迁都邺城。可见关羽的实力之强盛。

而且关羽是一个有着极高忠诚度的将领。他曾经出于无奈投降曹操,但后来又在报答曹操恩情之后封金拜印,随后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这样的一个具有英雄般光辉形象的人,却为何在生死关头展现出了另外一面呢?

他为何会做出投降的举动?确实让人非常不解。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也不难看出,关羽似乎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在败走麦城之后,关羽已经被东吴军队围困。要么委曲求全投降,这样可以苟全性命;要么继续拼死抵抗,这样只有死路一条。

这种情况之下,关羽只有投降一条路可以走。他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下自己的骄傲,做出投降的决定,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妥。比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下性命就有绝地翻盘的希望。面对蜀汉大将的投降,而且明面上东吴与蜀汉还有联盟关系,孙权为什么要赶尽杀绝呢?

其实,三国时期各国之间都有微妙的平衡关系,蜀汉与东吴一开始为了对抗曹魏联盟;但是随着蜀汉国力的强盛,尤其是夺取汉中之后,蜀汉势力隐隐有超越曹魏、东吴之势。这个时候,孙权为了防止蜀汉对东吴潜在的威胁,已经开始准备削弱蜀汉的势头,两国的联盟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

当然,这也并非是孙权一个人独自做的决定,在接收到关羽的投降请求之后,孙权召集群臣商讨。东吴群臣按照对于关羽的分析,认为关羽不可能是真心诚意来投降。毕竟关羽曾经投入曹操麾下,但是很快还是回到了刘备手下。 出于这样的前车之鉴,孙权是绝对不可能会留下关羽作为未来荆州的隐患的。于是经过商讨,东吴君臣一致认为,在这个有利的时机除掉关羽,是东吴能做得最好的选择,不留后患。

而且,孙权在个人情感上也不喜欢关羽。早在两国交恶之前,当时孙权还是希望与关羽的荆州集团搞好关系的。他还一度提出要与关羽联姻来巩固双方的联盟关系,但是这个本来两全其美的提议却被关羽一口回绝。这让孙权甚至东吴一度蒙羞,也为关羽最后的败局埋下了隐患。

总结: 三国时期,是一个波诡云谲的乱世,多少英雄在这个时代涌现,又在时代的浪潮下被撕个粉碎。关羽也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成名于忠义,在乱世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又在全盛时期溘然败于自己的一时大意,最后死在自己的高傲之上。让人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英雄末路。 然而,关羽虽然死于乱世,但他的忠义让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他的精神也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核心精神,为世世代代所传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