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满头白发,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当罗大佑走近《天赐的声音5》的舞台时,却依旧从容、笃定,在流光溢彩的灯光下,罗大佑又唱起了那首《野百合也有春天》。


       经典而有说服力,这样的歌声特别适合《天赐的声音》这样的音综节目。1982年,正是罗大佑开启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大门,他的专辑《之乎者也》沟通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意识,从而生造了“流行音乐”这样的名词,于是,从一个年代到另一个时代,“流行音乐”将进入各种舞台,漂浮市井空气,抵达大众内心,从而成为时光切片、印记与注脚。


       所以,《天赐的声音5》邀请罗大佑来开场,意义丰富又充满了象征意味。时代属性的凝重感与先锋性,通过他优雅、自由而流畅的表演,完美呈现于《天赐的声音5》的舞台上。
       十二位音乐合伙人开启的首期节目,在通过两两组队的合唱环节后,表达了自我的态度、能力与理解,在与队友的歌声沟通中,成为了新一季全新组合的声音鉴赏团的焦点与目标对象。




       这一次,张信哲与陈楚生的合作,成为了声音鉴赏团聚焦火力的对象。


       作为第三方的观众之一,笔者的感受是,两人的合作,与原唱陈粒从演绎方式到声音技巧的运用再到音乐叙事的掌控感,都有着各自的亮点,在和而不同中唱出了《虚拟》这首歌的生命力、力量感与抒情性。


       两个主角旗鼓相当,陈楚生嗓音中的颗粒感加深了音乐故事的氛围与情境,而张信哲的歌声则细腻温婉,略带忧伤,两人的歌声以不同的动人方式与角度直击听者的内心。


       从技术性的角度看,完成度高;从抒情性的角度看,则充满了荡气回肠与遐想空间。


       但一位新加盟的声音鉴赏团成员,还是以肯定的语气否定了整首歌的演绎。
       在对陈楚生做出积极意义上的赞美后,他对张信哲的演唱提出了似乎令人掌握不到精髓而飘在空中的质疑:发音太结实了,完全没有抓住这首歌的精髓。


       那么,这首歌的精髓是什么?结实又有什么不当之处。
       如果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么只能说,人与人对音乐的理解不一样,并不一定有好坏之分或者对错之别。


       陈楚生的回怼并不显得局促,与他的歌声一样,诚恳而成熟:在我的耳返里,哲哥的声音反而是飘在上面的。
       在这一轮的“较量”中,似乎是音乐合伙人占了上风。


       因为,陈楚生只是陈述事实,更接近客观。而声音鉴赏员则是在判断,更趋向于主观。
       其实人生就如“一场游戏一场梦”,因此,在舞台上,在音综节目里,有一些剧本走向与戏剧成分,并不奇怪。大众可能也能够理解。


       但似乎并不宜过分或者歪曲,否则,大众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谓,而戏剧制造方则反而因虚张声势而显底气不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