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世界著名汽轮发电机专家,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原副厂长、副总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汪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8日12点31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根据汪耕同志生前遗愿,将遗体捐献给上海市红十字会用于医学科学事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汪耕同志一生都秉持着满腔报国热忱,长期致力于我国汽轮发电机的设计与制造事业,践行初心和使命,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27年10月11日,汪耕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休宁,后因战乱逃难至四川江津。

●1938年冬季,进入安徽同乡会办的中学(主要是收容战争家庭失散小孩,后来改名为“国立第九中学”)。

●1944年2月,高中毕业,考进了当时在四川重庆的交通大学电机系。

1949年4月初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

●1949年,汪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

●1950年初分配到上海电机厂工作,从事异步电机、同步电机,以及汽轮发电机设计、制造、研究工作,历任上海电机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汽轮发电机分厂总工程师。

●1960年,改名为汪耕。

●2003年7月,从上海电机厂离休,随后被聘请为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一生奉献给中国电机事业的他

种种荣誉记录下

敢为人先、首创登攀的足迹

1958年,汪耕参与世界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设计方案和关键部件的创制。这是一项工业战线上的辉煌成就,引起不小的轰动,并被当时全世界所关注。世界“第一台”,尤其是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这就是一个轰动世界的“新闻”。

从1954年起至1957年年底,上海电机厂成功生产出27台6000千瓦空冷汽轮发电机,同时试制成功12000千瓦空冷汽轮发电机,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1985年,汪耕因参加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与受控核聚变反应研究装置强磁场电源的2套8万千伏安交流脉冲发电机组的设计试制工作,在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3年、1985年,汪耕两次作为中方设计负责人赴美国与西屋公司联合开发30万千瓦水氢冷汽轮发电机。1987年作为中方设计负责人之一去美国西屋公司进行60万千瓦水氢冷汽轮发电机优化设计。1991年,汪耕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创新无止境,风范永长存

网友纷纷悼念:

汪耕院士,一路走好!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新闻坊、上海电气、中国科学院学部、澎湃新闻、网友评论

编辑:高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