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存款利率“降息潮”来袭,地方中小银行集体“补降”。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陕西、山西、河南多地城农商行、村镇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调整类别覆盖短期、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区间在15—80个基点左右。尽管存款利率降至低位,但受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中长期储蓄需求依然强烈,也使得零售定期存款规模占比显著提升,在2023年的上市银行年报中,多家银行数据已反映存款定期化趋势,而多位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对高成本存款规模的控制。在息差保卫战之下,新一轮存款利率调降仍为大概率事件。

多地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自2023年末至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这一轮“降息潮”涉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众多中小银行,表现出“梯次”调降的特征,即大中型银行率先调降,随后其他银行陆续跟进。4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陕西、山西、河南多地城农商行、村镇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4月7日,平遥晋融村镇银行发布公告表示,为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结合平遥县域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情况及该行实际,自4月1日起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调整之后,该行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45%、2.75%、2.8%。对比该行去年9月发布的公告来看,分别下调了15个基点、20个基点、20个基点。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该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了上调,未调整前利率为2.10%,调整后为2.15%。对此,该行相关人士表示,“每个时间段的利率表现不一样”。

位于山西地区的平城京都村镇银行也称,为加强存款利率管理,自4月1日起对部分定期存款利率进行调整。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行此次调整的产品类别主要为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调整后的利率分别为2.55%、3%、3.1%,未调整前的利率水平分别为2.75%、3.4%、3.9%,分别下调20个基点、40个基点、80个基点。

河南地区也有多家银行进行利率调整。根据驻马店农商行发布的《关于调整定期存款执行利率的通知》,该行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执行利率均出现下调,下调基数分别为20个基点、15个基点、30个基点、35个基点、30个基点,调整后的利率分别为1.40%、1.65%、1.8%、2%、2.35%,五年期定期存款执行利率保持不变。

太康农商行调整的产品类别也同样覆盖短期、中长期定期存款,具体来看,调整后的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8%、2%、2.35%,较未调整前分别下调30个基点、35个基点、30个基点。

鹤壁农商行未调整前,存入金额越高相对应的利率则越高,以三年期定期存款为例,未调整前,存入资金分为1万元以下、1万—10万元、10(含)万元以上,对应的存款利率分别为2.35%、2.65%、2.7%,调整之后取消了按资金分档的情况,全部按照统一的2.35%利率执行。唐河县农信社、新密农商行等银行也同样对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下调幅度在10个—40个基点。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虽然目前仍有个别银行推出“存款福利”,利率有所上调,但依旧是个别行为。一位地方银行人士介绍,“目前我行存款利率上调活动还没有结束,是之前一季度‘开门红’推出的活动,储户想要拿到高利率还需要一定的起存门槛,存入金额为5万元,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2.6%”。

存款定期化趋势加深

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但在金融市场收益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对于保守型投资者而言仍具吸引力,不少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望而却步,转而投向相对安全的定期存款。

随着各家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揭示了一个明显的行业现象——存款定期化。以国有四大行为例,工商银行在2023年中定期存款增量显著,增长了约4.18万亿元,增长率高达27.6%,而活期存款则减少了6171.11亿元,降幅4.4%。

农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亦出现下降,由上年末的水平下跌5.6个百分点至2023年的42.9%。中国银行对公及零售的定期存款比重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建设银行在年报中直接提及,客户储蓄意愿强烈且定期存款倾向持续增强。截至2023年末,该行境内活期存款12.02万亿元,较上年减少264.58亿元,降幅0.22%;境内定期存款14.7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58万亿元,增幅21.25%。

而在股份制银行阵营中,这一现象同样引人注目。例如,招商银行年报表示,由于客户风险偏好下降以及企业资金活力减弱,定期存款产品的投资需求高涨,导致活期存款占比有所滑落,其零售客户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零售客户存款日均余额的比例为56.74%,同比下降7.69个百分点。光大银行零售客户定期存款在其全行存款中的占比也从20.60%增长至23.08%,提高了2.48个百分点。

诚然,定期存款相对于活期存款来说稳定性更强,可以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有利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定期存款比例的增加,银行需要支付的利息支出也会相应增加,这对银行的净息差形成压力,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为了压降成本,已有多家银行在行动。在建设银行召开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该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建设银行2023年在负债端加大结构的调整,通过考核调整、内转调整,引导分行更多抓结算资金,更多地控制三年期以上的付息率比较高的存款。此外,通过托管资产带动了低成本的活期存款,通过这些措施也控制了存款付息率的增长”。

“存款成本刚性的特征依然比较显著。”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毅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存款利率下降了三次,但是存款的定期化、长期化趋势特征还是比较明显,这方面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同时市场竞争也加剧了成本下行的动能”。 张毅透露,2024年,中国银行将加大对高成本存款的压降力度,包括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三年期以上大额存单。

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造成存款定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投资者为了寻求资金安全,减少投资风险,会更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定期存款;二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场利率下行,定期存款的利率相对债券等投资产品较高,使得定期存款成为更受欢迎的投资选择。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近年来,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LPR利率持续下调,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行。在此期间,存款挂牌利率虽也有下调,但在存款定期化背景下,定期存款占比逐步提升,银行负债成本降幅低于贷款利率降幅,持续挤压净息差水平,导致息差下行。

利率下调仍为大概率事件

通过降低存款利率,尤其是定期存款利率,有助于银行压缩负债成本,从而缓解息差压力。叠加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重定价、存款定期化等影响,市场多认为,2024年银行业存款利率还有下行可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一般来说,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更多取决于存款市场供求状况,各类型、各家银行自身资产负债、净息差与经营等方面情况。近期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属于跟进调降,国内采取大中小型银行“梯次”调降存款利率,让市场充分消化存款利率调降影响,有助于维护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目前存款市场仍存在一定失衡,部分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净息差压力仍大,不排除后续仍有新一轮调降可能。” 周茂华说道。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指出,上一轮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后,根据过去几轮调整的经验来看,为了确保国内存款市场保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中小银行肯定会逐步跟进下调利率。存款利率下调,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压力,另一方面,也继续保持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态势,继续为实体经济“输血”。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银行存款利率仍有继续调降的可能。预计二季度可能会开始新一轮利率调整。

周毅钦强调,此前,在股市调整、楼市疲软、理财净值化波动、公募基金业绩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下,居民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储蓄意愿增强,资金重新流向存款市场,且呈现出明显的存款定期化趋势。目前虽有部分中小银行上调存款利率吸引储户,主要原因是这些小银行揽储能力有限,趁大型银行调降利率的时间窗口,阶段性地加大揽储力度,力争实现2024年的“开门红”。这些行为也是短期举措,后面中小银行肯定会逐步跟进下调利率。

从银行层面,正如薛洪言所言,考虑到实体经济尚未企稳,贷款侧利率缺乏提升空间,银行要维持息差稳定,需要继续压降存款端利率,同时优化存款结构,提高活期存款占比。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