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曹博宇 济南报道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是传统节日,其实质是表达心意。献一束花能够传递思念之情,植一棵树能够象征家业长青、薪火相传……这都是为了寄托慎终追远的哀思。

近年来,济南市在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绿色低碳祭扫方面施行了一些新举措,草坪葬、海葬、云追思、鲜花祭……一股绿色殡葬新风掀起。4月2日,大众网记者前往玉函山安息园、福寿园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见证顺应时代的文明祭扫新形式。

生态安葬蔚然成风,

逝者有劳模、军人,补贴最高至4000元

梨花风起,又至清明。4月2日,济南市玉函山安息园内微风拂面,树上系着的祈福丝带随风飘起,风铃声音清脆。群山环绕间,青松翠柏点缀,玉兰、海棠、梨花花瓣缓缓飘落,散开在追思苑花坛葬区的春泥上。

市民苏刚智和家人走到葬区旁,将手中白色菊花缓缓放下,又将红色玫瑰干花瓣从包里拿出拆开,铺撒在泥土上。手中的花瓣被拢出形状,远远看去像一颗绛红色的心。静立片刻,他们稍稍退了一步并排站好,对着身前花坛,也就是母亲埋葬的地方,鞠了三次躬。

“母亲生前是一名护士,去世时已经90多岁了。”苏刚智告诉记者,选择生态葬一方面比较环保,另一方面也有切实的政策补贴。“寄托哀思的方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老人在的时候好好尽孝,去世后不必太注重形式。”

在济南,像苏刚智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玉函山安息园副主任孙建军告诉记者,近年来生态节地葬的比例增加了不少,涉及各行各业,有全国劳模、退役军人、烈士等。“自2015年开展花坛葬以来,目前已落葬了1200具骨灰,越来越多家庭接受并选择这种安葬方式。”

根据孙建军的介绍,生态葬的形式没有严格界定,但都具有节地、环保的特点:

花坛葬是把骨灰放在一个可降解的骨灰袋里,然后埋入花坛里,里面可以种一些花草,半年左右时间,骨灰袋会自然降解,骨灰就和土壤融为一体,回归自然了。此外,花坛还可以作为一个园林景观。

草坪葬的理念相对不太一样。一整块草坪上面,放一块卧着的石头,在石头上记录逝者名字,石头下面,埋葬骨灰盒。“保留了逝者的骨灰,但相对来讲,也是非常节约用地。”

至于更广为人知的海葬,孙建军称,这种形式比较看重地理位置,“济南离海比较远,所以基本都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和青岛、日照等沿海城市相关部门一起合作举办,在那边进行海葬。”

当老龄化社会遇到土地资源紧缺,“墓地比房价贵”“白色暴利”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比于传统墓葬,在价格方面,生态葬也具有明显优势。孙建军表示,“相比传统产品,生态葬的价格只有它们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参加海葬的有4000元补助,参加花坛葬的补助为3000元。”

遗体捐献率逐年上升,

已实现遗体捐献818例,器官捐献1261例

“我们见多了生死离别,遗体火化了就是灰烬,捐了还能继续发光发热,造福社会。”在2024年生命·礼赞清明节捐献者追思活动现场,54岁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张庆霞对记者说。

为了纪念遗体、人体器官和角膜捐献者,4月2日,一场大型捐献者追思活动在山东福寿园举行。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全体人员向遗体捐献者和器官角膜捐献者默哀致敬,将祈福纸举至胸前,为捐献者祈福。省、市红十字会领导,各遗体接受单位、器官移植医院和组织库的负责人向捐献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对捐献者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追思。

张庆霞的姐姐于2019年3月完成了遗体捐献,“姐姐生前说过,自己身患多种疾病,如果走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做医学实验,也算为攻克医学难题贡献了一份力量。”受到姐姐的鼓励,张庆霞也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并在“自愿无偿捐献”一栏内勾选了全部器官及眼组织。“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希望我们的医学事业能够走得更快更宽更广。”

捐献者亲属代表敖翔告诉记者,2022年,自己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为遵从父亲生前的意愿,他们选择了进行器官捐赠。“在山东省立医院器官捐献团队的协助下,我的父亲顺利捐出了肝脏肾脏和一对角膜,他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延续。”敖翔说,能够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可能是由于我们长期参与志愿工作的缘故,对身后事看得比较淡,感觉人在离世后,什么都留不下,如果那时我们的器官还能帮助更多需要的人,那就捐出去,不仅能够对中国的医学研究有贡献,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获得新生,何乐而不为?”

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仅有2万余人能够完成移植。每一个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重生。

“器官移植,在目前来说,尤其是在治疗的中末期,是对于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的治疗途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负责人彭超告诉记者,目前,器官来源的短缺,还是制约临床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瓶颈。“所以说,要呼吁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这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中去。”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勤介绍,近年来,市民群众对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知晓度和认同度逐年提高,登记捐献数和实现捐献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全市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报名4970人,已实现遗体捐献818例;器官捐献登记5.2万人,实现捐献1261例;角膜捐献登记2752人,实现捐献602例。

文明祭扫寄托哀思,

“鲜花换纸钱”“网上云追思”……

“以前清明祭扫,我们习惯烧纸钱。今年我们选择鲜花祭扫,更环保也更文明。”家住历城区的市民孙增从在济南民政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文明祭扫倡议书后,便与家人商定选择这种新的祭扫方式。

3月下旬以来,济南市各级民政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发布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以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比如,济南市殡仪馆、济南市第二殡仪馆、玉函山公墓、蟠龙山公墓在清明节期间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群众可用纸钱等祭扫物品免费置换鲜花。

在移风易俗宣传的引导下,不少群众已经转变了祭扫观念。在墓碑前敬献鲜花,和已故亲人说说心里话,成了更多人的选择。因为需求增加,济南市不少花店在清明节前提前购进黄菊花和白菊花等供群众选择。

为满足特殊群体的祭扫需求,济南市督促殡葬服务机构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殡葬服务。各殡葬服务机构将通过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祭扫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及时掌握祭扫动态。

其中,蟠龙山公墓等服务机构设置了摆渡车,各公墓普遍提供代为祭扫、远程告别、网络祭扫等服务。同时,还协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祭扫交通疏导预案,加强殡仪馆、公墓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的交通和治安管控。开展清明祭扫志愿服务活动,协助现场秩序维持、文明祭扫宣传,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助。

济南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越千告诉记者,济南市民政局将督促各殡仪馆严格落实服务操作标准,规范殡葬收费行为,加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惠民措施公开公示,杜绝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等现象,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云追思·济南公益祭扫网”也于3月27日零点正式开通,方便市民开展网络祭扫。面对群众多元化的祭扫需求,济南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全力以赴保障群众清明祭扫平安、有序、绿色、文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