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这好了歌里有一句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而整部红楼梦,最不缺的就是痴心父母和不孝儿孙。

你看甄士隐封氏,你看林如海贾敏,你看贾政王夫人,哪一个不是痴心父母?而这两句话用在一对父子身上,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这就是秦业和秦钟父子。

秦业虽然是个小小的营缮郎,但子女的教育却是一点都不含糊,尤其是儿子秦钟。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秦业为了让秦钟有出息,专门给他请了老师在家授课,业师去世后,秦父一方面让秦钟温习旧课,另一方面又想着给他找新的老师。

这在我们今天,相当于是请私教在家一对一手把手授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林如海也是专门请了贾雨村在家授课。

当然,他也知道亲家贾府有义学,塾师贾代儒也是当今之老儒,让秦钟在这里读书应该不错,况且,自己两袖清风,也没钱再单给秦钟请老师了。

原文说,秦业“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他入家塾中,暂且不致荒废。”又觉得“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

由此可知,秦业十分重视秦钟的学业,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就像贾政对宝玉的期望一样,作为父亲,从来都是望子成龙的。

痴心的他们,总希望子女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能够出人头地,能够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之路,能够光宗耀祖,能够功成名就。

所以,即便秦业家徒四壁,宦囊羞涩,连二十四两贽见礼都拿不出来,但他也是拼尽全力,东拼西凑,把这个贽见礼凑齐了,带着秦钟恭恭敬敬地去拜见了塾师贾代儒。

自己可以省吃俭用,但不能让孩子跟着受苦,砸锅卖铁都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样才能走出去,才能不像自己那样为贫穷所累。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有出息,他们把一切路都给孩子铺好了,只要孩子用功读书就行,其他的都不用操心。我们今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记得我们小时候,因为姊妹多,读书交不起学费,父母也是到处借钱,只要是关于孩子读书的花费,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这并不是说,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但在很多父母有限的认知中,确实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只有好好读书才会有出息。

可大多数的人,最终辜负了父母的期望,秦钟也是如此。

他是怎么回报老父亲的殷殷期望的呢?他并没有体会到老父亲的苦心,入了贾府学堂的他,不仅没有好好读书,反而与人眉来眼去,变得比过去更加油滑,甚至还与尼姑智能儿谈起了恋爱。

秦钟的这些破事儿,秦业一开始还被蒙在鼓里,估计他把秦钟送到贾府义学后,还曾幻想过日后秦钟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有老儒贾代儒代课,他放心;有宝玉这样的富家公子一起读书精进,他放心;有自己的女儿不时照看,他放心;只要秦钟知道学习,一定不会差。

但当智能儿进城找病倒的秦钟时,秦业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一直都没有将心思用在读书上,而是跟尼姑混到了一起,这还了得?

秦业把智能赶走,又把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

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原来是个不知上进的败家子,是个丢人现眼的小混混,秦业得知秦钟进了贾府学堂后,比过去更加不堪,如何不气?

真是枉费了他的一番苦心啊,求爷爷告奶奶的去借钱给他读书,低三下四的好不容易送进了贾府学堂,结果他不仅不读书,反而变本加厉的吃喝玩乐,更加荒废了学业。

秦钟直到死前才明白过来,叮嘱宝玉好好读书,将来立志功名才是正道。可惜,他的这番话,老父亲是再也听不到了。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