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优米MaMa~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比较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或者至少一个,通情达理、积极努力的父母?
       身边有不少从外地考到北京读书,最后留在北京工作,并且取得不错成绩的年轻人。
       每当和他们聊起“影响自己最深的几个人”,有80%会提到自己的父母。
       曾仕强教授曾说过:“
       一个优秀的父母教给孩子的都是基本的道理,而这些足以使孩子受益终生
       。
       ”


       积极发展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很多时候都是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回馈。
       父母的言传身教,特别是日常的习惯,往往在无形中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
       。
       父母积极向上,培养出的孩子就会自信乐观;
       父母坚韧不拔,培养出的孩子便会顽强不屈;
       父母勤奋好学,培养出的孩子更会知识渊博。
       然而与之相对的便是,父母在生活中一些无意识的“穷习惯”,同样也会令孩子背负压力、负重前行。
       父母的日常里藏着孩子的未来,特意总结了3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穷习惯”,看看你家有没有?
       嘴穷:抱怨连天,传递负能量
       我们中国父母习惯“未雨绸缪”,因此我们更擅长看见“危机”。
       孩子一次考不好,我们就开始日夜担心:成绩这么烂,以后能不能考上大学?如果考不上,以后怎么生活?
       孩子成绩还可以,我们也会担心:现在孩子都这么卷,以后我家孩子出路在哪里?
       于是我们会不自觉地抱怨,抱怨孩子不努力、抱怨孩子不规划。
       但你知道吗?我们的
       抱怨会让孩子成为消极情绪的“接收器”
       。时间一长,他们会不自觉吸收负能量,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比如:
       ●孩子的世界观会变得消极
       :当孩子日常被父母的抱怨声包围时,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问题和困难,从而丧失积极看待问题的视角。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
       :“抱怨”往往伴随着对自我或他人的不满,孩子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会认为自己是不被接纳或不被欣赏的。这种自我否定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难以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
       ●孩子会变得习得性无助
       :长期暴露在父母的抱怨声中,孩子会认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从而习得一种无助感。这种无助感会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或放弃,而不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一项涉及1000多个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
       在经常听到父母抱怨的家庭中,有高达70%的孩子表示感到“经常不开心”或“对未来没有信心”
       。
       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在进入中学阶段后,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更容易出现青春期叛逆现象。
       真心建议父母们学学如何做到“课题分离”,不要逞口舌之快,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抱怨,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脸穷:攀比成风,只看重外在成就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过,越是淡定从容的父母,越容易养出内心强大,积极乐观的孩子。
       而相反,
       大部分父母自己没有稳定的内核,就会跟风“卷孩子”
       。
       我们中国父母,从小在“
       人要脸,树要皮
       ”的传统文化熏陶下长大。
       我们总会不自觉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


       为了父母脸上有光,为了能有一个好名声,有时会全然忘了顾及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殊不知,我们这种“脸穷”行为,带给孩子的不仅是激励,更是无法负荷的压力。
       ●首当其冲,破坏的就是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缺乏勇气和信心。
       长期下去,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紧随其后,便是孩子价值观的扭曲
       当父母过分看重外在的成就和荣誉时,孩子很可能会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会让孩子过分追求物质和面子,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他们可能会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甚至不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成功。


       ●最终阻碍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可能
       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规律。
       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很容易忽视孩子自身的特点,从而阻碍他们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指出,
       父母一旦陷入“比较陷阱”,就无法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点和不足
       ,从而让孩子丧失自我,在未来的竞争中失去优势。
       一项针对初中生的问卷调查中,研究者发现,那些父母经常攀比的孩子,在自尊心和自信心方面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焦虑等心理问题。
       心穷:以爱为名,过度保护和干涉
       身边不少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或遭遇失败,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排除一切障碍。
       殊不知这种做法看似在为孩子着想,实际是在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虽然父母出发点是保护孩子,但如果不允许孩子尝试新事物或探索未知领域,会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父母的知识和眼界,如果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试想一个只会按照父母设定轨道发展的孩子,未来会有什么出息?


       父母过分的现实,只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创新的勇气,导致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萎缩,变得缺乏自信和判断力。
       心理学家,很早就指出:
       在过度保护和干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自主性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孩子。
       一项涉及150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约有60%的父母承认在某些方面对孩子进行了过度保护。
       在这些家庭中,
       有45%的孩子表示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了限制,并因此和家长发生过冲突。


       研究者发现,父母的过度保护和干预,与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特别是那些在
       童年时期受到过度控制的孩子,他们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自我认同困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你看,
       教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我们不太注意的日常小事,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巨大。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又一个灵魂
       。”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藏在日常琐碎中,我们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未来的风向标。
       真心建议所有父母都自查一下,是否有上面3种“穷习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