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乌克兰军队寄予厚望的美制武器装备,在俄乌战场上居然接连失灵,美军主战装备在俄罗斯无人机袭击下,瞬间变成废铜烂铁,北约武器不可一世的神话再次破灭。当地时间5月6日,俄罗斯军队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俄军在奥切列季涅方向的战斗中,将一辆乌军M1A1SA“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彻底摧毁的视频。

(在莫斯科展示的M1坦克残骸)

视频中,一架俄军无人机在奥切列季涅西南方向,成功命中正在护林带附近隐蔽的乌军坦克,在第一架无人机成功命中坦克炮塔和车体之间的空隙后不久,随后赶来的多架俄军无人机则先后命中坦克发动机舱和炮塔观瞄设备。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奥切列季涅西南、西北和正北方向,大约5000多人的乌军防守部队不得不连夜向后撤退,以防止被俄军进攻部队包围。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无人机回传图像信号断开的离地高度,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这架无人机距离俄乌交战前线的距离大约为12至15公里,也就是说,即便乌军装甲突击集群在距离交火线10多公里外,他们依旧是很不安全的,这也意味着在前线战壕进行防守的乌克兰士兵将极度缺乏支援火力,除了无人机之外,几乎已经没有多少反装甲手段。

(最早被摧毁的M1坦克)

据悉,这辆刚刚被俄军摧毁的坦克,已经是可以通过视频证据证实被摧毁的第8辆M1A1SA“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此之前,俄军在阿瓦迪夫卡方向已经摧毁了7辆这种美制坦克。去年4月,应泽连斯基当局的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决定向乌克兰陆军提供首批31辆M1A1SA主战坦克,其主要目的是充实乌军一线装甲突击力量,提高执行“大反攻”装甲突击任务的主力部队装备水平。

然而,外界却注意到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举措。那就是相比德、英等西方国家提供的主战坦克,美制M1A1SA坦克抵达乌克兰境内后,却迟迟没有在俄乌冲突中亮相。乌克兰军队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这批军援坦克的装甲配置、电子设备以及主战装备,都与美军现役型号相距甚远,实战能力远未达到媒体宣传的那样,反而成为乌军装甲部队的累赘。

(事实证明,美军坦克不是什么“灭俄神器”)

为了防止美军军事机密泄露,美方既没有向乌军提供早先许诺的M1A2型号,也没有提供美军自用的高性能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这导致M1A1SA坦克相较于基准型号,仅在激光测距仪、炮手瞄准器和新型遥控武器站上得到性能提升。对比俄军T-90M“突破”主战坦克,M1坦克可能唯一优势就是其热成像装置领先俄军一代,而火控计算机和观瞄设备则略优于俄罗斯坦克而已。

换句话说,乌克兰军队装备的这种坦克并不具备绝对的技术和性能优势,仅仅是为乌克兰军队提供了一种综合性能不差的重型装备,以缓解乌军坦克突击力量不足的问题。

(源源不断向前线提供的T-90S坦克)

然而,M1A1SA坦克自重较大,在乌克兰随时随地出现的泥泞道路以及极端雨雪天气下,M1坦克的机动能力极差,加上该型坦克装备耗油量巨大的燃气轮机动力包,以当前乌克兰后方青黄不接的后勤供应体系而言,乌军装备M1坦克后不得不将这种装备当做“移动炮台”使用,因为供给这种坦克的油料和维护保养,已经远远超出了乌军后勤保障能力的极限,乌克兰军队甚至为这种坦克专门成立了独立的后勤保养部队,以便保障其达到正常的出勤率。

值得注意的是,装备该型坦克的第47机步旅先后在阿瓦迪夫卡西北方向以及贝尔蒂奇村附近,与俄军装甲部队进行了多次正面较量。该旅使用M1主战坦克和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对俄军阵地多次发起反冲锋,结果损失惨重。

(在莫斯科展示的M1坦克残骸)

截至2024年5月初,美方向乌克兰提供的第一批113辆M2A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已经损失三分之二,而31辆M1主战坦克则至少三分之一已经被损毁或重创,这种孤掌难鸣的拼死冲锋,反而让乌军所剩无几的装甲突击兵力遭到毁灭性消耗。至4月底,乌军精锐第47机步旅不得不从贝尔蒂奇和奥切列季涅前线后撤,期待可以在后方得到休整,但5月6日的视频再次证明,第47机步旅可能再次返回奥切列季涅方向,而俄军近期在该方向的快速推进,再次被减缓可能与之有密切关系。

毫无疑问,在没有完善可靠的作战体系支撑下,乌克兰军队装备的先进装甲力量难以在战场上充分发挥战力,指望某一种常规武器装备来改变战争结果显然过于幼稚,近期美方要求乌军所有装备M1坦克的部队后撤,不要继续在交火线上活动,毫无疑问是在给本国武器装备频繁遭遇毁灭性打击的一种自保。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缺乏反无人机手段的情况下,乌克兰军队将毫无防护措施的M1坦克开上战场,等待他们的却是经历3年历练的俄军精锐,其结果可想而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