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异姓爵位是不是只有凭借军功才能获得?如果是非世袭罔替之爵位,其后世子孙又如何承袭?这是一位读者留下的两个问题,希望御史能专门写一篇文章予以详细解答。

在御史以往的发文记录中,关于异姓爵位的内容有很多,既然是解答读者的问题,所以就不再进行全面的论述,只针对这两个问题予以分析。

异姓爵位的分封方式

清代的爵位总得来说包括宗室、外藩、外国、异姓四大类。宗室、觉罗之世爵由宗人府掌之;外藩蒙古世爵,由理藩院掌之;外国世爵由礼部掌之。前三类世爵因不在本期探讨内容之内,故不具列。

异姓世爵的分封由吏部验封清吏司职掌,按照《大清会典》以及各类官方史料的记载,异姓爵位的分封方式主要有五个类别:

一曰酬庸,以彰世赏

通俗地说,这一类就是军功授予,也是清代异姓爵位授予的主流方式。八旗官兵凡为国征战建立军功者,按不同等次由兵部、吏部根据军功之多寡,请旨赐予世爵。

清代绝大部分世爵获得者,都是以军功而封爵的,像我们所熟知的图海、阿桂、傅恒、福康安、海兰察等等,皆以军功获封一等公爵。

但是什么样的军功应该获得什么世职,这一点可能很多读者还不太清楚。对此《清史稿》有明确的记载:“八旗官兵议叙军功之制,凡用云梯攻城,视城之大小,攻职难易,分等次授世职。”

比如攻克府城者,军功分为五等。一等记六人:第一人授一等轻车都尉;次授二等轻车都尉;次授三等轻车都尉;次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次授骑都尉;

二等记四人,授世职自三等轻车都尉以下次递降;三等记三人,授世职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四等记二人,授世职骑都尉以下;五等记一人,授云骑尉。

攻克府城属于规模很大、烈度很强的战争, 一般投入的兵力都在万人以上。这一类战争在咸丰以前并不多见,大多数还是官兵收复州县城。

攻克州县城授予的世职低于府城,州城一等按府城二等计,县城一等按州城二等计,以此类推,所授予的世职也根据相应的规定执行。

朝廷对外用兵,不仅限于攻城,还有两军对垒、舟船水战、招抚敌军等等,凡有功者都会授予相应的世职。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基层的八旗官兵首次能获得的世职最高也就一等轻车都尉,男爵以上等高级爵位,一般都是历次军功累计而成。只有在重大的战役中,前线主将才有机会获得高等级的爵位。

二曰奖忠,以优死事

这类世爵获得者就比较好理解了,是指那些为国捐躯的八旗官兵、文武大臣,朝廷给予世爵。

需要注意的是,为国捐躯不单单是指在战争中阵亡,还包括殒于大江大河,或是在出公差的时候被恶人所害,又或者是主将染疾病逝军中,都属于为国捐躯的范畴。凡为国捐躯者,八旗、绿营以及文职官,皆按本职大小赠爵承袭。

三曰推恩,以逮外戚

此类世爵针对的面极窄,非一般异姓贵族所能及。按照大清定制,凡皇太后、皇后之父,封三等承恩公,以故者则追赠。从道光朝开始,改承恩公为承恩侯,但不管是公还是侯,其爵位都是世袭罔替的。

四曰加荣,以特圣裔

顺治元年清军平定山东,新任山东巡抚方大猷在奏疏中提出优待孔子后裔。朝廷为了笼络士子人心,采纳了方大猷的建议,认为孔子乃“万世道统之宗,礼当崇祀,昭朝廷尊师崇道之至意”。不久,朝廷下旨照明朝旧例,授孔氏嫡裔世袭衍圣公。

五曰备恪,以恤胜国

雍正二年,雍正帝下旨让各省督抚查访明宗室后裔,查得镶白旗汉军知府朱之琏等六人引见,雍正特授朱之琏为世袭一等侯,并准其春秋两季祭祀明陵。乾隆十四年,将朱之琏的一等侯更名为一等延恩侯。

以上五类异姓分爵中,第三、第三、第五类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受众面也极小,非异姓封爵之常态。

异姓爵位的承袭方式

清代异姓爵位的承袭办法,主要分为世袭罔替和非世袭罔替两类。世袭罔替之世爵朝廷授予诰命,有承袭次数的世爵授敕命

世袭罔替之世爵不难理解,就是子孙世世代代皆以原爵承袭,只要大清王朝存在一天,爵位就与王朝相始终。

不过关于非世袭罔替的世爵承袭办法,就有不同的说法,御史手里有很多类似的文献和资料,里面所记载的观点都不一样。

今人王彦章所撰的《清代奖赏制度研究》,以及郭松义等所撰的《清代典章制度》两书中,都明确提出,非世袭罔替之世职按不同等级都有固定的承袭次数,一般是每一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了。

不过也提出,因作战阵亡所得之世爵,或皇帝特别开恩,当其子孙袭爵最后一等时,即改授恩骑尉并世袭罔替。

异姓非世袭罔替之世职有固定承袭次数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每一代减一等的说法御史认为未必成立,或者说有以偏概全之嫌。

就拿康熙朝的一等公海澄公黄梧为例,康熙六年从原先的不言等之海澄公改封为一等海澄公,旨意中明确提出世袭12次。

要是按照每一代减一等的说法,那么他的儿子就应该承袭二等海澄公。但事实上从康熙朝一直到咸丰朝,黄梧的子孙后代承袭的都是一等海澄公,总共传了10代。

至于是不是每一代降一等承袭,御史目前尚没有掌握可靠的证据,因此也在文末向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求证,如有线索希望不吝赐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