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农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发布了公告表示已成功发行了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
就在最近,兴业银行也发布了2024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募集说明书,宣布拟发行规模为200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期限为5+N。早在去年12月19日,兴业银行就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批复,同意其发行不超过1300亿元的资本工具,该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行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工具品种和规模,并于批准后24个月内完成发行。
近几年,各大商业银行纷纷通过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外部补充渠道拓展资本,以弥补内源性资本的不足。永续债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资本工具,主要用于补充一级非核心资本。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1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6%。纵向对比,这三项指标数据相较2022年末,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永续债的发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补充该行的核心资本。
500亿元可转债转股比例不足6‰
曾经在2021年6月底,兴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下降到了9.2%,为此在2021年底,兴业银行专门发行了500亿元的可转债,在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的带头下,华夏人寿、龙岩文旅汇金、浙江浙能、社保基金等机构都参与了认购,而当时发行的初衷在于通过促使这些投资者转股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022年初,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业绩说明会上放出豪言壮语:“今年可转债转股我们和大股东充满信心”,然而2022年可转债转股的愿景还是落空了,2023年依然转股依然未能如愿,全年转股数量仅为101127股。
即便从去年12月11日,兴业银行的股价下跌到13.95元每股,此后一路上涨2个月,直至今年2月23日冲高到16.99元,中间涨幅接近22%,今年1-3月份合计转股也仅为6116股,对可转债投资者对转股的意愿似乎依然索然无味。
截至2024年3月31日,尚未转股的兴业转债金额为人民币499.97亿元,占兴业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99.99476%。
尤其是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背后的福建省财政厅,到2023年底持有的兴业可转债数量依然为8643.68万张,并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耐人寻味的是,兴业银行当前的行长陈信健,曾经就任职过福建省财政厅金融处、外债处处长。
自2020年以后,兴业银行的董监高再未能增持公司股票。这两年来,对于铺天盖地的投资者问询,来兴业银行高管的回答都是重复“我行将争取在转股期内尽快实现转股”这么一句话。
存量资本工具利率高
发行永续债,自然对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似乎并不是兴业银行的主要目的。从现有情况来看,比起补充资本,兴业银行更倾向于以永续债或二级资本债来替换存量高利率资本工具。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一共有3笔优先股,分别是“兴业优1”“兴业优2”“兴业优3”,这三笔优先股合计本金为560亿元。优先股是每隔五年以“基准利率+基准利差之和”的公式重新定价一次。如兴业优1于2014年12月发行,基本利差为2.55%,第一个调息期的基准利率调整到了3%,调整后的年股息率也就是5.55%。2015年6月发行的兴业优2基本利差是2.15%,2019年4月发行的兴业优3基本利差是1.84%,这两笔优先股目前的年股息率分别是4.63%、4.05%。2023年年报披露,兴业银行在这3笔优先股上拟派发的年度股息合计高达27.94亿元。
除了优先股,2020年10月兴业银行还发行了一笔金额300亿元的永续债,发行利率为4.73%。永续债的基准利率也是五年一调,基准利差部分在发行后不可调整。按照近些年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推断,彼时兴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的基本利差自然也比现在发行的永续债基本利差高。
永续债和优先股的利息税后列支,主要影响银行的可分配利润以及每股净资产的积累。兴业银行的优先股可以在派息后赎回,永续债在2025年10月刚好满5年,也可以赎回,这俩都是未来两年内可以赎回的。
除了优先股和永续债,兴业银行还有本金超1500亿的6笔二级资本债。二级资本债的利息税前列支,影响的是银行的净利润。兴业银行这6笔二级资本债都是10年期固定利率,且在第五年末可以提前赎回。
根据资本新规,二级资本债在到期前的5年里,可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会逐年减少,换句话说,兴业银行在2019年发行了两笔合计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这两笔二级资本债今年就可以赎回,而从明年开始,计入二级资本的金额会按照每年20%的减值逐年减少。目前,这两笔债券的年利率分别为4.15%和4.12%,都高于当前的市场利率,如果今年不赎回,一方面会有高额的股息支出,另一方面对二级资本的补充作用也会打折扣。
相当于,未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兴业银行有1360亿元的资本工具需要尽快赎回。这部分资本工具基本利差高,付息率也高,兴业银行只有赎回了,同时发行更低付息率的新资本工具,通过新旧替换,才能有效减少税前税后支出,增厚每股净资产。
只是让人疑惑的是,这一次福建金融投资集团或者背后的福建财政厅,还会大批量认购兴业银行的永续债吗?
改革第二年增长质量仍然不足
与债券市场的外源性补充相对应的,是兴业银行在息差收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等挑战之下,逐渐减弱的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
在吕家进上任兴业银行董事长的第2年,在兴业内部实行了科技、零售、企金等一系列改革,导入了数字化转型。据吕家进在2023年初的业绩说明会表示,这些改革逐渐成为常态,也释放出巨大的科技红利。
然而,2023年,兴业银行遭遇了净利润大幅下降超15%的“尴尬局面”。除了息差收窄,兴业银行信贷资产、债权投资资产质量的不稳定和下行,对该行利润端的影响。
信贷质量方面,通过(不良贷款余额+当期贷款核销金额)/期末贷款总额,计算兴业银行不同时期的核销前不良率,可以发现2015年以来兴业银行的核销前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仅2021年下降到1.84%,其余年份都在2%以上,2023年该行的核销前不良率为2.23%,较2022年又上升了20个基点,本就不理想的信贷资产质量在近几年似乎又在下行。
以同样方式计算其他股份行的核销前不良率,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近几年的核销前不良率都是逐年降低的,招商银行更是一直保持在2%以下,这为兴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把控敲响警钟。
另外从企业金融来看,从兴业银行2023年的公司贷款平均每日余额来看,相比2022年增加了21.3%,但是公司存款的平均每日余额却仅仅增加3%,这种状况反映出兴业银行的贷款派生存款能力不足,反过来也证明兴业银行2023年的增量客户和贷款整体经营状况不佳,账面现金流不充裕,未来违约风险偏高,与兴业银行“商行+投行”的定位有所冲突。
在零售金融方面,虽然兴业银行对外公布2023年底零售客户规模同比增加10%,但是去年的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只有118.08亿元,同比下降11.78%,体现大财富业务的代理业务、托管和信托手续费收入,合计同比增幅仅为3%,无法匹配零售金融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的增速。
债权投资资产方面,兴业银行占比较高的非标投资资产,也给该行带来较大的风险敞口。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的非标资产占比27.24%。非标资产在债券投资资产中属于风险较高的资产,近几年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行都在大幅压降非标资产规模,将非标资产占比压降到10%以下,兴业银行的非标资产占比在股份行中属于较高水平。
或许是因为非标资产占比较高,兴业银行的债权投资中第二、第三阶段余额也较大。截至2023年末,兴业银行债权投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余额分别为269.62亿元、377.07亿元,占总债权投资的3.91%,而预期信用减值准备只占总债权投资的2.2%,远低于二、三阶段债券投资资产占比,侧面反映出兴业银行债权投资拨备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兴业银行在2023年只核销了12.55亿元的债权投资,相较于2022年减少了84%。此前几年兴业银行的债权投资核销规模一直都比较大,2020年-2022年分别为127.3亿元、102.07亿元、78.42亿元,2023年却骤减。结合2023年预期信用减值准备和二三阶段资产分别占总债权投资资产的比值,可以猜测兴业银行或因拨备不足暂时无法进行核销,延缓了债权投资资产的不良处理。
只是这样一来,资产质量对该行利润端的影响或许还会持续颇久。2023年,兴业银行核销了633.83亿元的贷款和12.55亿元的债权投资。在2023年债权投资核销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以(贷款核销额+债权投资核销额)/(上年营收-上年其他营业成本)来计算营收核销率,可以发现兴业银行2023年的营收核销率仍然从上年的24.6%攀升至30.74%。如果信贷资产和债权投资资产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未来这一指标还会如何变化不难想象。
或许是因为业绩表现没有给到投资者更多未来增长期望,兴业银行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以来,A股银行板块展现复苏迹象,42只银行股中,有38只的股价从年初至今都实现了上涨,而兴业银行便是那少数之一。截至4月24日收盘,兴业银行的股价为15.91元/股,较年初至今下降了1.85%,也是A股15家综合性银行中唯一出现年初至今股价负增长的。
在通过新资本工具优化债券利率,正向赋能基本面的同时,兴业银行也应该加强风险把控与风险抵御能力,推动内生性增长,保障内源性资本的持续补充,给予投资者更多信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