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一个太监匆匆进门禀报:“禀报皇上,太上皇他,回来了!”

代宗皇帝朱祁钰听了后脸色大变,狠狠地骂道:“杨善这个小子,你可害苦了朕!”

一年前,即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数十万明军精锐迎战入侵瓦剌军队,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皇上被俘,人心大乱,明朝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谦等大臣建议让英宗异母弟弟郕王朱祁钰当皇帝,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太后的恩准。

朱祁钰不想干,他说:“万一我哥哥英宗要是回来了,把我往哪搁?”

大臣们纷纷劝告:“国难当头,你想那么多干嘛,再说了,宋徽宗、钦宗的历史你还不了解?”

那意思是说,英宗他还有机会回来吗?就这样,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尊英宗为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代宗皇帝)。在代宗的坐镇下,明朝军民万众一心,在于谦的带领下进行了北京保卫战,终于打退了侵略者,保住了大明江山。

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瓦剌具备了推翻明朝的实力。土木堡之变中,明朝集中了所有精锐,都被打得稀里哗啦,瓦剌要灭明朝,只要策略得当,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

但瓦剌大军实际上缺乏凝聚力,各部落一盘散沙,内斗不止,在这前提下,很难对大明无法构成实质威胁。

土木堡之变起因,并非是因为他们想要入侵明朝,而是在朝贡的时候,因为供品质量和数量双方发生争执,演变成为一场冲突。

对于内斗不停的现状,瓦剌首领也先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想去攻打明朝城池,捞取战利品回来分赃,通过外战,维持内部现状。

因此,他们没有像当年金人对待宋朝徽宗、钦宗二帝那样,无限期扣留。对也先来说,多一个人多一张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还不如说放了,从明朝那里得到点好处。

第二年的六月,瓦剌那边派使者来大明了,表态说:“我们想把你们的太上皇给放回来,只要多给我们点好处就行。”

明朝的大臣一听拍手欢迎,对代宗说:“皇上,这主意不错,让太上皇回来吧。”

代宗一听就急了,心说当初是你们把老子推上皇位的,现在我哥哥回来,这皇位我还能坐得住吗?

代宗一听大臣的建议便耷拉下了脸,半天不说话。

这个时候,于谦站出来说话了:“现在皇位已经定了,木已成舟,哪还有会更改的道理?臣以为还是把太上皇接回来,不然咱大明面子上也过不去。”

朱祁钰能登上皇位,能稳住局势,全靠于谦。如今见于大人都这么说,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打官腔说:“那就让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去瓦剌磋商一下这事吧。”

代宗的意思是,派大臣去走走过场,堵住大伙的嘴就算了,最好是拒绝瓦剌的要求,放人固然好,不放人最好。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使者杨善却认了真。

杨善从永乐帝朱棣时就开始为大明效力,深受皇恩,对英宗忠心耿耿。代宗即位后,杨善继续受到重用,但是他却对英宗念念不忘。

旧臣因为升官而高兴,唯独他泪流满面说:“你们忘记太上皇的处境了吗?”尽管代宗不冷不热,没有明确表态,杨善还是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英宗回来。

临走的时候,朝廷没批多少经费,他居然将家产都变卖了,打算用这笔钱疏通瓦剌相关人员。

在杨善的努力下,英宗终于获释,回到北京。代宗听到这消息,如遭晴天霹雳,心说麻烦来了,这可如何是好?

为了防止朱祁镇跟旧臣串通夺回皇位,他随即将对方送入南宫(延安宫)的崇质殿,将其软禁。 代宗还下令将大殿的门紧锁,食物只能从从一个洞口送进去,外人不管是谁,不能入内。

其实在代宗登基的时候,英宗的生母孙太后就说了,你虽然当了皇帝,太子还是你哥哥(英宗) 的儿子朱见深,将来皇位还是要还给大侄子的。

当朱祁钰尝到权力滋味之后,自然不肯放手,就在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把太子朱见深降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但是朱祁钰还是心软了一点,犯下两个错误,一是没有让英宗神秘消失,给了旧臣复辟的希望;二是朝廷大臣没有大换血,给英宗复辟创造了条件。

这也不能全怪朱祁钰,是制度造成的。

当皇帝是有学问的,必须精通帝王术,帝王术是什么?就是心狠手辣,驾驭大臣的技术。在古代,只有太子才能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别的皇子如果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是要被砍头的。所以半路当皇帝的皇子,不管你再有能耐,一般都干不好,比如朱由检(崇祯皇帝)。

朱祁钰根本不是当太子培养的,当皇帝很偶然,对帝王术一窍不通,做事的时候拖泥带水,不够果断。因此,代宗酿成大错,留下心腹之患,也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景泰七年(1456年),眼见代宗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一个叫石亨的大臣产生了一个想法,让英宗复辟。

他的好哥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首先表示支持。

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跟于谦有过节。石亨是一个军官,在于谦的提拔下能征善战,在抵抗瓦剌入侵的战斗中屡建奇功,代宗对他也很器重,立他为太子太师。

于谦曾经给了他不少照顾,作为回报,石亨就向代宗皇帝建议,破格提拔于谦的儿子。但是于谦性子直,不但不领情,还曾经在工作场合怒怼石亨,说他是个小人。因此,二人结怨,石亨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再说,石亨虽然位高权重,可是比起于谦来,还差不止一点。如果让英宗复辟,就能干掉于谦,让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当时石亨又是总兵,掌握兵权,有政变条件。

至于徐有贞,跟于谦更是仇深似海。

此人名叫徐珵,在英宗时期就成为侍讲,专门为皇帝和太子讲课。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这货被吓破胆子,在朝堂上竟然主张逃跑,遭到于谦等人怒斥,他的政治前途也被断送。无奈之下,他才改名徐有贞,又混进官场。

如果政变成功,他徐有贞就是开国元勋,还能把政敌于谦干掉,一箭双雕。

除了他俩,宦官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等人抱着不同目的,全都支持发动政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朱祁钰病重,这些人看到了机会,决定动手。

正月十六晚,这些人放出朱祁镇,来到奉天殿登上皇位。

对此,病重的代宗全然不知。正月十七早上,他很早就起床,洗漱打扮,吃过早点,强打精神还打算去上朝呢。

这时候,宦官匆匆忙忙前来报告:“皇上,大事不好!”

“何事慌张?”

“太上皇……”

“太上皇怎么了?”

“太上皇……他……他复位了。”

代宗听了呆若木鸡,沉吟良久,他喘着粗气,长叹一声说:“好,好,太好了 ……”说完,一屁股蹲在椅子上,绝望地闭上眼睛(几天后便去世)。

其实这时候他唯一的儿子太子朱见济已经死了4年,即使没有发生这事,江山将来也是大侄子的。从这个角度说,英宗复辟对他影响不是那么大。

只是于谦的人生因此发生重大改变,遭遇灭顶之灾。

英宗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封赏政变功臣。当天,英宗立即下令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政变仅仅五天,即二十二日,英宗就迫不及待地以谋逆罪杀了于谦和王文。

其实杀于谦的时候,英宗也纠结过,毕竟当初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大明早就完了。如果杀了他,会不会让天下人议论,说自己无情?

这时候,徐有贞说话了:

“于谦是代宗的得力助手,当初让郕王朱祁钰即位,后来废太子朱见深,再后来囚禁圣上您,于谦都是幕后策划者,或者是默许的!最最关键的还是,如果不杀于谦,那圣上此次复辟之举,就失去合法性。”

英宗听了连连点头,随即下了决心。

讽刺的是,参与政变的大臣,后来下场普遍都不好。石亨受侄子谋反案牵连,削职为民。徐有贞也被免职,流放外地。曹吉祥因为谋反,被处以死刑。

参考史料 :

《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九》

《明实录·英宗睿皇帝实录》

《明通鉴·卷二十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