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更迭,大暑节气形成并发展出了一些民俗文化,智慧勤劳的劳动人民根据大暑前后的气候特点,总结出了不少谚语、俗语,生动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大暑时节。您听过这句“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吗?您知道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寓意吗?现在还有人信吗?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俗语多来自民间,以只言片语阐明百般寓意,一般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涵义。“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这句俗语是说,在小暑节气这天或前后两天,如果不是晴天,没有大大的太阳,而是阴雨天气或气温凉飕飕的话,那么到了大暑的时候,将会迎来高温天气。也就是说小暑不热,大暑会迎来酷热。俗语非常口语化,实实在在地挂在嘴边,带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惯用夸张的表达手法,“晒开石头”生动形象,来形容大暑时节的太阳非常毒辣,简直要把石头都给晒得开了花。您品品,是不是已经有画面感了?

有趣的是,民间还有一句俗语“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寓意也非常通俗易懂,也就是说小暑的时候如果气温特别高,热的人浑身都湿透了,那到了大暑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凉飕飕的感觉了。


其实仔细想想,这都是相对而言的,当你的身体经历了酷热,就会觉得后来的高温也不算什么了。您一定也听过“秋老虎”和“秋扒皮”,意思是说如果小暑和大暑前后气温不高,体感凉爽,那么很有可能今年的极热天气会到大暑之后的那个节气——立秋时出现。秋天本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可也会出现热的被扒皮的感觉,这也的确是古人切切实实经历过的呀!与此相关的民间谚语也非常生动,“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和“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字面言浅意深,寓意其也相似。不得不承认,这其中蕴含着大大的农学智慧和气候学原理呀!


那么这几种有趣的民间说法今年会不会准呢?看来要等三伏天过去才知道答案了!

其实,大暑时日照最多、气温最高,这也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尤其是对于农民伯伯来说十分重要,毕竟事关咱们生活必需的生命口粮嘛。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那么像南方的水稻,北方的棉花等需要一定温度才能颗粒饱满的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民间流传的这两句“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和“大暑不暑,五谷不鼓”,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但物极必反,如果出现连续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农作物的发苗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在我国,很多城市大暑节气的民俗都体现在吃的方面,人们常常会主动地吃一些凉性食物来消除暑气。如广东、福建地区就流传“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习俗。一碗冰冰凉凉的烧仙草是炎热消暑的圣品,能将五脏六腑的闷热血气都清除的一干二净!而在我国,也有一句民谚“大暑吃凤梨”,人们觉得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中国古代充满智慧的老祖宗总结出的季节经验,一定程度上还是值得一看的,有些经验即使是放在现代依旧在发挥作用。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因地区差异,再加上每一年的气候也多有变迁,一些俗语、谚语其实对别的地方来说并不适用。节气的变化会带来温度的变化,这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有经验的农民朋友,可以选择以上面的俗语作为参考,来进行下一步的作物种植和管理规划。

另外,关于大暑节气的民间俗语还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大暑不热要烂冬”等,您还听说过哪些关于“大暑”的谚语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