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叛逆。但凡对《红楼梦》有关注的读者,应该对这句话不陌生。
贾宝玉是叛逆吗?准确地说,不是,因为他神瑛侍者下凡的身份,和补天顽石开悟的灵性,贾宝玉是拥有上帝视角的人,简单说,他是开了天眼的人。
他为什么不读正经书然后去走仕途?因为官场充斥着魑魅魍魉,是黑白颠倒最肮脏的地方,曹雪芹先写一个贾雨村,就是告诉读者,一个大好有为青年,是如何在官场碰壁,又如何堕落成黑心阴险势利小人的。
贾宝玉呢,也就不愿去做达济天下的事了,但每日也不能混吃等死,他就发现女性无论从各方面都强于男子,却受着男子的欺负和压迫,于是,他欣赏、羡慕、仰视和以为这些出色的女子服务为己任,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为“怡红”,如此了却一生,也算是得其所愿。
但这个价值观,无疑与那个社会和家族追求背道而驰,且为人所耻笑,所以世人才诽谤他不通世事、空长一副好模样,腹内不过草莽,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但是,贾宝玉作为大家族的贵公子,享受着家族给他提供的奢华生活、教育资源和等级身份,他是要承担家族责任的,要么入仕、要么经营家业,但这两项他都不感兴趣,难道他会心安理得做家族的寄生虫而没有贡献吗?
这正是贾宝玉内心痛苦的真正原因,年轻的人们读红楼,常常会觉得贾宝玉不想正事、不做正事,还要没缘由地抱怨痛苦,觉得他是无病呻吟,其实不是,他背负着这样的心理负担,如果他真的是薛蟠、贾蓉之流,他也没有资格成为这部巨著的男主角了。
这样状态的贾宝玉自然是承受着极大精神压力,有着强烈的负罪感,表现就是每当贾政训斥他,他内心是真的害怕,真的惶恐,因为他知道他无法为家族提供价值,所以不但是挨骂,就算是挨打,他自己都还要安慰旁人:没什么的,为这些死了也心甘情愿。
我们从文本中,从头到尾,都不见贾宝玉反对封建礼教,更没有反对过家族推崇的价值,他在任何的场合的表现,都是符合那个社会对一个重要成员的要求,像贾政要求他会客贾雨村,他纵有十万个不情愿,但他的表现都极好,引得贾雨村每次来都点名要见他;家族祭祖时,他会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的家宴上,他也全部进退得当,表现出彩。
《红楼梦》六十四回,因贾敬暴亡而从皇陵赶回来的贾琏先到家了,原文这里写道:
只见有人回道:“琏二爷回来了,适才外间传说,往东府里去了好一会了,想必就回来了。”宝玉听了,连忙起身,迎至大门以内等待。恰好贾琏自外下马进来。于是宝玉先迎着贾琏跪下,口中给贾母王夫人等请了安,又给贾琏请了安。二人携手走了进来……
家人的回话,意思是琏二爷去东府了,具体何时回来说不定,可能马上回来,也可能很久,但宝玉听见后,立刻就去大门以内侍立等待,贾府里还有贾环和贾兰,却不见他们,只有宝玉一人这么做了,见到贾琏下马进门,他给贾琏跪下,给长辈们和贾琏一一请安,这是什么举动?这在今天常常被理解为封建卫道士的举动,因为影视文艺作品从来没有表现过这个细节,很多读者常常忽略宝玉会有这样的举动。
宝玉这个执家礼的举动在《红楼梦》中是唯一一个具体描写的。长辈们回家这种事多了,比如贾政外放回来,参加人数、礼节肯定比这个隆重多了,全都不写,单具体写了宝玉的这次,就是在告诉读者,宝玉既不“行为偏僻性乖张”,也不“天下无能”“古今不肖”,他虽说有着上帝的视角,但他的做派完全符合社会和家族要求的价值,今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主动套上所谓的封建枷锁。
贾宝玉和其他人物一样,并不脸谱化,是个复杂的人物,影视文艺作品常常放大了他的优点,刻意淡化了他的缺点。其实他不光在维护封建规范上是个践行者,就连阶级问题上,他比林黛玉表现的更为激烈,他最讨厌的不仅是官场中人,还有家里等级最底下的婆子们,打骂下人,更是贾宝玉的常态,贾母就曾经安慰他说:“你要打人骂人都容易……”对待自己的小厮、丫鬟,一言不合就是一脚,动不动就骂“下流东西们”。
曹雪芹是个落魄公子,他骨子里的等级观念,在小说里打下深刻的烙印,若用心去找,举目皆是。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