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大概在汉桓帝在位时期,浙江一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有一个叫周规的人,非常有才华,所以就被三公办公室征召。不过按照当时的规矩,周规上任之前,得先交一笔钱。
这个规矩,其实也是汉桓帝时代,一个奇葩的时代产物。简单来说,当时东汉国家财政情况不太好。汉桓帝就下令,所有官员在上任之前,必须先交一笔钱。这笔钱的数量,可能是这个官员上任之后,十年到二十年的俸禄。至于理由,那就千奇百怪了。
比如说这个周规,当时朝廷管他要钱的理由,就是‘冠帻费’。也就是这个官员上任之后,朝廷得给他做一身制服,所以先收一个制服的费用。而当时朝廷开出的价码,则是整整‘一百万钱’。
所以,到底是啥样的制服,能值一百万呢?
而对于这个周规来说,他家条件很差,显然拿不出这笔钱。而按照当时的规矩,周规就算想不去都不行,因为不去相当于是抗旨不遵。而如果去应召,他又交不起这笔钱。
这个行为,简直就是在勒索,而且还是皇帝在直接勒索。
不过好在,周规遇到的这个情况,也不是特例。当时很多穷困的士族,在去做官之前,都曾经遇到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地的官府,便因此有了一个规定:如果当地有人被朝廷征召,交不起这笔钱,可以先找官府借钱!以后自己俸禄到手了,再还回来就可以了。
正是因为这个政策,周规当时得以暂时逃过一劫。但没想到的是,后来,当地官府可能是遇到了财政问题,竟然忽然要周规马上还钱!
正所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周规借了家乡的钱,此时被催款也没毛病。但问题就在于周规他家太穷,当时哪里拿的出一百万呢?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规却遇到了一个好心人。当时周规有一个老乡,名叫朱儁,作为特别仗义。朱儁他们家也不富裕,朱儁本人小时候还早早丧父,是他母亲靠着贩卖丝绸,这才把他养大。
而朱儁知道这个事之后,为了帮助周规,就直接把自己母亲贩卖的丝绸,拿过来帮周规抵债。虽然在时候,朱家母亲肯定要责备儿子一番,认为自己儿子疯了。但朱儁却觉得,自己这是在做好人好事。虽然自己小有损失,但却对他人有益,以后一定能先贫后富。
拿着自己家做生意的钱,去给人家补窟窿……这种事情,要是放到现代的话,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个朱儁很傻。
但后来的历史证明,朱儁这个选择,其实是对的。
正是因为这个善举,后来,朱儁的名气迅速传遍家乡,连当地太守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再后来,在当地县令的推荐下,朱儁就被太守征召为主簿,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朱儁开始在东汉的官场上,一路攀爬,最后终于成为了一方大佬。尤其是到了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朱儁更是亲自率兵,参与镇压了黄巾起义。在此之后,朱儁又多次带兵,维护东汉摇摇欲坠的统治。
因为这个原因,在后世的历史上,朱儁就和卢植、皇甫嵩两人一起,被誉为汉末三杰。而这一切,最初都开始于朱儁一念之差,用自己的家财去帮助一个老乡。
提到朱儁这个名字,后世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念不出来。
但实际上,他的存在,却是一度至关重要!
如果是从东汉政权的角度来说,朱儁的存在,曾经一度是东汉王朝最后的希望,吊住了东汉王朝的最后一口气。
朱儁活着,汉献帝就还有绝地翻盘的希望。但是朱儁死了之后,汉献帝就注定再难翻盘,这辈子注定只能做一个傀儡皇帝了。
那么,这个朱儁,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在后世名气并不大的人,为何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为什么他的生死,会直接影响到东汉政权的存亡呢?
这是一个有志青年,历经无数磨难,艰难完成逆袭之后,依然败给了时代大潮的故事。
朱儁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寒门之家。据史书记载,朱儁很小的时候,他爹就去世了。然后他的母亲,靠着贩卖丝绸生活。
这样的朱儁,他故事的开头,似乎和后来的刘备差不多,都是出身比较低微。
但在这里,我们必须得稍微解释一下。
朱儁他们家是寒门,这确实不假。但是寒门之家,依然还是有个门!
和现代很多人理解的概念不一样,寒门指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平民阶层,而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泛指古代的中小地主。
简单来说,就是人家祖上阔过!只不过之前连续几代人,一直在不断衰落,所以目前略显衰败。但就算是衰落了,和普通的底层平民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至少,人家比一般人有钱。
就拿朱儁来说,他帮周规还钱的时候,周规可是整整欠了一百万钱!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结果,朱儁拿着自己母亲做生意的钱,却能直接帮周规堵上这个窟窿。
一个普通平民,怎么可能轻易拿出一百万钱呢?
当然,就算朱儁他们家,拿的出这一百万,他家依然还是寒门。比如说和曹操他们家相比,曹操他爹,后来可是能够轻易拿出一个亿,来给自己买官的。连曹家这种家族,在当时都算不上是世家。像袁绍他们家这种四世三公的家族,那才叫顶级世家。
而对于顶级世家来说,钱已经没啥意义了。人家更看重的,其实是政治资源。
所以,这样的朱儁,要是放到今天的话,估计应该算是一个‘中产家庭’。家里在一线城市买得起房,但也仅限于如此而已。和那些公卿家族相比,没有任何可比性。
因为家里长辈没啥太大背景,所以史书上对于朱儁早年的经历,以及他家长辈的具体情况,没有任何记载。而史书上朱儁的故事,也是从帮助周规开始的。
这个周规到底是干嘛的?后来又有哪些成就?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后来在史书上,完全没有任何记载。
不过显然,就算周规后来成就不大,但对于朱儁来说,依然很重要。至少,他花的这一百万,绝对不是白花的。
就在朱儁拿出这一百万,帮周规填上这个窟窿之后不久。当地的县令,就将他举荐给了太守,做了郡里的主簿。
要说这里面没有周规帮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接下来,就在朱儁刚刚当上主簿之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简单来说,当地有人造反,然后郡守大人就带着军队,前去镇压叛乱。但结果,这个郡守好像不太会打仗。非但没能镇压叛乱,反倒是在前线吃了败仗。而按照东汉的法律,这个郡守打了败仗之后,是要直接被砍头的!
关键时刻,就在这个郡守即将被问责的时候,朱儁挺身而出。接下来,他带着一大笔钱,去京城那边疏通关系。朱儁找到了负责管理奏章的官员,把当地刺史弹劾太守的奏章,稍加改动。
因为这个原因,最后,原本应该被当街斩首的太守,只是被判处‘劳动改造’。虽然没完全脱罪,但这个结果,显然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样一来,这个侥幸活下来的太守大人,自然要认朱儁的人情。于是再之后,因为这件事,当地下一任接班的太守上任之后,就再次提拔了朱儁,提拔他做了郡里的功曹。
不过,朱儁的传奇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在升任郡功曹之后不久,那个举荐朱儁的现任太守,也和当地刺史起了冲突。然后,当地刺史一怒之下,再次写了一个奏章,对这个新任太守进行了诬告。
要知道,按照东汉的相关制度,刺史是最大的地方监察官员,可以直接监督太守。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只要这个刺史的奏折送到京城,这个太守就完蛋了。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太守下面的很多官员,都主张去给宫里的宦官行贿,以此来保命。但此时的朱儁,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朱儁认为,刺史明明是一个巨贪,此时又是诬告,太守根本就没必要怕他。所以接下来,朱儁自己带着几十个人,迅速赶往京城。同时,他们在去京城的路上,追上了刺史派往京城的使者,夺下了刺史送往京城的奏章。
再之后,他们就拿着这个奏章,以及搜集到的其他罪证,去京城揭发这个刺史。
经过朱儁这么一通搅合,京城那边,也不得不让刺史返回京城,对他进行问责。而那个太守,也因此逃过一劫,同时还没损失什么。
因为这件事,现任太守也欠了他一个大人情。所以再之后不久,等到东汉再次举行察举制考核的时候,这位太守大人,就推荐了朱儁。而朱儁通过这次举孝廉考核之后,直接再次升官,去京城做了尚书郎!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朱儁在读书上面又没什么天赋。这样一个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有崛起的机会。但结果,通过那三个匪夷所思的奇遇,朱儁却完成了华丽的逆袭。
而且,从这三个故事里面,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朱儁的情商,真的是相当的高!人情世故这一套,人家真的是玩透了。
在汉末三杰这个组合当中,皇甫嵩出身最好,卢植学问最高,朱儁情商最高。当然,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后来三人都很能打!
而三人的这种特点,也让他们后来的人生,遇到了不同的处境,但最后却又殊途同归。
在入京担任尚书郎之后,朱儁的仕途,开始进入了快车道。此后的几年里,朱儁先是担任兰陵县令,政绩斐然。后来又被破格提拔,担任交州刺史。
在担任交州刺史期间,恰逢当地豪强势力反叛。因为这件事,朱儁还被汉灵帝特准了一个权力,那就是回自己老家募兵,自行组建军队!
因为这个命令,朱儁很快就回了自己的老家,招募了两千士兵。靠着这两千士兵,再加上本郡征调的三千人,朱儁一共凑了五千人。然后,朱儁就带着这五千人,迅速在交州站稳了脚跟。再之后,朱儁又征调当地军队,一起进攻叛军,最后终于平定了整个交州。
靠着这份功劳,朱儁不但成功封侯,而且在战事结束之后,朱儁还被特许升任为‘谏议大夫’,正式开始参与东汉中央的决策工作!
请注意,以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发生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前的。很难想象,一个寒门子弟,靠着自己的打拼,能够在黄巾起义之前达到这一步。此时的朱儁,不但封了侯,可以参与国家中枢决策。而且最关键的是,因为之前镇压叛乱的事情,他相当于变相拥有了一支军队!
也就是说,一旦天下大乱,朱儁只要回家振臂一呼,马上就能凑出一支数千人的队伍!而且,这支队伍,之前是打过硬仗的!只要装备不差,那就属于绝对的精锐!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寒门子弟,到底要经过怎样的打拼,才能拥有这一切。
就这样,到了公元184年,等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朱儁则是再次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机会!
当时在汉朝中央,汉灵帝愿意给军权,而且还比较能打的人,本来就不多。而此时的朱儁,恰好就在这几人当中。
于是接下来,朱儁自然就被再次委以重任。在汉灵帝的安排下,卢植带着军队,去镇压冀州地区的黄巾军。而朱儁和皇甫嵩,则是去镇压汝南的黄巾军。
在朱儁的一生当中,镇压黄巾军这一战,应该算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战。
这一战说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属于东汉末期的主线剧情。简单来说,朱儁率先带着军队抵达战场,但因为兵力不足,暂时吃了一个小败仗。等到皇甫嵩抵达之后,双方固守在河南长社一带,然后在一个夜晚,火烧起义军,终于击败了起义军主力。
再之后,朱儁开始迅速打开局面。一方面,他开始独自率军,扫荡这一带的起义军。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征召其他地方的军队,让一些地方官员和豪强,自行组建军队。而在朱儁提拔的这些人里面,有一个人,名叫孙坚。
就这样,在东汉军队的强力碾压下,起义军很快节节败退。但与此同时,北方的冀州战场那边,出现了一些变化。这导致战争后期的时候,皇甫嵩不得不率兵北上。至于颍川和南阳战场这边,朱儁就成了最高指挥官。
好在此时的朱儁,在兵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接下来只要稳扎稳打就可以了。此后的几个月里,朱儁也没有再犯什么错。到了这一年年底,颍川和南阳一带的起义军主力,基本上就都被朱儁消灭了。
总结起来,就是前期朱儁吃了一个小败仗,但在皇甫嵩的帮助下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是一路碾压,而且中后期南阳这边的战争,基本上就是朱儁一个人打的。
不过,黄巾军的主力,虽然被暂时镇压下去了。但是张角点起的这把火,却并没有被扑灭。此后的几年里,各地经常会爆发各种规模的起义事件。所以此后的几年里,朱儁就历任少府、太仆、河内太守、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城门校尉、河南尹。
从这个履历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此时的朱儁,已经完全有了自立一方的资格。从中央到地方,朱儁基本上都做过官。而且,在对付黄巾军的时候,朱儁多次动用了‘家兵’。也就是说,当时的朱儁,手底下是有私人军队的。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上的太守和将领,其实也都是朱儁提拔起来的。比如说孙坚,就曾经是朱儁的下属。如此一来,只要朱儁给自己多争取一下,去地方上做一个刺史或者州牧。在接下来的乱世当中,他完全可以轻易割据一州之地,甚至可以更大。
但结果,朱儁的好运,却到此为止了。
朱儁的一生,其实可以分成两段。而这两段的分界点,就是汉灵帝之死。
在汉灵帝驾崩之前,朱儁的前半段人生,靠着自己过人的情商,一直过得如鱼得水,仕途更是步步登高。但是在汉灵帝驾崩之后,尤其是董卓掌权之后,朱儁却开始逐渐逐渐犯错。所有的选择,朱儁几乎就没有任何一个作对的!
公元189年,随着汉灵帝驾崩,宦官和外戚互杀。整个东汉高层,迅速开始崩溃。而从这时开始,接下来的几年里,朱儁将会有四次机会,直接改变历史。但结果,这四次机会,他无一例外全都错过了。
第一个机会,叫做十常侍之乱。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汉灵帝驾崩之后,围绕着接下来该立谁做皇帝这个问题,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开始疯狂内斗。
这段历史,属于东汉的主线剧情,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对于朱儁来说,这也是他遇到的第一个重要机会!
当时的朱儁,正担任河南尹一职。而且,为了抵御京师周围的盗匪,朱儁手里是有少量军队的。而在那场十常侍之乱当中,拥有军队的朱儁,不管站队在哪一方,都会直接让胜利的天平倾斜。
最关键的是,朱儁太能打了!一个手握军队的名将,能够产生多大影响,后世简直无法想象。
但结果,从汉灵帝驾崩,到董卓入京。整个过程,朱儁一直在冷眼旁观,啥都没干!
当然,从朱儁的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情有可原。毕竟朱儁出身寒门,没有多大的家族力量。而当时高层进行斗争的几股力量,对于朱儁来说,也确实都是神仙打架。
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站队,有时候也确实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不过,如果当时朱儁选择的站队,比如说他站队到了袁家这边,他将会直接改变历史的走向。但凡朱儁稍微点点头,后面都没有董卓入京的事情了。
而接下来,因为朱儁不站队,历史就开始逐渐朝着崩坏的方向发展。不久之后,董卓就进了京城。
而董卓入京之后,朱儁很快就迎来了第二个机会。
第二个机会,依然是政治站队。
在董卓入京之后,朱儁其实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在董卓废帝的时候,带着军队奋力一击,死保汉少帝。二是坚决站队董卓,帮助董卓扫平天下。三是逃出京城,去帮助关东联军,进攻董卓。
客观来说,以朱儁的能力和影响力,这三条路,他选哪一条都行,大概率都能走得通!
但结果,在董卓入京之后,朱儁却开始进行一系列谜之操作。
在董卓入京和废帝的时候,朱儁什么都没做,始终在冷眼旁观。而董卓掌权之后,碍于朱儁的威望,董卓曾经对他百般示好,但朱儁却又不买账。
而且后来,当关东联军开始进攻,董卓准备迁都的时候,朱儁坚决表示反对。董卓以皇帝的命令,给朱儁加官进爵,朱儁推辞不受。但同时,当关东联军真的打过来的时候,朱儁却又帮助董卓,做各种战略规划。
我们实在是无法理解,这样的朱儁,到底是怎么想的?
再之后,等到董卓正式开始迁都,此时的朱儁,很快又迎来了第三个机会。
第三个机会,叫做留守洛阳。
在董卓迁都长安之后,朱儁就被董卓留在了洛阳,帮他抵御关东联军。此时的朱儁,手握整个洛阳的军事大权,完全可以轻易倒戈。
最关键的是,当时关东联军这边,绝大多数人都打不进来。唯一一个能够打进洛阳地区的,就是孙坚。而孙坚,恰好又是朱儁的老部下。
所以,此时的朱儁,只要振臂一呼,完全可以割据洛阳自立,轻松占领整个洛阳。然后,朱儁可以打着勤王保驾的名义,轻易成为关东联军的盟主。以朱儁的声望,只要他愿意站队,就算是袁绍也只能退位让贤。
但结果,此时的朱儁,却再次展现出了谜之操作。
首先,朱儁确实开始联系关东联军,想要和他们里应外合,一起控制洛阳。然而不久之后,朱儁又担心董卓会进攻自己,所以自己直接放弃了洛阳,孤身逃往荆州。
更离谱的是,就在朱儁离开之后不久,董卓派人来接管洛阳。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儁却又再次带兵杀了回来,重新占领了洛阳。而拿下洛阳之后,朱儁却又不接管洛阳,反倒是带兵退到了中牟县。
与此同时,朱儁还派人给其他地方诸侯写信,让他们派援兵来帮助自己。可此时联军这边,袁绍和袁术等人,正在忙着抢地盘,根本没空理会朱儁。最后,只有陶谦派了几千人,过来响应朱儁。
仅凭这几千人,想要和董卓的主力军团对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此后没过多久,朱儁就被董卓的几个部将,打得节节败退。
不管是从军事还是政治的角度,朱儁这一番操作,其实都让人无法理解。原本他只要什么都不做,在洛阳城内多招募一些自己的嫡系军队。等到孙坚打到洛阳之后,再里应外合,迅速控制洛阳,大局就已经定了!
结果,经过朱儁这一番操作,洛阳不但没了。而且他本人麾下的军队,也没剩多少。
不过,到了这里,命运还是没有放弃朱儁。接下来,命运很快又给了朱儁第四个机会。
第四个机会,叫做诸侯共举。
简单来说,就在朱儁暂时被打败之后,各地先后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长安那边,董卓被吕布刺杀。然后吕布和王允等人,又无力控制京城。最终,董卓的两个部将,李傕和郭汜,顺利打进了长安,再次挟持了汉献帝。
与此同时,关东联军这边,因为袁绍和袁术等人,先后对盟友开战,抢盟友的地盘。本就松散的联盟,也迅速分崩离析,大家也不再信任袁绍。
所以接下来,以徐州刺史陶谦为首的一些人,直接联名拥护朱儁,共同推举朱儁为太师!大家希望朱儁能够带着他们,打进关中,迎回汉献帝,重新控制住局面。
当时一起拥护朱儁的人,其实还真不算少,包括但不限于:徐州刺史陶谦、前扬州刺史周干、琅琊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
这里面,既有各地的太守、刺史,也有郑玄这样的顶级大儒。这股力量,在当时其实相当可怕。只要朱儁点头,朱儁马上就是当朝太师。再加上这些地方大员的支持,朱儁完全可以轻易集结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不管是声望还是实力,都会一跃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但接下来,面对大家的推举,朱儁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选择。
他选择放弃了所有兵权,然后自己孤身一人,去了长安。
据史书记载,当时长安那边,在得知陶谦等人想要推举朱儁之后,也觉得有点慌张。那位毒士贾诩,就给掌权的李傕出了个主意,让他以皇帝的名义,征召朱儁来长安。
而在接到征召之后,朱儁则是决定,自己孤身前往长安。然后,等到李傕、郭汜、樊畴这些人,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打起来之后,自己就可以趁乱起兵,彻底救下汉献帝了。
就这样,因为一封征召令,朱儁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太师之位,转而去京城做了一个太仆。
而随着朱儁抵达长安,他人生的第四个机会,也彻底没了。自此之后,失去军队、权力和支持者的朱儁,就成了砧板上的一块肉。他的生死,其实已经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朱儁其实猜对了一半。就在朱儁抵达长安之后不久,李傕和郭汜等人,确实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翻脸。但结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朱儁依然没找到机会,起兵解救汉献帝。
因为双方刚刚闹起来之后,李傕就带着军队,挟持了汉献帝。
此时的朱儁,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选择错了。但到了这一步,他也再没了回头的机会。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挟持了汉献帝之后,李傕还让朱儁和其他大臣,去郭汜那边说和,劝郭汜投降。
结果,朱儁等人刚刚到了郭汜的军营,就被直接扣下了。郭汜也懒得搭理这帮人,他还想让朱儁帮他谋划,如何进攻李傕。但结果,朱儁根本愿意帮忙,反倒是被郭汜直接扣留,做了人质。
到了这一步,朱儁终于再也无可奈何。想到自己之前错过了那么多好机会,朱儁也是急火攻心,最后竟然是被直接气死了。
一代名将,汉末三杰之一,最后就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不得不说,朱儁的结局,真的是挺惨的。
回顾朱儁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朱儁的前半生,其实一直走的顺风顺水,靠着自己过人的情商,不断升迁。但在汉灵帝去世,天下大变之后,他却开始做出了一连串的错误选择。
而这一切,说到底,其实都是朱儁缺乏政治眼光。
但凡朱儁稍微有点眼光,东汉末年的割据群雄当中,肯定会有他的名字。而且,他曾经可以轻易割据一方。就算差一点,也能扶保汉献帝,做一个千古流传的大忠臣。
但结果,所有的机会,朱儁全都错过去了。
另外,也就是在朱儁被气死的这一年,同为汉末三杰之一的皇甫嵩,也同样病逝了。至于卢植,则是早在几年之前,就死在了老家。
这几个人的离世,几乎就可以标志着,东汉中央再也无力回天,再也不可能有任何挽回局面的机会了。
在这一年,东汉各地的群雄,都在混战。大家为了争夺地盘,正打得如火如荼。
袁绍正在围困东郡,同时准备和公孙瓒拼命。曹操这边,刚刚打垮吕布,正式统一兖州。吕布投奔了刘备,转头就霸占了刘备的地盘。刘备好不容易从陶谦手里,接管了徐州,但却迎来了吕布。孙策刚刚带兵打下吴郡,正准备平定江东……
如果朱儁和皇甫嵩等人活着,以他们的能力和声望,等到汉献帝长大之后,好好重用他们,说不定东汉还有希望。
但在这几个能打的老臣去世之后,东汉最后的希望,也就彻底没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