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实实在在的千古一帝。
在秦始皇面前,汉武帝刘彻的功绩就显得有那么一点微不足道了。甚至到了后期,刘彻听信奸臣谗言,把太子害死了。
他本人也意识到犯了重大错误,亲自下了“罪己诏”,表明自己的悔过之心。不得不说,刘彻在政治上有一定成就,但是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比起来,刘彻还是不够格的。
有人说刘彻之所以能够和秦始皇并称,主要得益于手下的四员的将。这四个人分别在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大力援助刘彻,把他推向高峰。那么这四个人究竟是谁,又有何功绩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个聪明的统治者是不希望百姓聪明的,人的思想一旦活跃,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于社会稳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历代皇帝采取“愚民”政策。
愚民政策的源头就是从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董仲舒出生在一个儒学底蕴浓厚的家族,从小耳濡目染,对儒学有深刻的认识。
后来他又四处游学,接触到了更多学派的思想,甚至思想对人一生的影响。汉武帝登基后,在在全国范围内召集了大量人才,其中就包括董仲舒。
因为学识渊博,董仲舒看事情的眼光总是落在别人的前头。当朝廷众臣致力于调和中央和地方均衡的时候,董仲舒已经考虑到了思想教育方面。
短时间内,一个人的思想变化或许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是日积月累,转变的将是一代又一代人民。
董仲舒做出了完整的提案,然后第一时间找到刘彻,他说:“皇上,战国以来,各家文化不断萌芽,百家争鸣,实在难以光束。
现如今江山局面稳定,不若趁此计划,对文化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刘彻老早就想利用文化对百姓进行思想上的束缚,董仲舒这话是说在他心坎上了,说:“爱卿有何高见。”
董仲舒说:“百家文化各有优劣,唯有儒学和皇权最为适配,我的提议是专注儒学在社会上的传播教授,严格管制其他文化发展,甚至要用法律手段禁止民间研究。”
这想法一经提出,就等到刘彻的大力支持,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要想一家文化得到全民的认可,首先要给出让他们不得不接受的理由。董仲舒手法异常高明,他将儒学与做官联系起来。
不过这只能对那些世家子弟起作用,因为汉朝还没有实行科举制,一般百姓没有接触文学的机会。
为了让儒学深入基层,董仲舒又在原有的儒学体系加入神话色彩,满足人民的封建需求。而且,董仲舒还可以顺手推荐,加强君主的统治地位。
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别看短短是几个字,那可是在说谁当皇帝是上天的旨意。
皇帝是天定的,普通人就不敢随便觊觎皇位,毕竟谁愿意遭天谴呢。而在更多的百姓眼中,皇帝是上天的代表,自然是给予无上的尊敬。
一时之间,刘彻的地位被推上了顶峰,牢牢掌握住了江山主导权,这一切董仲舒功不可没。刘彻本人心知肚明,因此越发器重董仲舒,君臣合作,刘彻总算是把控了社会风向。
坐稳了皇位之后,刘彻又把目光瞄准了外部的匈奴。刘彻会把抗击匈奴的工作交给谁?
卫青和霍去病
汉朝是匈奴最猖狂的时期,令皇帝头疼不已。奈何没办法打得过匈奴,只好忍气吞声,派公主出去和亲,以安抚匈奴的情绪,保得一时安宁。
刘彻上位以来,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修养生息,国家实力很快发展起来。
他觉得是时候把匈奴赶出中国境内了,顺便找回自己的颜面。刘彻叫来卫青,说:“我给你足够的兵力,你可有把握击败匈奴。”
卫青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回复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败匈奴,绝不回朝。”不久,卫青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去往边疆,刘彻就站在城楼上看着。
他想,成败在此一举,倘若卫青不能击败匈奴,那么汉朝以后便会更加艰难,匈奴会更加得寸进尺,所以这是一次不允许失败的战争。
一旁的卫子夫看出了刘彻的紧张,轻轻拉住刘彻的手,说:“相信卫青,他一定会得胜归来的,而且还有霍去病在后面的大力援助。”
是了,刘彻能拥有卫青这样一名猛将,全都是因为面前这个女人。
卫子夫原本是一个歌女,一次偶然被刘彻带回皇宫,成为了一代皇后。卫家的确出人才,卫子夫进宫不久就把弟弟卫青引荐给了刘彻。
卫青的军事实力让刘彻刮目相看,这也是刘彻会选择这么快对匈奴动手的原因。刘彻派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和李广兵分四路,各大一万大军,从不同的地段攻击匈奴。
可惜刘彻低估匈奴的实力,这次进攻几乎是血本无归,只有卫青取得小小的胜利,但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一番休整之后,卫青再次带兵,杀死了几千匈奴,收回了河南地区。匈奴是被彻底激怒了,准备要和汉朝决一死战,卫青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
就在这个时候,少年英雄霍去病横空出世。霍去病是私生子,从小不被父亲待见,跟卫青在军营里长大。
卫青虽然很喜欢这个外甥,但是他每天忙碌忙外的,根本没什么时间陪伴霍去病。而霍去病也没有什么同龄人,每天除了练武就是读书,可以说吃尽了苦头,才练就了一身的本领。
看惯了生死的霍去病意志力格外坚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实力打败匈奴。
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便能独自领兵,成就还比卫青高出不少。有一次,卫青面临大规模的失败几番失利,只有霍去病那一小队人马成功突破了匈奴的袭击。
从此,刘彻也注意到了霍去病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为了早日实现抱负,霍去病主动请缨抵御匈奴。仅仅几个月时间,霍去病成为了一个让匈奴闻风丧胆的人物,就连卫青的风头都被他盖过去了。
十九岁那年,霍去病用了六天灭掉河西五国,斩杀匈奴七万余人,成为了真正的战神。
班师回朝路过狼居胥上,霍去病开设神坛,亲自登顶为刘彻祭天。有人说霍去病年少轻狂,可是他的战功配得上封狼居胥。
如果说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最大功臣,卫青就是奠基者。如果没有卫青铺路, 霍去病可能不能那么顺利击退匈奴。
但是无论如何,汉朝的安宁是卫青和霍去病亲近半生换来的。刘彻只有在国家安定的情况下,才能给历史交出完美的答卷,甚至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眼看汉朝欣欣向荣,刘彻不禁想起了张骞。同样是四大功臣之一,张骞有什么贡献呢?
发展经济,刺探敌情
中国人都听过一带一路,其中的一路丝绸之路早在刘彻时期就开通了。刘彻派张骞从长安出发,途经河西走廊,一直到欧洲附近结束。
这一走就是十几年的光阴,路上也是吃尽了苦头。有好几次,张骞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匈奴未平,张骞又必须经过匈奴的领地,他又带着商队,想不被人发现都难。
一路上,张骞就有被匈奴抓走的经历,被抢了许多财物不说,匈奴还想杀了他,好向刘彻示威。幸好张骞还算聪明,用计逃过一劫。
虽然顺利脱险,但是身上没剩多少东西了,回头也不是他的风格,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随着张骞的脚步,河西走廊被完全打通,长安等地滞销的商品一下子有了出路,为国家积累了大量钱财。这些钱用来发展养兵,又变成了国力的一部分。
对于汉朝而言,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巨大的意义。不过这不单单只限于经济层面,最让刘彻意外的是由张骞带回来的情报。
就算匈奴和刘彻针锋相对,双方还是有协议的,不可以随便伤害汉朝的商人。一定程度上,张骞是有协议保护的,一路上应该是畅通无阻才是,可他却被匈奴给抓了好几次。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匈奴怀疑张骞是来探子。可惜张骞伪装的很好,让匈奴抓不出半分破绽,只能含怒放人。
只是匈奴没想到,张骞还真打探消息的任务。一路艰险,张骞摸清了各地风土人情,排兵布阵的习惯,并源源不断传给刘彻。
霍去病在攻打匈奴的时候,也曾参考过张骞的消息,可见张骞也是一个幕后英雄。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需要一个强大的后备军团,实力有限的人更是如此。就算是秦始皇也需要臣子的助力,只是他个人实力太强,才衬得别人黯淡无光。
汉武帝刘彻不如秦始皇,但他有张骞、卫青、霍去病和董仲舒的鼎力支持,也能成为千古一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