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桥头生杀气,横刀立马眼圆睁。一声大吼轰雷震,独退曹军百万兵。”这首诗所描述的主人公张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作为蜀汉名将,一直以来张飞的形象无论是在书中、戏剧中,还是影视剧中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副长相粗犷、骁勇善战、勇猛无敌、忠义果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威震八方的西乡侯,最终却因为暴虐成性,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
坊间也一直流传着“身在阆中,头在云阳”的说法,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成都华西医院修缮宿舍时,发现一座古墓,经过专家们再三考证,最终确定为此墓乃三国蜀汉名将张飞之墓。
这一发现对于国家考古来说是一重大突破,毕竟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刚开始没多久,国家除了经济发展,其实也已经开始重视对古代历史文物、文献、人物的研究。
奈何墓穴发现之时已经严重遭到破坏,毕竟历经1800多年的沧桑与变化。
彼时研究人员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赶紧有序开展挖掘工作,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次深入挖掘和研究,才揭开了尘封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真相。
真实的还原的桓侯张飞的真实面目,颠覆了大家以往对他的形象认知。
被误解的张飞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相争,生灵涂炭,百姓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真是应了那句“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的比喻。诸侯各据一方,皆以“为天下黎民谋福”的口号,征战四方。
终于积怨已久的百姓在无可盘剥之时,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而刘备刘皇叔则以汉室后代,皇族血脉的头衔,出面镇压局势。
而刘备因与关羽、张飞志同道合,认为好男儿应志在四方、心怀天下,故而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誓要闯出一番事业。刘备凭着知人善任,得此两位英勇无敌的好帮手。
张飞曾在吕布、曹操手中数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一路上张飞凭借着自己勇猛善战的好身手、好谋略,立下大大小小的赫赫战功。
如“据水断桥”以少胜多,不战而胜曹方数十万大军;“江州一战”生擒严颜,而后又因敬佩严颜将其释放;“大胜张郃”打得敌人仅剩十余人。
然而张飞生性暴躁,且一介武夫,不懂识文断字。
对待跟随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的弟兄们非打即骂,从不懂如何体恤下属,刘备于西蜀建立蜀国之后,曾多次劝诫张飞要懂得体恤下属,以免寒了将士们的心,招来杀身之祸。
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张飞动辄打骂将士,听不进良劝之言。
将士们因得不到鼓舞、重视、善待,在张飞为关羽报仇出征东吴之时。
一夜其酒后发狂之后,将士不堪其辱,与其离心,趁夜潜其营帐之中,用其爱刀“新亭侯刀”取其首级并连夜叛逃东吴。一代虎将,至此陨落。
事实上的张飞
然而事实上的张飞却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据当年挖掘墓穴出土的文物了解到,张飞墓中除了一些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陪葬品之外,还有张飞留下的诸多文房墨宝。
且墓中还有一些张飞亲手所刻的石碑,其中就以《八蒙摩崖》最为著名。
一开始,考古专家们也是一度怀疑此墓是否真为张飞之墓,毕竟墓里的诗词墨宝、石碑撰文,与以往认知里的斗大个字都不识的张飞出入太大。
专家们也是本着求真的态度,再三研究,确认此墓确是张飞之墓。
而且从古代诸多名家对张飞的评价,不难看出,其实他确是是个粗中有细、张弛有度、智勇双全的柔汉子。
比如冯梦龙对其评价“释放严颜,诲歉马超,皆是细心之作,然后后世却道张飞为粗人,实乃大枉。”元代大家元稹也曾夸其在书法方面造诣很高,且亦善画画,尤以美人画最是擅长。
其实正史中的张飞,与我们看到的影视剧造就的人物形象还是有所出入的,并非如《三国演义》中那样有勇无谋、鲁莽无知。
反观,基于古人对于张飞的各种评价、正史中所记载的关于张飞的各种战功、事迹,再加上出土的文物。
方方面面皆可证明张飞是一个既能领兵上阵杀敌、有勇有谋的车骑将军,又是吟诗作赋、满腹才华的柔情汉子。
侃侃而谈
其实,张飞形象颠覆一事,历来都存在诸多争议,然而事实胜于雄辩。经过历史沉淀的事迹、评价及文物更是很好的佐证。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思路很容易就通顺了。
如若张飞真如演绎的那样有勇无谋、鲁莽无知,那么仅凭他与刘备、关羽的结义关系是不可能屡战屡胜的,毕竟打仗靠的不是关系,拼的是真正能领兵打仗的谋略之术。
如若真是有勇无谋,刘备也不会如此放心他统领军队。
就如当年马超虽降于刘备,可是当了大半辈子诸侯,过了大半辈子养尊处优的日子他,心气还是很高,在礼数上仍直呼刘备的名号。
想以此彰显自己的高贵,气的关羽想要杀之为快,然一项心软的刘备却觉得,此人岁傲慢无礼,然愿归顺于自己麾下,因此事草率将其杀之,有失自己的气量和格局。
这时却一反常态劝说关羽,他们可以以身作则,将蜀汉的君臣礼数做给马超看,让他心服口服。结果果然如张飞所料,次日在大殿参会时,环顾四周马超未见关张二人的身影。
抬头一看,二人皆持刀立于刘备两旁,至此之后马超再也没有僭越之举,对待刘备毕恭毕敬。由此可见张飞的学识、才华与谋略绝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后世伪造。
只是其脾气确实过于残暴,且后来可能也是因为屡获战功而居功自傲,忠言逆耳,长期对部将的打骂折辱,积怨太深,才招祸至身,断送性命。
最后的话
由此可见,事实的真相不会永远被封存,无论过多久,事实终将会浮现出来,而经过历史的沉淀、佐证,更是具有说服力。
故演义终归是演义,终究不能代替历史真相,理性追剧,科学公正的评价每一位历史人物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
即使张飞墓的出土对张飞真实面目的证实,至今仍然有一小部分的人持怀疑态度,但求同存异,时间是最好的解药。
也许再过不久,那些坚持“抹黑”张飞观点的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诸多证据改变他们的态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