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法国历史所研讨的“共和主义”,是与“君主主义”相对的一个概念。法国的“共和主义”源于法国早期资产阶级要求与“君主主义”者分享国家政权,实现与“君主主义”者“共和共治”,以便在政治上保障法国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民主权利。因为法国资产阶级的“共和主义”要求,必然深刻触及“君主主义”者的统治地位、固化利益和专制特权,同时由于法国君主专制力量根深蒂固以及顽强抵制,法国资产阶级就只能诉诸社会整体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建立由自己主导的共和体制。
因此,在法国资产阶级追求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的斗争中,革命成为实现共和的必然前提和手段,这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区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主要特点。同时,法国资产阶级为保证在政治革命中取得成功,它也必须要以“共和”、“民主”、“平等”、“博
爱”等政治口号来吸引社会整体力量尤其是中下阶层的人们参加革命。
这就造成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特点即资产阶级革命交汇着中下阶层要求共和与民主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教育和启迪了法国普通民众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共和主义”和“革命主义”因此成为整个法国民众心里两种深层次的文化思维模式。相对“君主主义”,“共和主义”和“革命主义”在法国民众看来是历史的进步。
追求“共和主义”与世俗政治的历史传统
由于法国悠久而强大的君主专制制度,法国资产阶级和中下阶层为实现共和梦想的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和一劳永逸的,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反复和挣扎。但正是这种反复和挣扎使得“共和主义”和“革命主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法国人心中文化内核中的主要元素。
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是法国从君主专制的旧制度向共和制度进行过渡的时期,1789 年所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代表旧制度的路易十六于 1792 年被革命党人送上断头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随即成立,从而使得共和制度第一次在法国得以确立。尽管共和体制已经建立,但是“君主主义”思想并没有同时消失,历史会经历各种反复和半反复。
于是,拿破仑于 1804 年宣布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同时颁布第一部资本主义民法典,这是一种君主专制元素和共和体制元素共存的混合政体,它一定程度上既延续了君主专制但又促进了共和元素的发展。从此,反对君主专制和巩固共和制度的斗争,一直贯穿于法国整个十九世纪的历史。
1814 年 4 月至 1815 年 3 月、1815 年 6 月至 1830 年七月革命前,法国经历了波旁家族王朝两次君主专制复辟。随后在 1830 年七月革命中,七月王朝再一次作为“君主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混合物登上法国政治舞台。直到 1848 年,因七月王朝所代表的金融贵族严重影响了法国中产阶级的利益,法国爆发一场举世闻名的“二月革命”,工人和学生也随同资产阶级走上街头,法国最后一个王朝最终被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1852 年,拿破仑三世又宣布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业政策,使得工业革命在法国最终完成。第二帝国也同样是一个“君主主义”元素和“共和主义”元素相混合的政体,第二帝国直至1870 年 9 月普法战争中战败,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
由此可见,为实现共和目标的斗争和革命在法国历史中旷日持久,并非一日之功。同时,因为“君主主义”在法国经常与教权主义参杂在一起,法国人在争取共和的革命过程中,反对教会干涉特别是天主教会对公共政治生活的干预以实现世俗化的政治,成为另一场更为持久的斗争。政教分离在法国历史早就有,1794 年一项法令就取消给予宗教人士和宗教活动预算,国家不再给任何宗教支付费用。
到了 1801 年,因为罗马教皇和拿破仑所签订的政教协定,天主教会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又开始活跃起来。“共和主义”者在整个 19 世纪都是既反对“君主主义”又反对与“君主主义”勾结的“教会主义”,明确主张公共生活和公共政治世俗化。
国际社运的影响和巴黎公社的遗产
伴随资产阶级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工业革命在法国的发生,法国的工人阶级迅速成长,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走上法国的政治舞台。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法国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产业工人在受到资产阶级剥削的同时,生存条件和聚集环境低下,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如在 1831 年就爆发了法国里昂丝绸工人起义。与此同时,彼时的法国在历经法国大革命后,各类思想极为活跃,在思考如何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解放产业工人的大背景下,乌托邦社会主义潮流在法国兴起,其中圣西门和傅立叶是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两位代表人物分别于 1825 年和 1830 年逝世,随之乌托邦社会主义也逐步消散。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马克思主义以明确的阶级观点和鲜明的政治纲领,在欧洲以及世界各地迅速广为传播。也是在同一年,因法国中产阶级不满金融贵族的统治,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最后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 年,拿破仑三世宣布法兰西第二帝国取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实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业政策,从而使得工业革命在法国最终完成。第二帝国直至 1870 年 9 月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战败,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取代。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历史交汇中,巴黎人民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以工人阶级为主,有 17%的建筑工人、16%的记者、10%的工厂车间工人、8%的职员、5%的鞋匠、4%的买酒商人、3%的书店工人,其经济措施代表了工人阶级的主张,领导成员有的直接来自马克思于1864 年所创立的的“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因此被视作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前兆试验。
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挫折。但是法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却并没有因此而熄灭,它给法国人尤其是法国的社会主义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此后,巴黎人民每年都会自发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缅怀在血染周逝去生命的人们,这些仪式包括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讲。
“每年纪念 1871 年巴黎公社的年度纪念仪式,是社会主义者的标志性时刻”,“对巴黎公社的及其镇压的回忆只能属于社会主义者的传统”。巴黎公社就像一座灯塔一样,指引着人们为了共和、自由、民主、平等以及为共产主义而进行革命斗争的理想。巴黎公社失败后,“大量共和主义者立即转投到凡尔赛军队的那边,巴黎公社的全部遗产被社会主义者继承,之后被共产党人继承”。
法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在经历一小段低落之后,很快又积极活跃起来,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并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于 1905 年最终汇聚统一于法国社会党的前身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旗下。
结语
纵观法国社会党及其前身工人国际法国支部 100 多年的历史,其社会基础具有两个鲜明的基因,一是从其早期历史来看,法国的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和工人阶级工会结成有机联系,而是围绕公共学校所形成的各类协会同教师阶层有着特殊的联系,同时与掌控当地政治机构的中间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非中央集权化和市民化的特点。二是就其自 20 世纪 70 年代的历史来看,法国社会党在其基础上继续扩张,在左派天主教徒群体以及公共、社会和文化部门的新中产阶级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