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戴着红色的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帽子;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弗里热毛绒玩具。走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赛场周围,北京小伙儿张文全立刻成了“最靓的仔”,一路上引得不少人侧目和拍照。

张文全 记者 李铭珅 摄

张文全是特意从北京赶到上海来看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奥运收藏家,他收藏了超过5000件奥运藏品。这次来上海除了看比赛,他还有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购买巴黎奥运周边产品,扩充自己的“奥运博物馆”,“等奥运会开赛后,我会举办一个奥运藏品展览,助力奥运宣传。”

因奥运走上收藏之路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藏着一个微型“奥运博物馆”,一间只有30多平米的平房,却满满当当摆了7000多件奥运藏品,这些藏品的拥有者就是张文全。许多熟悉张文全的人都称他为“奥运小王子”,这不但是他的微信名字,更昭示着他的特殊身份:奥运收藏达人。

北京奥运会时担任志愿者的张文全

张文全最初关注到奥运,还要追溯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当时14岁的他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也开始对奥运纪念品感兴趣,“当时并没有什么目标,只是零零散散地买了一些奥运纪念品,像奥运吉祥物、奥运手表、景观旗等。”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之日,张文全对奥运会的特殊情结,就从那一天开始。为了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还在上大学的张文全报名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那时,他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场担任成绩打印分发助理,负责把成绩报告打印出来送给各个业务口和平台,后来他还荣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

奥运会志愿者的经历,让张文全对奥运收藏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有计划地收集藏品。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之后,他又开始大量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届冬奥会纪念品。如今,张文全所有的藏品加起来已经超过7000件,其中包括大约一千个奥运吉祥物、40余把火炬模型、十几个冬奥会冰球比赛用球……这7000多件奥运藏品凝结了张文全20年的心血,几乎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例如火炬,他收藏了30多把,仅北京奥运会火炬就有11把,“我收藏的最贵的火炬是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火炬,当时是1.2万元一把入的,我收藏了两把。”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张文全成为城市志愿者,他的“奥运博物馆”也火了起来,当时他光“冰墩墩”和“雪容融”就有百余款,其中还包括不少限量款——那时在“冰墩墩”大火而“一墩难求”的情况下,他也成了拥有“冰墩墩”最多的人之一。

曾是上海世博会志愿者


此次奥运资格系列赛首站落地上海,举办地黄浦滨江周边正是2010年世博会场馆遗产。曾经在世博会舞台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上海,这一次通过奥运史上的全新赛事,讲述着“更年轻、更城市、更开放”的奥运新故事。这一点,也让张文全感触很深,因为他当年也当过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而这次奥运资格系列赛的比赛放在了中国船舶馆,也是他当年曾经参观过的地方,到现在他的手机里还存着14年前在船舶馆里参观的照片,“当时我是第二批从北京来上海世博会的志愿者,在上海世博会北京馆当志愿者,在上海待了三个星期。”

张文全担任世博会志愿者

时隔14年再次来到中国船舶馆,观看了一场滑板比赛,亲身体验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场内场外的火爆场景,张文全也很感慨,原来奥运会比赛也可以这么接地气,“我觉得现场气氛特别欢快,很多观众都热情地参与比赛互动,赛后也能跟运动员进行近距离交流,大家都可以享受比赛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奥运应该有的样子。”

看完比赛,张文全直奔赛场旁边的官方特许商店,他左挑右选后购买了三个摆件,“正好和家里的那个构成一套。”本来他之前还看中了一款有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标志的滑板,没想到居然被卖光了,只能第二天再来买,“我自己其实小时候也玩儿过滑板,现在又来上海看了奥运资格系列赛,也想重新拾起小时候的滑板爱好。”

在张文全逛特许商店时,许多顾客对他怀里的巴黎奥运会吉祥物弗里热毛绒玩具很感兴趣,因为这么大的玩具特许商店里还没有。“我比较喜欢收集大号儿的奥运吉祥物,家里就有120和160厘米的北京奥运会福娃。去年我在网上看到有这个80厘米的巴黎奥运吉祥物,是当时最大的一款,然后就从网上找的代购从巴黎买来的。”

从收藏奥运到宣传奥运


张文全收藏奥运纪念品不光是因为个人喜欢,也是想普及奥运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奥运会。例如从2020年起,他就通过各种方式为北京冬奥加油:带着奥运藏品走进中小学,举办冬奥藏品展;通过社交媒体展示藏品,传播奥运知识;参加奥运社团活动,为冬奥加油;在冬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的MV也有他的身影……张文全用自己的收藏品和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为2022北京冬奥会助力。

今年4月15日,张文全向北京奥运博物馆捐赠了一份特殊礼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写给他的回信。“2022年11月,我给巴赫主席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双奥志愿者的经历和自豪之情,并表达了希望奥运会再回中国的愿望。”张文全说,“2023年3月,我收到了巴赫主席的回信,他在信中肯定了我作为双奥志愿者为两届奥运会作出的贡献,并再次向奥运志愿者表示感谢。”

张文全展示新“战利品” 记者 李元春 摄

张文全说,作为一名“双奥”志愿者,他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和宣传奥运,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利用自己的奥运藏品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奥运、参与奥运。这么多年,这么多奥运藏品,张文全大致算了一下,这些年花在藏品上的钱至少有五六十万,几乎将所有积蓄都投了进去。不过哪怕手头并不宽裕,哪怕这些年有些藏品已经升值不少,但每次当有人想找他购买藏品时,他都不舍得出手,“从我将它们带回家时,就没有准备再把它们卖出去了,这些藏品都像我的孩子一样。”

“现在我利用手里的奥运藏品资源也做了一些工作,像国家体育场要推出的双奥‘鸟巢’模型,之前杭州亚运会的太空版手办等,都有我的创意在内。”张文全说,自己有这么多奥运藏品,也有很多奥运文创方面的想法,所以未来他计划在这方面多开拓一下,把爱好和工作结合起来,“我未来的终极目标,是拥有一间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对外开放的奥运博物馆。”(新民晚报记者 李元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