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姓司马这姓氏的人口数量仅有2.8万人。司马姓作为晋朝时期的国姓,经过一千多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居然只有这么一点人数,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历史上那些曾经出过皇帝的姓氏,哪一个不是人口过千万的大姓。


       即便是人数较少的朱姓,如今也有一千五百万的人口,宋朝的国姓赵姓虽然人口数量没有刘姓、李姓那么夸张,可也有两千六百多万人口。而司马姓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皇帝,为何发展到今天却只有区区两三万人的数量呢?在这个问题上,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肯定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
       话说当年曹丕篡汉时,对待妹夫汉献帝刘协还是不错的。当然,刘协不仅仅是曹丕的妹夫,他同时也是曹丕的岳父。虽然说这个关系看似很乱,可毕竟是实打实的亲戚关系,所以曹丕也没有为难刘协,他当上皇帝后把刘协降封为山阳公,还允许刘协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反正就是一句话,刘协包括后来的刘禅丢掉皇位后,非但没有小命不保,小日子反而过得美滋滋的,甚至刘禅身上还出了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典故。当然,再后来司马氏从曹奂手中夺取皇位时,同样也优待了曹氏后人。
       司马炎代魏建晋时,将曹魏末代皇帝曹奂降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在封地内行曹魏正朔。也就是说,曹奂丢掉皇位后,除了封地小了一点之外,其他一切待遇还是照旧效仿天子。例如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无论是地位、待遇还是结局,都可以说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无论是东汉末年还是三国末年,末代皇帝的待遇都不是很差,所以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才会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主动背缚双手,衔璧牵羊,率领着一帮哭哭啼啼的文物大臣跑去晋军的大营中投降。因为孙皓知道,只要自己主动认怂,不跟晋军对着干,那么保证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还是不成问题的。
       司马氏当年对待落在他们家手上的末代皇帝,总体来说还是非常讲义气的,不但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给他们的待遇还十分的优厚。可是到了东晋末年,司马家遇到了有着“六味地黄丸”称号的刘裕,落在这个专爱坑杀皇帝的猛人手中,司马氏可以说是倒了大霉。


       为什么说刘裕是“六味地黄丸”?其实,这句话的谐音应该是“六位帝皇完”,意思是说刘裕一生中杀掉了六位皇帝。不得不说,古代虽然诞生了很多雄霸天下的猛人,但是像刘裕这样的战绩,还真是无出其右者。在刘裕数十年的征伐生涯中,先后有司马德宗、司马德文、桓玄、慕容超、谯纵、姚泓等六位皇帝亡于其手。
       桓玄、慕容超、谯纵、姚泓这四人,其实都算是末代皇帝,他们的国家最后都是被刘裕所灭。而司马德宗、司马德文两兄弟则是晋朝的皇帝,刘裕作为晋朝的大臣原本应该效忠他们,但是刘裕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却接二连三把这两位皇帝给杀了,之后更是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


       那么,刘裕为何要这么做呢?他明明已经取得了朝廷控制权,手中还掌握着精兵良将,即便他要代晋建宋,只要杀掉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司马德宗即可,为何还要把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也扶上皇位,然后再把他给灭了呢?这么做难道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现实,一向不敬鬼神的刘裕,反而对图谶命数之言深信不疑。
       比如刘裕称帝后,有一次身患重病,大臣们都劝导他说,应该向上天祈求宽恕,如此才能龙体安康。刘裕听了大臣的话后却嗤之以鼻,他并没有遵照大臣的建议去祭天,只是派了侍中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说自己如今龙体欠安,恐怕是不能完成北伐的心愿了。没过多久,刘裕就病死了,朝廷准备了许久的北伐之事,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刘裕一生不敬鬼神,认为鬼神之说是虚无缥缈的,所以他登基称帝后捣毁了不少多余的寺庙。但是刘裕对命理之术却深信不疑,他早就有代晋建宋的心思,可由于图谶中说“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所以为了符合图谶中的预言,刘裕杀掉司马德宗后又把司马德文也扶上皇位,凑齐了两位皇帝后才代晋建宋。
       司马氏本就人丁不兴旺,整个晋朝期间光是傻子皇帝都出了好几个,中间又因为八王之乱导致皇族人才凋零。好不容易偏安一隅建立东晋,却又先后遭遇了桓玄、刘裕等权臣,最后刘裕代晋建宋又对司马氏大开杀戒,导致司马一族从此一蹶不振。在古代的皇族中,司马一族恐怕是最不幸的了,不知道司马懿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初从曹魏手中篡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