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的中文互联网,一旦涉及到蒙古,总有人会提到蒙古国内日益高涨的反华情绪。

然而有着驻蒙经历的共和国外交官孙一先,却用自己十几年的亲身经历阐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蒙古百姓,一直把中国人当作真正的朋友!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也曾亲如兄弟

孙一先,原中国驻外蒙古大使馆二等秘书。

2013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在大漠那边》的回忆录。

其中大篇幅地提到了赴蒙工作与生活期间,蒙古朋友对自己的帮助,和中蒙两国人民之间亲如兄弟的关系。

那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富力强的孙一先被调往蒙古任职。

此行虽然有政府的任命,但对于孙一先而言,却仍旧是一趟征程——

蒙古那边极其干旱的环境,以及恶劣的天气,他能适应得了吗?

“初出茅庐”的孙一先虽然对远行并不害怕,心中有时却也难免惴惴不安。

然而他心中关于陌生环境的所有疑虑,却在他到达蒙古任职的那个冬天里,在蒙古朋友的热情之下烟消云散。

时光追溯至孙一先抵达乌兰巴托任职的第一年。

那是一个在天寒地冻的蒙古都称得上严酷的寒冬——彼时的蒙古首都,二十四小时的平均气温低至零下三十五度。

在这样一个时节,热水可谓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

然而就在这“热水贵如油”的紧要关头,位于乌兰巴托城内的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却面临着几十号人用不上热水的窘境——原来供给热水的管道都被冻住了。

在这时,还是抗寒经验丰富的蒙古朋友站了出来!

在了解到大使馆遭遇热水危机的困境之后,他们在第一时间便拿出了解决方法:用喷灯将冻住水管的坚冰烤化!

据这些本地人说,他们在“白灾”来袭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用喷灯对付,可谓百试百灵。

紧接着,热心的蒙古朋友绰严便冒着刺骨的寒风驱车返家,不久后带着喷枪和几个儿子赶回使馆帮忙。

最终在当地人的帮助之下,这次困境才被解决。

“蒙古人和汉人,是自古以来的好兄弟、好朋友!”

尽管时过境迁,绰严那朴实的面容,爽朗的笑声与推心置腹的誓言,仍旧时不时在孙一先的耳畔心头萦绕。

那也是孙一先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中蒙之间的深厚友谊。

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和外交工作的逐步深入,他更是受到了蒙古官方和民间的不少照拂。

“中蒙亲如兄弟”的念头生根发芽,十几年相处下来,在心中结出了累累硕果。

新时代,时移世易

在形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我们经常用到一次词,就是风云变幻。

尽管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蒙之间的关系都很亲密,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牵扯甚广的、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新时代背景下的蒙古百姓,真的像国内外一些媒体、营销号所说的那样非常痛恨中国吗?

事实上远没有他们渲染的“痛恨”那么夸张。

普通蒙古百姓对中国人的感情与其说是“憎恶”,远不如“羡慕嫉妒恨”来得准确。

为何他们会对中国有这种“别样”的情绪呢?实际上在这方面,中国还是蛮无辜的。

现在一提起蒙古,许多人总喜欢说他们贫穷、落后,气候恶劣。

然而以其自身的自然、地缘条件,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真的理所应当吗?

从国土面积来看,一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并不算小。

有些人言之凿凿说什么外蒙古干旱缺水,可数据显示他们的水资源储量足有6000亿立方米之多,相当于三十几个洞庭湖容积的储水量!

即便抛开这些不谈,蒙古还有排名全球前列的石油储备、全世界第四的铜矿储量,和诸多不论产量还是储量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稀有矿产资源。

故而总得来讲,蒙古虽然算不上物资充盈,但也远远不能称之为贫瘠!

更不用说长久以来,它在经济、安全方面还受到中俄两个“邻居”的极大照拂。

安全,听起来这个条件似乎平平无奇,可真的细细想来,世界上又有几个国家、多少地区能够踏踏实实地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呢?

在这一点上,蒙古无疑是幸运的,有中俄这两个超级大国在两边为它“保驾护航”。

这时候想必有人又要问了:安全,安全能带来什么好处?

从根本上讲,安全意味着稳定,而稳定,则是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先不说俄罗斯,就说中国,那对蒙古更是好得没话说了!

中国在与蒙古的外贸交流合作中,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

那么,在中国的“关照”之下,蒙古崛起了吗?

很遗憾,并没有。

作为一个全国总人口仅三百万左右的国家,该国目前为止不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还是平均值,都远远及不上内蒙古自治区!

再看看中、蒙两国的发展轨迹: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国还都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故而彼时的蒙古和中国颇有股“难兄难弟”的意味。

然而事情的发展是一刻不停的,我们的国家在历经了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踩着坚实的步履一路向前。

可反观蒙古呢?这几十年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

由此前文提到蒙古人民对我国是羡慕更多一点,也是情理之中了。

而对于蒙古来说,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和中国密切交好显然是上上之策,但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探索创新,独立成长。

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史有太多他们可参考的地方,这就得看蒙古能悟到多少了。

至于该如何应对那些“蒙古人仇中”的言论,或许孙一先先生的那句“中蒙人民需要增进互相信任”,就是最好的回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