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全科医生学院克菜尔·杰拉达(Clare Gerada)编写,瞿平、董国忠主译的《白袍之下:医生心灵的观察与照护》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该书围绕着为罹患精神疾病的医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医生的成长过程和使他们面临更高精神疾病风险的潜在因素。全书分为医生的养成、医生和他们的疾病、当医生成为患者以及违规行为4篇共计27章,通过描述医生所患疾病的类型和表现,探讨了患病医生作为特殊群体是如何接受治疗以及很难接受帮助的原因,揭示了医生在面对投诉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和对监管流程的理解等。

该书立足于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讲述,对当前医护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便于医护人员自我诊疗。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第1章:

医疗行业是最受尊敬、最有声望的行业之一,跨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医生始终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尽管目前医生工作困难重重,但学生们仍然争相申请学医,努力争取入学资格。在录取之前,学生们已经被反复灌输“医生”的含义,而这将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会被打磨成为一名专业的医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医生的自我意识,这是他们的核心身份。医生角色是由多种身份构成的,这些身份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和所属的群体(家庭、工作及更广泛的文化社会群体)所决定。

长期的训练和大量的知识会促进“自我身份”的“科学化”,形成了专属身份,医生就成为一个集知识性、确定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人。一旦人们获得行医资格,得到医生的称呼之后,转变就得以完成。所有这些外在符号都标志着这个人是一名医生,但看不见的、内在的感觉(权力、权威、不可战胜)在身份认同中也同样重要。医生角色的认知,即“我是谁”的概念就在以上种种基础上逐渐形成。

医生和其他人一样,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其身份也有所冲突:在单位和在家时、在与家人或患者交往时,作为医生或患者时,身份各有不同。然而,核心的“医生角色”尤为显眼并无处不在。医生向外界展示的就是这种自我身份,也正是这一身份指导他们成就职业生涯。医生角色无处不在,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被打乱:尽管工作结束后走出医院或诊室大门,医生却难以抛开其工作身份,他们会发现除了“医生”的身份外,很难再建立其他身份。在社交活动中这种情况更加常见,医生如雷达一样能在人群中精确定位同行,并倾向于与彼此相互为伴……

对医生角色的清醒认知使医生有能力应对工作中常见的死亡、绝望和伤残。然而,这种角色认知可能经常难以把握,特别是在失去良好的工作环境或同伴支持的情况下,会抑制同理心,使人同情心缺失。本书中的各项例证说明了医生由于与其照护角色交织过于紧密,无法从事其他任何活动,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