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将门出好兵。

在人们固有的思想里,似乎父辈辉煌就注定了“自己不可以平庸”。

可天才的孩子,就必须是天才吗?

自己是北大教授,妻子也是顶尖人才,然而偏偏二人的“小棉袄却漏了风”。

面对女儿倒数第一的成绩,丁延庆努力过也试图“抗争过”。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有的东西你不认命不行。”

一、“北大教授的辅导”

从2020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的三楼,就充满了男人的呵斥声。一位名叫丁延庆的副教授正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眉头紧锁地看着眼前的小女孩。

小女孩是他的女儿,刚升入一年级,正在努力适应北大附小的学习节奏。

尽管其深爱着自己女儿,但当父母的都知道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总是陷入一种鸡飞狗跳的混乱局面。

丁延庆试图用他的智慧来解决女儿在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但对方的不专注和缺乏兴趣却让这个过程变得异常艰难。

面对女儿的学习困难,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拯救计划”。

不仅每天会骑着自行车送女儿上学,还会在路上帮她复习诗词、课文和英语单词。在日复一日的“硬核”学习后,期末考试时女儿的考试成绩虽然不算顶尖,但至少不再是垫底。

这让丁延庆感到一丝安慰,并激发了他制定更加宏伟的计划——让自己的“小棉袄实现学渣翻身”。

然而就在丁延庆准备着手实施他的计划时,他的妻子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观察到女儿在几个月的高压学习后,身高没有增长性格也变得不再活泼开朗。

妻子的担忧让丁延庆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他可能过于急躁,忽略了女儿的心理需求......

二、我接受孩子的平庸

其实,在女儿上小学之前,丁延庆夫妇一直秉持着放养式的教育理念,尊重女儿的兴趣,从不强迫她做不喜欢的事情。

但随着女儿进入北大附小,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二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也正是在此情况下,身为父母的他们才开始了“疯狂的拔苗助长”。

但在察觉了女儿厌学情绪后,二人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计划。

丁延庆也逐渐意识到,女儿并非落后,而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差异让她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为此他决定放弃“弯道超车”的想法,回归到最初的“放养”式教育。

面对女儿的无助,这位北大教授也对“平庸”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认识到即使是最优秀的人,双方的孩子也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因此他接受了女儿的“平庸”,并认为这正是正常的人生状态。

出乎意料的是,在自己决定“放弃”的时候,女儿却意外跟上了学习进度,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事实上,也不怪夫妻二人一开始对自己的女儿太过平庸。实在是夫妻二人太过优秀,也正是因此二人才会一开始那么难以接受孩子的“平庸”。

三、天才夫妻

丁延庆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母亲是个不识字的传统家庭妇女,而父亲则忙于田间劳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

但在这样的环境中,男孩的学习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年仅六岁的他便能熟练背诵整部新华字典,也因此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可事实上,童年的丁延庆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

他在小学时期的表现并不突出,尽管背负着“神童”的称号,但其成绩也只是平平,面对复杂的公式时依旧会出现读不懂的问题。

或许是受到父母殷切期望的激励,或许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丁延庆在初三那年开始了刻苦的学习,学习成绩也是不断飞速提升。

经过短短两个月的努力,他成功地获得了县里最好高中的录取通知书,从此踏上了求学的坦途。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并顺利完成了本硕连读后,他又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攻读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

学成归来后,丁延庆回到北大任教,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努力,在短短四年内晋升为教授。

而他的妻子也是同样的优秀,不仅拥有出色的学业成绩,家境也是十分优越。

二人在一起后,更是强强联手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学历夫妇。

可以承认的是,夫妻二人的优秀不言而喻,而无论是他们的“挣扎”还是最后的“认命”,说到底也只是接受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

在自己优秀的神童面前,因为爱他们一开始选择了“拔苗助长”,但最终也是因为爱,双方选择了接受孩子的“平常”。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孩子的快乐重要呢?

四、双难的选择

在儿童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里,人们也通常会给予孩童更多自由的空间,允许他们尽情地去玩闹、发掘新奇事物及参与有趣的活动。

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创新思维,也能在日后的求学过程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孩子的快乐是很重要,但也并不代表学习就可以放弃了。

除了获取必要的文化知识以外,家长们还需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当然了仅仅依靠纯粹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父母们能抓住孩子的天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实际操作之中,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快乐重要,学习也重要,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尊重,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进行辅导,才能让孩子愿意学快乐学。

同时也需要营造开放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只有让孩子真的想要去学习,才能做到不是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其行伤害之事。

笔者认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管是北大夫妻还是咱们这些“普通人”都时常会陷入两难境地。

在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实现学术成就的同时,也意识到考试成绩并非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人格素质。

事实上无论选择哪个,咱们都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水满则亏,既不能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不能过于放任,让其失去前进的动力。

而是应该学会多维度地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总有人要在舞台上闪闪发光,也总有人要扮演台下鼓掌的角色。

话说回来,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拥有平庸的生活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