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钱瑗这个名字,是在读研期间的专业课上,老师在讲到钱钟书的时候,提起了他的妻子杨绛和女儿钱瑗。 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对钱瑗的认知仅仅是钱钟书的女儿,后来杨绛写了一本书叫《我们仨》,原本是想通过这本书了解更多关于钱钟书的资料,最后却被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感动了。于是又找了一些和杨绛、钱瑗有关的文字来读,钱瑗是幸福的,钱瑗也是不幸的。 钱钟书和杨绛在清华大学的相遇就像偶像剧中的情节,才华横溢的两个人在大学校园中相识、相知、相爱。1935年二人结婚,两年之后女儿钱瑗在英国出生,为了给女儿全部的爱,夫妇二人约定只要这一个孩子。

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钱瑗自小就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而且她从小的志向就很明确,那就是当一名老师。她的事业是如愿了,可她的感情生活却经历了一些波折。 1974年,钱瑗再婚当起了继母,可继子杨宏建却说“钱瑗阿姨,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 痛失爱人 在钱钟书和杨绛的呵护下,钱瑗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下逐渐长大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不过他们对于钱瑗的爱始终没有改变过。

顺利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这让钱瑗离自己的理想又迈进了一步,为了能够当一名优秀的老师,钱瑗在大学期间读书非常认真,为站上三尺讲台储备了许多知识。 1959年,钱瑗顺利毕业,而且如愿的在母校任教,由于工作勤奋努力,1978年钱瑗还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资格。 留学归国之后,她继续当老师,不过有了之前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在留学期间的学习,她对于教授英语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创了英语文体学。

在北师大的讲台上,钱瑗一站就是36年,她用毕生的精力都在实现自己儿时的理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钱瑗无疑是优秀的。 钱瑗从小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大学毕业以后也如愿的站在了讲台上,钱瑗一生当中美中不足的就是她的婚姻。 钱瑗和第一任丈夫王德一也是在大学期间认识的,这个开头像极了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当年的北师大有个“妖魔鬼怪”组合,是对四个优秀人物的合称,钱瑗和丈夫王德一就是其中的“妖”和“怪”。

钱瑗和王德一的婚姻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如期举行,婚后二人的生活也十分甜蜜,可惜他们遇到了一个动荡的时代。 钱钟书和杨绛的生活遭遇巨大变故,王德一和钱瑗的生活也没能幸免。最终钱钟书和杨绛携手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可王德一没能挺过来,选择自杀。 继母“难当” 原本恩爱的夫妻二人只剩下钱瑗一人了,北师大中的一草一木都会让钱瑗想起二人曾经幸福的过往。为了能让钱瑗尽快地从丧夫的悲伤心绪中走出,钱钟书和杨绛让钱瑗搬离了北师大,和他们同住,希望父母的爱可以冲淡她对王德一的怀念。

钱瑗还很年轻,而且和王德一也没有孩子,在父母的影响和引导下,钱瑗逐渐走出了第一段婚姻的阴影。 1974年,钱瑗和杨伟成结婚,开始她的第二段婚姻和她的继母生涯。杨伟成跟钱瑗结婚的时候带着一儿一女,儿子杨宏建此时已经18岁了,他称呼钱瑗为阿姨。 《我们的钱瑗》是在钱瑗去世之后由杨绛、继子杨宏建及妹妹,还有钱瑗的同学朋友共同出版的,记录的都是钱瑗生前的事情。

都说继母难当,何况杨宏建已经长大成人,钱瑗一生为未曾生育,她对继子继女视如己出,所以继子杨宏建在书写道“钱瑗阿姨,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 钱瑗自幼就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虽然也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内心的善良始终未曾改变。既然与杨伟成结了婚,钱瑗就是杨宏建和妹妹的长辈,于情于理他们都要尊敬这位继母。 不过钱瑗却从未在孩子们的面前摆过继母的谱儿,时而当他们的英语老师,时而当他们的“知心大姐姐”。

忙于教学工作的钱瑗很少有时间做家务,其他的家庭琐事钱瑗也不在意,唯独介意没有时间洗手作羹汤。因为在钱瑗的认知中,幸福的家庭就应该是有烟火味儿的,不过她也尽力地在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杨宏建在回忆中说,钱瑗每到周六就会有意地带回来一些好吃的,一来是为了给他们换换口味,二来就是给家庭多带来一些温情,因为周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刻是最温馨的。 怀念过去 虽然杨宏建和妹妹都已经大人了,可他们还是会期待每个周六钱瑗阿姨会带回什么好吃的东西。而钱瑗每次都不会让他们失望,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钱瑗都会不辞辛苦地跑去买,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在乎,有时候还会因为路途遥远而回来晚了。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等待和期许是最幸福的,对于钱瑗来说,看到孩子们吃到美食时的幸福和满足样子,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为了能够融进孩子们的世界,钱瑗还会跟他们看电视,了解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想法。 不过钱瑗毕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看完全部的剧情,因此她会提前从报纸上看内容提要,所以当电视上开始播出的时候,钱瑗就俨然一副了如指掌的样子开始给他们剧透,孩子们既不想听,又忍不住听,这样的闹剧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家人之间的距离。

钱瑗与杨伟成的婚姻很幸福,她与继子继女的相处也很融洽,还有父母时时刻刻的关爱,教书育人多年,也是桃李满天下。 或许是上天嫉妒她的幸福,1997年钱瑗罹患脊椎癌去世,此时的钱钟书和杨绛经历了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年之后,钱钟书也离世了,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只剩下了杨绛一人,当世人都在为这位老人忧心不已的时候,她却能坦然面对这发生的一切,坚持过自己的生活。

丈夫和女儿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他们的故事在杨绛的脑海中从未忘却,于是她提起笔,开始记录他们一家三口幸福的往事。 《我们仨》每每读来,总能透过文字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也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独有一种精神。 小结: 钱瑗作为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了父母的文人风骨,骨子里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讲台,虽然经历了不如意的事情,但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钱瑗就是这样以为内心善良且丰盈的人,她善待生命中遇到的名每一个人,所以继子杨宏建才会说说:“钱瑗阿姨,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