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护工成为热门职业,不少人无暇或无力照看生病的老人,都会选择花钱请护工照看。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护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护工从业者多数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不高。同时,行业缺乏监管规范,护工个人、护工公司、医院、病患或家属等容易陷入矛盾纠纷。

  “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

  “我24小时都在这里,提供一对一服务。如果你需要护工服务,我还可以叫我丈夫过来。”在重庆渝北区某医院的老年科住院部,60岁的周女士从一间病房出来。她从事护工行业已18年,一开始在养老院里照顾老人,后来到这家医院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揽活。

  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家医院了解到,除了以上“散兵”,一些医院会和护工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工。这些医院住院部每层楼的护士台都有专门标牌,提供护工公司的联系方式,护工公司也会在医院设一个办公点。

  “我们现在有60多名护工,年龄都在五六十岁。”一家入驻重庆某三级综合医院的护工公司团队负责人说,公司规定不招60岁以上的护工,但如果护工在这里干到60岁,干得出色的话,可以一直干下去。

  “这活不好做,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这个。”周女士说。重庆两江新区某医院护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在老年科住院部,护工40多岁算年轻的,最大的有70多岁。

  供需两侧暴露多重问题

  护工多为老龄“散兵”,专业能力不足,工作风险高。部分医院没有与专业团队合作展开护理工作。一名在四川某县城医院工作的护士吴洁(化名)告诉半月谈记者,县医院的护工年纪多为五六十岁,一般自己上门揽活,或在医院里张贴小广告,或让清洁工帮忙引荐。“有的医院里清洁工平常也兼职做护工。”吴洁说。

  一名从业30多年的医生表示,不同病患需要不同护理服务,有的只需简单护理,有的则需要专业医疗护理服务。部分护工并不具备专业能力。随着护工数量增多,医院也出现护士将一些专业工作分摊给护工的情况,增加了医护风险。

  家属需求急迫,雇用程序简单,恐陷入法律纠纷。一名病人家属梁琪(化名)说,家人生病住院,自己没时间陪护。虽说护工市场良莠不齐,他们也没精力筛选,“只希望能快点找到人”。

  和梁琪一样,大部分家属和护工都是求快,达成口头协议,没有签署文字合同。这容易导致双方出现违约或其他意外情况。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多地都发生过护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离世、病人因为护工照料不当离世等案件,让护工、病患及家属、医院、护工公司等多方主体卷入法律纠纷。

  护工行业需进一步规范

  面对行业发生的问题,各地相关部门正积极解决,一些探索值得借鉴推广。

  在护工培训方面,重庆、北京、江苏南通等地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编撰培训教材、组织考核、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等。近期,南通市卫生健康委还开始收编“散兵”,鼓励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闲散护工参加规范化培训,持证上岗。重庆某护工培训机构老师告诉半月谈记者,他们在培训前会给学员做体检,若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则不能招收。

  在市场规范方面,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制定的《浙江省医院陪护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于2023年正式生效,为护工公司、护工、患者或家属三方拟定合同作出规范。示范文本通过明确护工的休息时间、加班工资、服务内容、免责条款等保护多方合法权益,进而提高陪护质量。同时,首次引入医院陪护服务责任保险条款,有效分担、降低医院提供陪护服务期间发生陪护人员和被陪护对象人身伤害等方面的赔偿责任风险。

  原标题:《老龄“散兵”护工,敢请吗》

  半月谈记者:陈青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