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明峰 李小岚 张耀川
驼铃古路今犹在,丝路领航又一新。步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关键时期,中欧班列担任起新一批对外交流“使者”奏响开放之音。
12月7日,中欧班列(成渝)迎来区域合作样板的阶段性检验与区域合作共赢的建设性机遇,在年末冲刺向新年启航迈进的关键阶段,首届中欧班列(成渝)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成都举行,围绕“开放新通道·共建共创共享”大会主题,着力提升成渝双城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枢纽地位,持续深化中欧班列(成渝)的品牌影响力。
双城机遇 全球共享
此次大会基于中欧班列(成渝)发展势能与活力,面向全球释放新一轮建设机遇,按照“要协同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合力畅通开放通道,共建共享开放平台”的要求,把中欧班列合作共建作为扩大开放平台、层次,多扩容国际“朋友圈”。
开放是本次大会的底色,具有开放层次更高、通道建设更畅、产业发展更优等方面特色,立体呈现了成渝立足内陆辐射亚欧的多式联运交通大网络,有效提升陆港主枢纽能级、促进对外经贸合作。
大会邀请到7家驻川渝领事官员以及部分对外贸易促进商协会,并在会上颁发了“蓉漂引才大使”证书;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中试产业人才新政10条;成都青白江区、重庆沙坪坝区两地签署“共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高地”合作协议,建立人才、政策等共享机制。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老中铁路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中老班列”有关协议,与中国铁路南宁局签署“越桂蓉欧快线”协议,渝新欧公司与顺丰完成“东南亚—中国·重庆—欧洲”国际多式联运通道签约协议。中欧班列(成渝)的成功让更多成渝产品远销欧亚、让更多成渝物流冷链服务国际,作为此次大会的重磅环节之一,四项产业项目签约落成。
机制探索 开拓创新
在中欧班列(成渝)带动下,围绕电子、汽车等适铁产业特色打造的枢纽经济初具规模。中欧班列(成渝)进出口货品类上万种,促进惠普、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产能向内陆转移,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依托班列枢纽汇集各类市场主体超7000余家,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智能制造等临港特色产业加快聚集,累计运输汽车整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货品货值超万亿元。成渝两地市场由过去主要集中于亚洲其它国家和部分欧美国家,拓展至全球六大洲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三年共建,成渝相向而行按下“快进键”。今年11月,成渝地区“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合作机制”“参与构建国际铁路运邮新规则”成功入选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加之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创新探索,成都先后落地“中欧班列e单通”、“一单制+银联担保”“一单制+内外贸联动”“等多项模式,着力完善班列运行中的制度保障。
此次大会按照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相关要求,在川渝两地口岸物流主管部门见证下,两地中欧班列运营平台形成中欧班列(成渝)统一“提单”,本着共同发展、互惠互利原则,以中欧班列(成渝)为载体,未来将共同探索形成成熟、高效的“铁路+”多式联运单证签发应用流程,推动跨省域“一单制”单证格式统一、标准互认,实现“一单制”从“一地实践”到“多地共推”,“各自试点”到“逐步统一”。同时积极与成都铁路局协作,探索中欧班列(成渝)提单数字技术应用及金融服务。
在成渝两地,通江达海的立体大通道加速成型,中欧班列(成渝)即将走过三年之期,班列运输成为广泛选择。据记者了解,下一步,成渝将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两个关键,合力畅通开放通道,共建共享开放平台,共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