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31年秋,海陵炀王完颜亮率领大军攻打南宋,宋高宗命文臣虞允文率领军队阻止金国南侵,双方在采石矶一带发生了激烈战斗。
       虞允文虽是文臣,但是饱读军书,在采石之战中更是算无遗策,使得海陵炀王完颜亮未能率领大军渡过采石矶。


       绍兴32年2月,采石之战的胜利让南宋获得了暂时的安稳,此时的宋高宗身体状况也不好,所以便产生了禅位的想法。
       时任宰相的陈康伯劝说宋高宗:“您看重建王,文武百官和百姓们都知道,可如今建王尚未受封太子,您此时禅位乃名不正言不顺啊!”
       听了陈康伯的建议,宋高宗也不着急禅位于建王赵玮了,而是于同年5月将建王赵玮册封为皇太子,直到一个月之后才宣布禅位。


       太子得知此消息以后,内心也是惶恐不安,跪在地上请求:“父皇如今龙体康健,儿臣资历尚浅,怎能担此大任呢?请您三思啊!”说完就急忙离开大殿。
       宋高宗即刻叫住了太子,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如今你已是皇太子,说明我早已认可你了,你的能力怎么会低呢?如今我年事已高,朝廷大事不能无人主理,你理应担起太子之责。”
       在宋高宗的一番劝说下,太子赵玮才哭着点了点头,成为了南宋第二位君主。只是这太子并非宋高宗亲生,而且当时的南宋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了,赵玮的统治之路必然是不好走的。
       那么,赵玮究竟是如何走上皇位的?赵玮继位的时候,南宋朝廷又存在哪些问题?赵玮又是如何使得南宋强盛?还成为了南宋最受百姓拥戴的君主呢?
       原本宋高宗是有亲生儿子的,但有且只有一个,他就是南宋时期的元懿太子赵旉。


       建炎3年,手握兵权的苗傅和刘正彦,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苗刘兵变,先是诛杀了宋高宗宠信的权臣与宦官,随后便拥立年仅三岁的赵旉为皇帝,宋高宗无奈之下选择了退位。
       各地亲王和宗亲得知此事后,纷纷前往南京城援助宋高宗,宋高宗在被迫退位26天之后,就成功复辟,并诛杀了苗傅和刘正彦。
       而赵旉作为三岁小儿,仅仅是苗傅和刘正彦控制的傀儡而已,宋高宗也没有必要对小儿登基的事耿耿于怀,所以赵旉并没有受到牵连,而是被宋高宗立为了皇太子。
       只可惜赵旉在太子之位仅仅坐了三个月,就因病早夭了,宋高宗因此悲痛不已。


       此时,有大臣劝说宋高宗:“我知道您现在悲痛不已,可是君主膝下无子,心怀不轨的臣子就会借机生事,所以陛下一定要早些做准备,不如效仿仁宗皇帝,收养一个养子吧。”
       宋高宗虽然因赵旉早夭而无比伤心,但是大臣的话也不无道理,刚刚经历了苗刘兵变的宋高宗,担心会再次出现类似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及时找一个养子,以此阻断不法之人的不轨念头。
       经过一番思索后,宋高宗决定在自己的下一辈,也就是赵家的“伯”字辈,选择一个七岁以下的养子,经过一番筛选以后,大臣们一共找来了10名合适的人选。
       这10名候选人入宫以后,经过了大臣和宦官们的层层筛选,最终留下了赵伯琮和赵伯浩。


       根据《宋史》中的记载,宋高宗看到这两个孩子以后,什么也没有说,随手指了身材瘦一些的赵伯浩,而身材较胖的赵伯琮随后就被送回去了。
       然而,宋高宗很快就后悔了,决定细细考察二人一番,遂将赵伯琮接进宫来。在宋高宗考察的时候,恰好有一只狸花猫跑了过来,赵伯浩当时就踢了它一脚。
       要知道宋朝时期,猫咪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宋高宗虽是君主,但也不例外。况且那只狸花猫还是宋高宗的妃嫔养的,宋高宗皱着眉头对赵伯浩说:“它没有招惹你,你无缘无故就要伤害它,可见你心气浮躁、难成大事。”
       就这样,赵伯浩因为伤害猫的举动被谴出宫,而当时不为所动的赵伯琮被留下,成为了宋高宗的养子,而赵伯琮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孝宗能够成为一名英明、正直的君主,其实在他年少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了,他也因心性好备受宋高宗喜爱、深受奸臣怨恨,秦桧对他更是恨之入骨,那么他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秦桧对他如此不满呢?


       赵伯琮成为宋高宗养子以后,被赐名为赵瑗,宋高宗并没有直接让他成为皇子,而是让他担任了贵州防御史的闲职。
       赵瑗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是喜欢诗词与史书,唐宋时期的名句更是随口就来,而赵瑗最喜欢的是杜甫的那句“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瑗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
       由于从小就饱读史书,使得赵瑗对朝堂之事颇有见解,而正直的赵瑗当时最不喜欢的,就是深受宋高宗宠信的奸臣秦桧。
       绍兴14年,南宋统辖的衢州市发生了起义,秦桧当时手握兵权,并没有告知宋高宗,就带兵镇压了,还掠走了当地的许多财物,赵瑗得知后即刻向宋高宗汇报了情况。
       赵瑗对宋高宗说:“秦桧如今手握兵权,在未获得您授意的情况下,擅自带兵去镇压,在当地做了那么多不法之事,实在是该罚。”


       秦桧则是狡辩说:“这样的小事,我去处理就好了,怎么能污了陛下您的耳朵呢?您看这起义不是已经被镇压了吗?还望陛下能够宽容我一次。”
       宋高宗本就宠信秦桧,再加上秦桧花言巧语哄得宋高宗很开心,所以这事儿就这么躲过去了。
       而赵瑗和秦桧之间的恩怨可不止这一件,正直的赵瑗总是弹劾秦桧,多次劝说宋高宗罢免秦桧,都被秦桧躲过去了,以至于秦桧想方设法阻止赵瑗成为皇子。
       然而,秦桧和赵瑗的斗争中,最终还是赵瑗棋高一着,不过赵瑗也曾受重创,在岳飞冤案中,赵瑗就因为替岳飞求情而屡遭贬斥。
       由于宋高宗在岳飞冤案中,始终不愿面对自己的过失,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过错,宋高宗宠信的权臣们,尤其是当时的宰相万俟卨,担心岳飞平反后,朝廷会处置自己,所以一再阻挠忠臣们替岳飞平反。


       而后,赵瑗被册封为皇太子,遂改名为赵玮,登基之后又改名为赵煜,但因煜字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字,所以宋孝宗又将名字改为赵昚,后来的史书记载中,也都是写“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继位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岳飞平反,当年岳飞被冤,宋孝宗也是焦急万分,多次请求面见宋高宗,为的就是给岳飞求情,只可惜宋高宗一心相信秦桧,斥责了宋孝宗几次后,甚至都不见他了。
       绍兴32年,刚登基宋孝宗下令将岳飞官复原职,并且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仪式,还下令给岳飞修建陵墓,宋孝宗因此受到了南宋忠臣们的追捧,南宋的百姓也因此对宋孝宗充满了好感。
       然而,因为宋高宗统治时期,朝廷实在是腐败不堪,导致南宋的国力非常衰弱。宋孝宗继位之初,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贪官污吏、闲杂官员多且互相勾结等。
       奸臣当道就会导致百姓们的悲苦,无法被君主得知,百姓就会对君主心怀不满,这也是宋高宗时期起义、兵变频发的根本原因。


       那么,宋孝宗是如何还南宋朝堂一片清净的呢?他又做了什么“凶残”的事情,,让南宋的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呢?
       在宋孝宗统治初期,就开启了“整顿吏治”的计划,宋孝宗认为南宋朝廷中的贪官污吏虽然多,且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但若是因为惧怕、繁杂而放任不管的话,南宋朝廷的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
       宋高宗也曾经整治过贪官污吏,但是每次都点到为止,以秦桧为首的奸臣始终没有被彻底整治,反倒是秦桧等权臣手下的“虾兵蟹将”遭到了惩治,但大多都是刚被贬黜,就因权臣的求情而官复原职,所以这张肮脏的关系网,经过宋高宗多次整治后,依然是坚不可摧。
       宋孝宗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曾经对时任右丞相的赵雄说:“高宗皇帝整顿吏治,屡次都是浅尝辄止,如此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整治,只会让贪官污吏们对君主的整治不屑一顾,时间长了,百姓们也会认为君主无能,此乃大忌!”


       为了吸取宋高宗的教训,宋孝宗打击贪官污吏的力度非常大,但是经历了宋高宗时期那么多次蜻蜓点水般的整治后,南宋的贪官污吏们早都习惯了,他们均认为宋孝宗是刚刚上任,所以做做样子而已,根本没有把宋孝宗的颁布的法令当回事。
       据记载,在宋孝宗打击贪官污吏时,有一个地方官员名叫石享义,石享义虽是地方官,但因为秦桧在背后撑腰,所以在当地权势滔天且无恶不作。
       石享义认为宋孝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根本不把宋孝宗的法令放在眼里,继续做徇私枉法的事情。
       东窗事发后,宋孝宗按照自己颁布的法令,严肃处置了石享义,不仅将石享义的所有家产充公,还将石享义发配边疆。


       处置石享义的旨意发布以后,曾有大臣为石享义求情,宋孝宗毫不留情地贬斥了大臣,随后便将这位大臣连降三级,一位威风的京官,就这样灰溜溜地前往穷乡僻壤任职了。
       利用石享义杀鸡儆猴之后,南宋奸臣们这才看到了宋孝宗的决心,原本还心存侥幸的他们,很快就遭到了整治。
       宋孝宗命丞相赵雄翻看了往年的案件,尤其是地方的投诉案件,全都要仔细查看,但凡是有问题的,统统拎出来重审,但凡是徇私枉法的官员,都被一一贬黜了。
       看到曾经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奸臣们,流放的流放、杀头的杀头,百姓们都非常高兴,因为南宋的贪官污吏,靠着手中的权力,屡屡增加百姓们的赋税,百姓们都苦不堪言。


       如今,奸臣都纷纷被处置了,而赋税也减少了,百姓们自然对宋孝宗感恩戴德,甚至对宋孝宗杀贪官的举动拍手叫好。
       如果宋孝宗仅仅是处置了贪官污吏的话,又怎么能叫千古明君呢?更不可能让南宋“续命”百年,那宋孝宗在惩治贪官污吏之后,又是如何提高了南宋国力,让南宋重新回到北宋时期的辉煌呢?
       在宋孝宗继位之初,丞相赵雄就曾经提出过建议:“如今朝廷腐败需要根治,但是朝廷也不能无人可用啊!”
       朝廷中的奸臣纷纷被处置了,官职也出现了大量空缺,而宋孝宗并不着急填补空缺,反倒是继续“裁员”,这又是何故呢?
       原来,从北宋的宋徽宗统治时期开始,朝廷中就出现了非常多有职位无职责的官员,很多官职完全就是“无须有”。


       就拿宋徽宗建立的翰林画院来说,一个部门竟然高达三十名闲散官员,他们曾经是专门给宋徽宗画画的,南宋时期并没有恢复翰林画院,但是这些官职都保留下来了,他们拿着三品官员的俸禄,每天都无所事事。
       为了解决这项问题,宋孝宗直接下令严查,但凡是在十年内未有过政绩的官员,全都直接裁掉,如果有弄虚作假的,则是发配边疆。
       冗官们看到宋孝宗改革的决心之后,也都明白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纷纷提交了辞呈,领了一些赏赐回乡了。
       如此以来,南宋朝廷的官员被大量裁剪,虽然说官职空出来许多,但从此之后,南宋国库光是俸禄支出,就比宋高宗统治时期少了一半,再加上贪官们的家产纷纷充公,国库吃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为了让朝廷官员们都能够积极工作,宋孝宗建立了一套非常复杂、繁琐的审查机制,每一位官员每年都要接受至少九次审核,这九次审核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绩,如果无法经过考核,轻则无法升官,重则被贬黜。
       此举也让南宋时期真正有才华、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官员,都纷纷坐上了高位,反倒是无才无德的官员们,只能一降再降。
       解决了朝廷的问题之后,宋孝宗又将眼光放到了经济和民生问题上,这两个问题是两宋时期最繁琐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大量的时间。


       因此,宋高宗当年也只是做做样子,并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那宋孝宗对此又有何高招呢?
       宋孝宗查看了宋高宗时期的各项支出后,发现君主过万寿节的时候,国库支出最大,浪费的情况也最严重。
       万寿节其实就是君主的生日,在君主生日前半年,各地官员就为了讨君主欢心,而寻找奇珍异宝,为的就是来日靠着万寿节礼物“一步登天”。
       然而,送给君主的礼物可不是轻易就能进宫的,地方官员的礼物需要经过层层审核,才能够被送到君主面前。
       许多富商和官员为了让君主收到自己的礼物,就必须要不断贿赂上级官员,层层贿赂上去,花费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些钱都是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所以吃苦的依然是百姓。


       为了根治这个问题,宋孝宗提倡节俭,甚至提出万寿节“不收礼物”,而专门准备万寿节表演、宴会的膳营机构,也被宋孝宗下令撤销了,所以宋孝宗统治时期,每年万寿节省下来的钱就高达数千万贯。
       除了万寿节之外,两宋时期的祭祀活动也很多,本身君主参加祭祀就劳民伤财,赏赐下去的财宝更是不计其数,所以宋孝宗索性将祭祀仪式也取消了,只是在宫里祭拜神佛、祖先而已,开销也因此大大减少了。
       在提倡节俭这件事情上,宋孝宗也是做到了以身作则。
       相传有一天晚上,宫内有一名轮值夜班的大臣曾被宋孝宗召去用饭,此官员名为周必大,是一名忠诚又正直的官员,宋孝宗非常喜欢他。
       宋孝宗得知当晚是周必大值夜班之后,便请他到正殿来用饭,周必大看到宋孝宗所用的器皿,除了酒杯是金银打造的之外,其余的全都是很常见的瓷器。


       这样的规格甚至比不上南京城内许多繁华酒楼,周必大也是由此感慨:“陛下如此简朴,实在贤德啊!”
       从这件事情上,也足以看出宋孝宗是一个真正节俭的君主,他提倡节俭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从自身做起,以此带领南宋子民们一起过简朴的生活,所以宋孝宗统治时期,不仅民风淳朴,而且南京城内少有奢靡之气。
       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宋孝宗一样是事无巨细。从宋孝宗继位的次年开始,宋孝宗就命人查看各地经济情况,发现有一些酿酒坊欠着朝廷的租金,宋孝宗并未让大臣去催款,反倒是让亲信去调查此事。
       经过走访得知,四川省内多家酿酒坊,都是因为收成不好、赋税过高,导致租金都交不起,宋孝宗便下令免除了他们的租金,后来更是下令减轻了全国各地商业作坊的租金,没有土地的农民也分到了田产,靠着种植粮食也可维持基本生活。


       如此善举,令百姓们对宋孝宗感激不已,民间常常有“陛下圣德”、“陛下英贤”的话题传出,宋孝宗得知后也是大感欣慰。
       据记载,隆兴元年,江浙一带曾经出现了灾荒,天灾导致农民收成很少,宋孝宗得知此事后,亲自前往江浙地区查看情况。
       得知灾情险重后,宋孝宗下令免除了江浙地区当年的租金,同时又从国库中拨了四十万两白银赈灾,当地百姓都因此对宋孝宗感激涕零。
       从宋孝宗的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宋孝宗的统治理念,用四个词来总结就是“惩治贪官”、“提高效率”、“提倡节俭”、“改善民生”。
       惩治贪官是宋孝宗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艰难的一步。由于贪官污吏们官官相护,涉及到的关系和利益数不胜数,若不是宋孝宗意志坚定,颁布了“凶残”的法令并严格执行,他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改革恐怕就失败了。


       提高朝廷效率则是宋孝宗的“第二步棋”,百姓长期受到奸臣的欺压,其实对南宋朝廷的信任度已经大大降低了,提高官员的效率也是重新获取百姓的信任,否则宋高宗晚年时期的兵变、起义,一定会卷土重来。
       而宋高宗最聪慧的一点,其实就是合理解决了经济问题,由于朝廷腐败和战乱不断,南宋时期的经济已经一落千丈,百姓和商人都没有钱,那么赋税就必须要减少。
       既然无法“开流”,就只能先选择“节源”,所以宋孝宗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大大减少了国库的开支,国库的钱才能够真正用到刀刃上。
       最后便是改善民生问题,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才能够稳定,所以宋孝宗一直在耐心解决百姓们的生活问题,对待民生问题的态度更是事无巨细,虽然做不到事必躬亲,但却做到了明察秋毫、广施恩德。
       原本孱弱的南宋,也正是在宋孝宗的积极改革下,才回到了正轨,还延续了百年寿命与荣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