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一句话:“穷人无好朋,富人无好邻。”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穷困的时候,身边是没有真正帮忙的朋友的,狐朋狗友倒是有那么几个。

当人富贵了,左邻右舍不会积极地向你取经,而是会嫉妒你。“眼红”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

事实上,“邻”不仅仅是邻居,还包括和你走得很近的亲人。彼此知根知底,要使坏的话,总能找到套路,并且你碍于血脉关系,又不能恶狠狠地回击。

因此,当一个人变得富贵之后,最好是远离以下几种亲人。

01

好吃懒做的兄弟姐妹,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说:“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

谁的富贵,都是自己奋斗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捡到了馅饼。

富贵,一方面是钱财够用,一方面是精神积极向上。需要读书、思考、工作、创业、持家、待人等,都持续进取。

若是你的身边,有人认为你的富贵,来得很轻松,那就说明他格局太小,只懂得占便宜而已。

我的二舅,有两个儿子。

哥哥在码头上做搬运工,然后省吃俭用,买了货轮。日子一天天好转。

弟弟初中没有毕业,就瞎晃。和一些赌博的一起混,还有偷盗行为。

弟弟十几岁的时候,进派出所好几次,都是哥哥掏钱,保释出来。

后来,哥哥结婚了,就慢慢舍去了兄弟的情谊。毕竟,不积极向上的兄弟,帮忙也是白搭。

弟弟呢?认为哥哥不帮忙,就是见死不救,于是偷走哥哥的钱。哥哥也忍耐了两次,但是忍无可忍,就搬家到镇上住,在镇上租房,后来买房。

作为哥哥,帮助弟弟,是情分,不是应该的。若是弟弟不能顺势而为,哥哥就不要继续帮了。

天上的雷,声音再大,也喊不起装睡的人。你珍惜兄弟姐妹的情分,但是对方不在乎,有什么用?

还有一点要注意,当我们结婚之后,不管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是爱人的兄弟姐妹,都要一视同仁,既然扶不起,就远离好了。

特别怕遇到“扶弟魔”之类的女人,成为谁的妻子,就会害了谁。你遇到这样的女人,不能心软,要牢牢把握自己的小家庭,而不是把富贵送给娘家,那是一个无底洞、吞金兽。

02

道德绑架的父母,会让你左右为难。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例子。

一个打工人,奋斗多年,在县城买了房子。房子装修好了,继续外出打工。

因而,房子大部分的时间,是锁起来的。

有一天,老母亲打电话,让他把房子钥匙,给舅舅,因为舅舅家的孙子要去城里读书。房子和学校距离很近。

房子是借出去了,但是舅舅的行为令人难过。总是拖欠物业费用。

舅舅和孙子都不讲究,导致房屋墙壁脏兮兮,厨房的瓷砖都被敲掉了。

当他决定把舅舅赶出去的时候,老母亲就下令了:“我就两姐弟,你就一个舅舅,有必要那么狠心吗?”

房子给舅舅住了三年多,房租一分都没有,还重新装修,给物业费等,耗了一万多。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有。

父母认为,某个儿女有本事,就让某个儿女养老。你有钱,就归你管。

父母把有本事的儿女,当成摇钱树,拿到赡养费,转手就给了没有本事的儿女,这正是“移花接木、借花献佛”。

父母逼着有钱的儿女,多给赡养费,还让其在继承家产方面,要让一让。

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公正待人,都很合格。“笑你穷,嫉妒你有”,这样的父母,也不是没有。

当你富贵之后,遇到不合格的父母,还是要保持距离,别让父母一次次亏待你。

对于父母,你应该赡养,但是一定要说规矩,别把感情看得太重。

03

坐享其成的儿女,永远都不会满足。

很多人,自己大富大贵了,恨不得儿女一辈子都可以被宠爱,啥都不干。

可是,父母的爱太多了,给的财富太多了,那就会滋长儿女的堕落,并不是如父母设计的,平稳度过一辈子。

明代作家冯梦龙写了一个故事。

宋朝宣和三年,海宁郡有一个商人,叫沈昱,妻子严氏。

辛辛苦苦多年,家庭富起来了,房子有了,存款有了。可是他们不让唯一的儿子读书,也不教他做生意,怕他吃苦。

儿子沈秀,到了十八岁,还是一个喜欢遛鸟的花花公子。被人戏称“沈鸟儿”。

有一天,沈秀拿着昂贵的画眉,去树林里和人比试。

因为天色还早,树林里冷冷清清。一个挑大粪的人,见到画眉,就起了贪心,挥舞扁担,害了沈秀。

诗曰:“奉劝世人须鉴戒,莫教儿女不当家。”

但凡坐享其成的儿女,不仅会啃老,还会因为无聊,做一些祸事,导致父母更正遭殃。

逼着儿女独立,能够白手起家,这是父母必须的功课。

父母的富贵,不能直接等同儿女的富贵,这是两代人,严格来说,终究是两家人。

04

“远离”,不是断交,而是逼着其戒掉依赖思想,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富贵。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也有大公无私、高瞻远瞩的一面。

亲人们,可以逢年过节聚一聚,在关键时候帮一帮,就行了。走得太近,帮忙太多,就是一场灾难。

北宋经学家胡宏说:“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若是亲人,个个都积极向上,积德积福,那么富贵就会越来越多。若非如此,你还得尽早打算,要去单干。

只有德才兼备的亲人,才值得你近距离交往,长期互助。

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共享富贵,还得看精神面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