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看到一个热帖,让人唏嘘不已。
当天题主下班回家吃饭,饭桌上被妈妈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题主妈妈的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某某亲戚家孩子现在在哪哪工作,月薪2万,她爸妈多有面子,你呢……”
面对这样的场景,题主无奈又崩溃。
因为从小到大,题主妈妈始终如此,拿题主和别人家的小孩比比比。
帖子曝光后,许多网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题主的窒息。
有太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将自己的缺失怪罪于孩子,而完全无视孩子的感受。
可是,家长们是否想过,当你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批判孩子时,又能带给你怎样的面子呢?更有甚者,如果孩子因此而远离你呢?
那些过于追求面子的人,总是把目光落在他人身上。似乎他人的肯定与称赞,才是活着的意义。
他们总是太在意他人的眼光,把“面子”当作一个人的底气。
可惜,亦舒就曾说过:“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一旦你被面子所牵制,所束缚,你的人生就会渐渐变得空洞,变得暗淡。
甚至,因为你的在意,身边最亲密的家人也因你而受到伤害。
2
看过一个帖子。题主去年参加高考,但最终的分数并不理想。
尽管事实摆在眼前,题主的家里人为了面子,还是一致对外吹牛逼说题主考了不错的分数。
更离谱的是,题主原来并没有考取过这样的成绩,家里人却硬说是因为发挥失常,以至于只得到这样一个不算太好的分数。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总有被揭开的一天。
或许,对于家里人而言,那不过是掉了一点脸面。
但对于题主而言,那却是难以承受的伤痛。
曾经无数个备战的日日夜夜、勤勤勉勉,那一刻都无人在意。
大家记忆里停留的,不过是一个爱吹牛逼的家长和一个考试分数并不优秀的孩子。
实在让人不得不唏嘘,父母有多在意面子,孩子的伤痕便有多深。
作家林语堂曾说过一段话:
“面子这个词,不能翻译,也不能下定义。
它好像是荣誉,而又不是荣誉;它不能用金钱购买,却给人一种实质的光辉。
它是空虚、没有实际的,可是男人争夺它、女人为它而死……就是这空洞的东西,中国人靠它活着。”
读完真是句句扎心。
记得《孟子》里有个齐人乞食的寓言。一位齐人在坟墓前乞食祭品充饥,却在自己的妻妾面前夸耀,说有钱有势的人常常请他吃饭。
酒足饭饱,回到家一副醉熏熏的样子,骂骂咧咧,颐指气使。
时间长了妻妾开始怀疑,便跟踪他,最后看到的,他不是在富人的酒宴上,而是在东郊墓地跟人家讨要余下的祭品吃。
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放下虚无的面子,或许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清澈透亮的时刻。
3
2条建议,让你认清面子,活出自在。
①形成定见
从前有一位画家,他梦想便是画出一幅人人称赞的作品。
为了完成这样的作品,他让每一位观赏者提修改建议,希望以此做到完美。
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画没有一笔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
这让他十分沮丧,但冷静过后,画家换了一种方法尝试。
这一次,他让每位观赏者在自认为精彩的地方做上记号。
结果令画家震惊,原先所有被否定、指责过的地方,现在也都被做上了标记。
最后,画家感慨道:
“在任何时刻都要坚持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因为别人的看法永远是别人的看法,有赞美就会有批评,谁都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主见。”
所谓定见,就是当事人觉得某个看法可靠、值得信赖,并以此作为原则去决策和行动。
这位画家,因为有了定见,便无所谓他人的看法。
一般来说,真正的定见,是从自己内心生长出来的。那可能是你内心的渴望,也可能是在实践后养成的价值观。
有了定见,哪怕世界再复杂,你就不会为无谓的面子所困住。
②戒掉孔雀心理
所谓孔雀心理,就是攀比争胜的心态。
雌孔雀其貌不扬,但雄孔雀尾上覆羽却异常长、美丽绝伦。原因是,除起吓阻自保作用外,雄孔雀开屏更多是为求偶。
也就是说,原先雄孔雀尾屏并没有今天这么大,是因为求偶竞争演化而来。
其实,我们也容易在日常中掉入比较陷阱。
一旦产生孔雀心理,不当比较,我们就会被“得失输赢”所牵制。
应对孔雀心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系统思考,提升认知。
记得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何越到中年,越发现自己的快乐,在别人的嘴上?”
一个高赞回答是:
“因为你最在乎面子。
活得越久,越想从周遭的生活中,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证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否则即使再多才华和财富,对你而言都是破铜烂铁。所以,你活成了别人希望的样子。”
愿你能戒掉面子,活出自己的样子。
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