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顶着“AI数据中心+核裂变”的顶流标签,但备受期待的初创公司Oklo在上市首日的表现,却显然并不美妙。Oklo看似陌生,但背后站着鼎鼎大名的“ChatGPT之父”——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在一次采访中,阿尔特曼曾表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与核能利用,是两件可以改变21世纪人类生活面貌的伟大事物”。如今AI已经潮涌,下一个,会是核能吗?

上市首日滑铁卢

Oklo是“ChatGPT之父”阿尔特曼旗下的另一家公司。2013年,阿尔特曼就与Oklo的两位创始人相识,亲自将该项目引入YC孵化器,并投资了Oklo。2015年阿尔特曼还领投A轮融资,顺利成为Oklo董事长。值得一提的是,OpenAI也是在2015年成立的。

Oklo于美东时间上周五正式开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代码为OKLO。但该股在上市首日就遭遇了滑铁卢:当天暴跌了54%,至每股8.45美元。根据统计,Oklo在隔夜总计有超过2500万股易手,是过去一个月交易量的逾13倍,交易在开盘后第一个小时内,就至少三次因异常波动而暂停。

分析人士指出,Oklo在上市首日的大跌,显然与此前在宣布SPAC合并协议后股价被推得太高有关。Oklo与AltC Acquisition的合并是在去年7月份宣布的,散户投资者随后纷纷买入该股,推动该股在上市前累计上涨了约75%,股价一度大幅超过了SPAC的发行价10美元。

不过,虽然上市首日交易表现不佳,但根据Oklo的声明,该交易为合并后的公司带来了逾3.06亿美元的收益,这料将能给这家初创公司带来充足的资金弹药。

官网显示,Oklo的使命是通过设计和部署下一代核能快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清洁、可靠、负担得起的能源。这是一种全球领先的核能技术,与传统的核反应堆相比,Oklo计划制造更小的核反应堆,可以在需要补充燃料之前,使用新鲜或回收燃料长达10年。

就在入局Oklo之时,阿尔特曼还通过YC投了另一家核能领域的初创公司Helion Energy。与Oklo致力的核裂变不同,Helion致力于研究核聚变,但这一模式始终没有被复制和规模化。2023年5月,微软同意从2028年开始在Helion购买电力,如果这一交易能够如期实现,意味着又一家核聚变公司的商业化探索取得了成功。

为OpenAI发电

连续押注两家核能公司,阿尔特曼无疑是核能的忠实拥趸。在多年以前,他就把算力和能源看做未来文明取得突破的两大关键领域。“历史证明,只要一种能源足够廉价,就一定会占据统治地位,而且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我认为这种能源将是核能。”

在SPAC上市交易完成后,阿尔特曼将继续担任新实体的董事长。而在OpenAI公司CEO的身份的加持下,Oklo的后续走势很可能会受到华尔街的重点关注。

如今,Oklo正努力将核裂变商业化,这也是投资人最为关心的方向。依托下一代核能快堆技术,Oklo形成了售电、燃料回收两类商业模式,目标市场涉及到数据中心、工业、社区、工厂、公用事务等领域,为其提供电力来源。按照计划,Oklo正在开发三个核发电设施,被称为奥罗拉微堆(Aurora)。

目前,Oklo正在美国爱达荷州建造第一个小型反应堆,最终目标是为OpenAI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的数据中心提供动力。据称,Oklo的技术可以在不产生核废料的前提下生产核电,而且能够在没有人类持续监督的情况下运行。如果这种模式能够顺利实现,意味着发电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当然,想要实现技术突破,Oklo显然还任重道远。Oklo首席执行官Jacob DeWitte在接受采访时证实,该公司迄今尚未产生收入,也尚未部署任何核电站。他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7年推动第一家工厂上线。

“能源战争”

在业内,有关“AI尽头是电力”的说法已日渐深入人心。公开数据显示,目前,ChatGPT每天需要处理超过2亿次请求,其电量消耗高达每天50万千瓦时。这意味着,ChatGPT日耗电量是普通家庭的1.7万倍以上。

据荷兰咨询机构负责人Alex de Vries预计,到2027年,AI行业每年将消耗850亿—1340亿千瓦时的电力,相当于瑞典或荷兰一个欧洲国家一年的总用电量。特斯拉CEO马斯克则判断,电力缺口最早可能会在2025年发生,“明年你会看到,我们没有足够电力来运行所有的芯片”。

这一切都显示出,AI即将引爆全球新一轮“能源战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表示,近年来, AI大模型规模、数量都在高速增长,也带来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尽管短期内还不会很快出现“缺电”等问题,但未来大规模智能化时代来临后的能源需求激增不容忽视。

除了奥尔特曼这种重金投资核聚变公司,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则直接大手笔采购清洁能源。 据彭博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亚马逊就购买了8.8GW(吉瓦)的清洁能源电力,已经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清洁能源买家。Meta(采购3GW)和谷歌(采购1GW)等科技公司则位列其后。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未来,还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以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稳定性、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灵活性、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并减少能源输送损耗,以此来应对算力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挑战。

而除了核裂变,核聚变也正成为一级市场新风口——大佬们看上了“人造太阳”。早在2021年,核聚变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宣布完成B轮18亿美元融资,这是全球可控核聚变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投资方不仅出现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身影,索罗斯、老虎环球基金和谷歌等均有参与。

这里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美国核聚变产业协会2022年发布的调查显示,全球私营核聚变公司获得了超过48亿美元的投资,比2021年增长139%,私人投资对核聚变的投资额首次超过了政府资助。截至2022年底,全球参与核聚变研究的公司总数超过30家。

北京商报记者 赵天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