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的名字,成为了丢人堂前的常客,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的一生,被人们形容为荒唐,而他所做对的事情寥寥无几。这位皇帝的传奇故事,或许会让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对历史的回顾也许能揭示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
这并非仅仅是一篇批判性的历史评述,更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走进明英宗朱祁镇的时代,目睹他那荒诞的一生,挖掘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离奇故事。
或许,这是一次重新审视明朝历史的契机,一个发现荒唐之王的机会。跟随这位被人称为最丢人的皇帝,我们或许能看到明朝历史中那个颇为独特的一角。
一、众星捧月皇子诞生
1427年,朱英宗生下之时正值其父宣宗朱瞻基在位,这位具有文治武功且深得民心的明君,让明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整个王室笼罩在一片欢腾氛围中,宣宗对新生的皇子也加倍呵护宠爱——他是受宠的孙贵妃所出,又是自己久盼的长子。
历代帝王多有深宠幸妃,宣宗亦不例外。他原配的皇后胡氏端庄贤淑,却未能讨其欢心;相反,美貌动人又体贴入微的孙贵妃深得宠幸,甚至代替胡后而立。两个女儿过继给胡后后,孙贵妃很快便生下一子,正是日后的英宗。
一个皇子的诞生,让两妃一皇的关系愈发微妙。皇后的地位虽不像从前那般牢固,却也无可替代;而皇子的降生则让孙贵妃更高攀一步,皇权指日可待。宣宗自是喜上眉梢,将全部关爱给予这个刚出生的皇子,更立他为东宫太子,日后必将大明江山。
虽说太子之位高攀云端,可英宗的童年并不如表面那般一帆风顺。宣宗忙于处理朝政军务,可谓为国操劳;而两位不同的生母之间自然也颇有芥蒂--胡后为养育两女费了心思又被贬低,心中自然怀恨在心;而孙妃则要时刻提防后宫妒火中伤,保住宠爱和太子之位。
于是在两位妃子的心思缠斗中,刚一出生便承载了太多期许的小皇子,也就成了宫闱中的消耗品。英宗自幼便品尝到亲情缺失与算计险恶的滋味,怕也是日后心性扭曲的原因,却也叫人唏嘘不已。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宗在七岁那年,孙太妃得罪宣宗被废,他的生母身份转而为庶人。可想而知,这对一个尚在成长中的孩子会是何等的打击!好在,他还来得及在母亲离去前得到一丝温情,却也在她没落后感受了权力的无常。
如此论之,英宗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是个悲情皇子;他得而复失的童年,让人不得不为他抱以怜悯之心。
二、跌宕生涯奠定
然好景不长,英宗刚满9岁,宣宗便驾崩。孤儿寡母的他登基为帝,奠定了日后跌宕起伏的基调。
太祖立国时便设立辅政大臣这一机构,以防万一皇帝无能导致国家乱局。英宗即位之初,生母孙太后摄政,重臣也在旁辅佐;然而他渐长,众臣见识甚浅、奸佞当道、朝纲败坏,英宗渐渐也染上了些许荒唐气质。
或许,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他那跌宕的成长过程中。作为明王朝第六代君主,英宗生来便备受宠爱,却也背负着沉甸甸的希望;父母之爱固然难得,却也让他过早体会到权力游戏的残酷。这怕是他日后荒唐生涯的根源所在。
英宗的跌宕不仅源于少年登基,更与他飘忽的身世经历息息相关。前文已述,他自幼承受的伤痛足以扭曲一个孩子的天性。父亲宣宗忙于处理朝政,对他的关爱并不比其他皇子更多;生母为宠而被废的悲惨,更是小小年纪难以承受。这等身世,足以令一个小皇子早熟也怨天尤人。
而他登基之后,这份怨气便有了宣泄的出口。心性未定的英宗轻信谗言,开始疏远那些曾与生母作对的大臣。他天性敏感多疑,又有旧怨在心,对大臣的执政便颇多微词。朝臣们也明白小主君的脾性,鲜有大的异议,只是私下流言绵绵,看热闹的心理大起。英宗渐长,也耳濡目染,受此影响逐渐变得专横跋扈。
如此一来,英宗少年登基的特殊身世,便为他日后一蹶不振埋下了伏笔。他荒唐奢靡,跋扈怨气,怕都与他跌宕起伏的成长经历脱不了干系。这也实在叫人唏嘘,为他这注定悲剧的一生。
三、前去征战大溃败
时光荏苒,英宗终于长大成人,开始亲政。只是这位远离朝堂、躬逢乱世的小皇帝,哪里经得起风浪考验终究还是翻了筏子。
北方义军起义愈演愈烈,英宗心性不定,一心想证明自己也是条汉子、一雪前耻。此时朝中奸佞又趁机唆使,英宗遂决定亲征。军师再三劝阻也无果,只得操劳出征之事。五十万大军、十二万辎重、三千骑马,浩浩荡荡开拔北上。殊不知,这却是英宗一生的转折点。他亲率大军深入敌境,不仅大败还被俘,明朝从此一蹶不振。
人们争相谴责英宗昏庸,其实他也不过是一个权柄过重的普通人。若说有罪,怕是那时明王朝已无回天之力,即便换了别人也难逃厄运。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英宗开脱。他性格恃宠专横,又自负才能,这的确为国家灾难添砖加瓦。然而,他之所以坚持此举,恐怕也是受制于内心情结——他少年登基,却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傀儡;他面对的不仅是父皇的逝去,更是自己的无能。这等打击,折磨着一个骄傲心灵。
如今,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权力,证明自己;他想要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功业,来填补自卑与不甘。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北上征战,哪怕大臣再三劝说;哪怕他内心也明白,这片未知的疆土或成自己不测的葬身之地。可他已经顾不得太多,眼中只有重新树立威望的迫切心情,即便这意味着一场豪赌。
所以,人们或可鄙夷英宗的自负与无能,却也该替他感到惋惜。毕竟,推动这场灾难的,还是他那受困于时局的自卑灵魂。只怪他命途多舛,这一赌注下错太甚,最终葬送的不仅是北伐成功,更是他自己与这江山社稷。
四、囚禁惨淡黯然终老
这场出征牵扯了英宗一生,也让他再无翻身之力。郕王代政期间他被囚于宫中,景帝继位后也未放他自由。晚年得以复辟,他却是一个心灰意懒、黯然终老的失败者。
8年的囚禁让英宗从一个骄傲的小皇帝沦落至一介阶下囚。他亲眼见证自己的失败与盛世的逝去,寝食难安、自卑抑郁。偶有程序错误,也是在园林假山间踽踽独行、见不得人。他的母亲、他的王权、他的臣民,都在囚禁中离他远去。
这八年,于英宗而言无异于煎熬。他原本骄纵跋扈、目空一切,现在却只能靠猜测外界的消息度日;他曾说一不二,现在竟任由旁人摆布。这无疑是哈哈大笑的人生巨大讽刺。他开始歇斯底里、大发雷霆,可牢笼中的咆哮终究也无人问津;后来,他意识到反抗无益,便蜷缩在角落里呆呆出神,神游于往昔盛世。那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美人围绕的日子,似乎还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当他终于重获自由,早已改朝换代。他复辟之后大杀异己,却也无甚实感。他已垮掉的不是皇位,而是锋芒、野心和意气。如今,他不过是老态龙钟、浑浑噩噩度过余生的废人,怀着几分怨毒与很多遗憾等待死亡。这夺权夺位般的复辟,不过是他破釜沉舟的绝地反扑;可他终究也知道,一切都已来不及了。
结语
我们今人总喜评头论足,臧否往世。面对英宗的种种荒唐丑事,亦有滔滔汹涌的谴责之词。但假若我们抛开已经板上钉钉的定论,抑或是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位置,略作深思,英宗的遭遇似乎也不全是他一身造成。
他生于盛世,本是上苍眷顾的骄子。只因他命途多舛,这份眷顾变成了诅咒。他少年即失去生身父母双全的温暖,又背负万人的厚望;这等打击放在任谁身上都吃不消。他性格扭曲怨气冲天,诚不全是本性造成;他专制跋扈目中无人,亦是他那卑微心灵的自我补偿。北伐的竞相和失败囚禁,无不与他那自惭形秽的灵魂紧密相连。
如此说来,英宗与其称之为昏君,毋宁说他是命运的受害者。他本有成为一个英明君主的潜质和可能,奈何青云身世注定了他不能轻饮琼浆,不能朝生暮死。
人生在世,情势使然。我们不应只怪英宗昏庸,其道路的艰辛本就不在常人可及的范围。或许我们该为之唏嘘、替之惋惜的,还是好数劫的无常无奈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