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风格多样的清宫剧热播,受到了大众观众的喜爱。在2001年热映的《康熙王朝》以及在2013年放映的《甄嬛传》中,不少观众不难发现这两部剧的共同之处——都提到了“金瓜子”。在《康熙王朝》中拟题二甲头名的李明山因为踩着康熙的“金瓜子”一动也不动,被康熙皇帝撤销待考资格。 在《甄嬛传》中眉姐姐赏赐给苏培盛“金瓜子”时,苏公公直呼:“不敢当?”那么“金瓜子”究竟是什么?

一、何为“金瓜子”这个瓜子不是平时用来吃的,而是货真价实的金属。自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易,人们就把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用来交换。 直到现在,黄金的价值依然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其实,“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同金锞子一样作为货币最初流通于民间。 较早时期,一些有地位的人在集市上购买东西时,会用“金瓜子”作为流通手段。另外,由于在古代技术落后,也没有相关的模具以及记载,工匠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制作金元宝剩下的金渣渣收集起来,通过冶炼等技术制成。

二、“金瓜子”的往昔“金瓜子”历史悠久,它的由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1975年,江苏溧阳由旧县组织村民清理溧阳河。 一个偶然机会,有村民发现金光闪闪的东西,经考证,是春秋时期的“金瓜子”。 但在历史上第一次记载“金瓜子”是在宋朝的《宋史·赵普传》中。“金瓜子”在之后的元朝、明朝都曾出现过,但是当时对于“金瓜子”的定义不准确。 直到清朝时期,受到皇权集中的影响,“金瓜子”才开始逐渐变得规范起来。

三、价值连城的“金瓜子”1、物以稀为贵 在中国古代民间,其实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板,也是观众在电视剧中经常见到的铜钱。可见,普通百姓在平时是接触不到黄金的,只有达官显贵家中才有少量的黄金。 这种现象也很容易解释,受到古代开采、运输、制作工艺等技术的影响,黄金产量非常低,而物以稀为贵。同时,一些朝代的皇帝更是直接下令禁止金银在民间流通,这就更加彰显了黄金的贵重。 瓜子这一特点也就使得拥有它的人必须是皇亲国戚或者是王公贵族。而据《清史稿》的记载,每次皇帝赏赐“金瓜子”只有3~9颗,所以即使是像张廷玉这样的重臣,一辈子也仅有一小罐。

2、黄金本身很珍贵市场上一颗“金瓜子”的重量大约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间,如果按照清朝金银兑换的比例,一颗“金瓜子”相当于8两左右的银两。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银两本身就十分珍贵,更不必说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金瓜子”了。 而目前的一克黄金大概相当于人民币570—580元。那么在古代,“金瓜子”的价格只会更高,更值钱。所以,“金瓜子”本身就很珍贵,拥有一颗“金瓜子”就相当于你有了一笔巨款。 四、“金瓜子”代表着皇权至上

清朝是皇帝皇权集中最高峰的时期,所以那时的“金瓜子”已经成为皇帝的专属,是皇权的象征。同样,普通人是不被允许去锻造“金瓜子”。通常,皇帝会将“金瓜子”赏赐给那些有功劳的大臣和诞下龙嗣的嫔妃,例如康雍乾时期的张廷玉。 作为三朝重臣,皇帝当然会把“金瓜子”赏赐给张廷玉,借此来表达一种对老臣的认可,同时也展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 乾隆皇帝也会给刘坤等人“金瓜子”,晚清时期慈禧太后也会给小皇子一些“金瓜子”。

清朝的皇帝通过赏赐“金瓜子”这一手段笼络人心,无疑也是一种掌控朝政的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维护自己的中央集权。深宫之中,规矩繁杂。对于嫔妃来说,她们平时也是按位份的高低来领取俸禄。一些嫔妃为了在皇帝面前留下好印象,得到皇帝的重视,就去打赏皇帝身边的宫女和太监。 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嫔妃打赏多少也只能取决于自己俸禄的多少。而且,在深宫之中生活的妃嫔每天都是以皇帝为中心,倘若有一天可以得到皇帝御赐的“金瓜子”,不仅在后宫可以直起腰板,自己家族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所以说,皇帝的“金瓜子”不仅体现了皇帝对嫔妃的一种珍惜和疼爱,而且也彰显了皇帝对于嫔妃的认可。在电视剧《甄嬛传》中,沈眉庄在获得皇上的恩宠之后,皇上赏赐给她很多东西,其中就有“金瓜子”的出现。当沈眉庄随手将一把“金瓜子”赏赐给苏培盛时,就连一直在皇上前面伺候的苏公公也大惊失色。 所以说,即使是在御前还是伺候了皇上多年的公公,依然没有享受到赏赐“金瓜子”的荣誉。虽然这一情节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但从这件事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因为“金瓜子”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以及它的稀有性质,“金瓜子”不是皇帝随随便便赏赐的。而且皇帝只有特别喜欢某个嫔妃的时候或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才会赏赐“金瓜子”。 五、“金瓜子”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说,随着历史的逐渐演变,“金瓜子”由最初的一般等价物逐渐演化成为御赐的物品,是皇恩的象征。

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衍生出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最高权实际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那么皇上所御赐的“金瓜子”无疑是最高的荣誉。这也是非常值得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情,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嫔妃收到“金瓜子”的喜不自禁了。 另外,大家族里的族人希望家族兴旺繁荣、长盛不衰,他们就把“金瓜子”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让家族后代始终记得这份荣誉。今天,一些祖上是满清贵族的后代仍然收藏着“金瓜子”,因为这不仅可以寄托哀思,而且还是一件可以骄傲的事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