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道诸葛亮的神机与妙算。鲜有人知道,这位鼎鼎有名的人臣,将乐毅奉为圭臬。俗语说,惺惺还由惺惺惜。 诸葛亮对乐毅的崇拜情结正基于此。诸葛亮的人生,把军事才华推向巅峰;而乐毅的人生,书写下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之间寻觅知音,乐毅以无与伦比的战绩,打动着诸葛亮爱才惜才之心。 小乐毅的双重国籍 战国时代的版图,随成王败寇之原则,不断地更新迭代。乐毅就在烽火岁月中呱呱坠地,他既是魏国家族的后代,又是赵国一统下的子民,身上早已打上双重国籍的烙印。 其家庭背景也很不一般,从根脉上追溯,魏国名将乐羊是率先垂范的祖辈,在战国初期执掌魏国军印,于残酷的军事斗争中,一举拿下了中山国。

乐羊履立军功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奖赏,灵寿一度成为他的封地。然而,人无长形,水无常势,这块封地被赵国截取收纳。 至此往后,乐毅家族便在赵国土地上谋生存、图发展。在魏、赵两国文化的熏陶下,乐毅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着代际传承的正统兵法。凭借开悟的天性和渴求好学之心,家族为其精心栽培、奠下军业。 青年乐毅为理想抉择 所谓时势造英雄,战国时代的人们,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与涤荡下,一次次改换道路,一次次改换门庭。正处于青年时期的乐毅,照样深受历史环境的裹挟与影响。

他过人的军事决断,得到当时赵国君王的青睐,理想如期照进了现实,他跻身为赵国臣子官宦中的一员。 可是好景不长,赵武灵王经历沙丘之乱,国家政治变得动荡不安、波云诡谲。为免遭不测,他不得不离赵赴魏。 燕昭王与乐毅因缘际会 青年乐毅投奔魏国,却转而追随燕国,可见燕昭王招揽人才、长袖善舞。魏国以厚礼挽留乐毅,不曾想他倒头来,还是脱离魏国怀抱。 乐毅的眼光已超越于当下,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他窥见燕昭王开明君之风,若为他正式得用,将来必成大器。 他的预想与燕昭王不谋而合,果不其然,对方大方提拔他为“亚卿”之职,军国大事放心地交与处置。这一步棋,乐毅走得相当妥当。

乐毅缔造军事神话 古语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与强中之手齐国相抗衡,燕昭王把这口愤懑之气,足足憋了二十多年,忍辱负重且励精图治。 经乐毅不遗余力的帮助,无论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在面貌上皆有巨大改观。终于在燕昭王38年的一天,向乐毅提出攻打齐国、为父报仇的请求。 乐毅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并与燕昭王分析攻伐齐国的策略利弊,举荐出“一国攻伐,不如多国攻伐”的杀手锏,说服燕昭王采纳与齐国争锋相对之国联合共攻的计策。 乐毅于是大展拳脚、施展口才,与赵国赵惠王达成军事联盟,又作顺水推舟之态,推动赵国以齐国之利为诱饵邀秦国参战,楚国和魏国也相继加入战队。 齐愍王在诸国心目中口碑不佳,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乐毅的军事头脑已初露端倪,一边被燕昭王封拜为上将军,一边手举赵惠王托付的相印,带着赵、楚、韩、魏、燕五国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去与齐国齐愍王一决高下。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更何况五国之兵力,足以威慑齐国的应战。于济水之西两相迎战,齐愍王由于寡不敌众,只得携残部退守都城临淄。 乐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选择乘胜追击。在与谋士剧辛观点分歧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倒逼齐愍王踏上逃亡之路。 事实证明,乐毅对胜数乃胸有成竹,一路上不断地攻城略地,将齐国都城临淄的金银财宝,有如囊中取物一般,悉数收归燕国所有,一律缴获奉献给燕昭王。 城池沦陷多达七十多座,齐国将近灭国之险。乐毅为燕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至于有宫和即墨两座城池,虽未能如愿取下,但乐毅以“柔术之道”,慰抚当地的民心民意,与齐国世阀相交与好,力图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瓦解对燕国的敌意。

乐毅与燕惠王分道扬镳 一代君王,一代臣子。乐毅在燕昭王的麾下,事业如日中天、轰轰烈烈。但等燕昭王儿子燕惠王继位,却又是有别于过往的另一番景象。 此人与乐毅素来不合、心有芥蒂,齐国大将田单正利用这一人际软肋,派人设流言离间君臣关系。 宣扬乐毅因燕惠王在位不肯回国,用缓兵之计一味地拖延时间,一旦燕国更换了新将领,齐国将从此万劫不复。燕惠王听信流言,命骑劫为将军,令乐毅回国。 乐毅并没有服从命令,而是怕回国以身犯险,接着又开启为赵国效力的生涯。 田单见燕惠王已调虎离山,燕国军士发生内讧,人心不齐,遂瞅准时机展开反攻,借此杀除了骑劫,燕军部队大势已去,再也没有新生力量对付此战。 田单依靠此举击退燕军,全面收复齐国之境。

乐毅坦荡递呈《报燕惠王书》 乐毅终归是燕国不可多得的将才。燕惠王的昏聩糊涂,逼走了乐毅。为田单之徒所利用,对待此事又羞又恼,同时深恐乐毅率军报复燕国,于是派人当面向乐毅发难,意欲激发乐毅报燕国之恩。 此时的乐毅聪明、清醒,一气呵成《报燕惠王书》,将燕惠王驳斥得面有惭色,及时表达对燕昭王的感怀之情,维护自己作为人臣的应有尊严,敢向愚忠愚孝“说不”。 燕惠王再也不能刁难半分,还对留守燕国的妻儿妥善安置、照顾有加。 乐毅于赵国驾鹤西去 乐毅依旧在赵国生活,只不过穿梭于燕赵之间,为看望妻儿,为答谢燕惠王,致使燕、赵两国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曾经一往无前、意气风发的乐毅,也在时光流逝中逐渐衰老,似乎还有一腔未酬的壮意,埋藏于内心深处,却引而不发。

在与妻儿相隔两地的岁月中,他独自承受着无限凄凉与落寞,在自己构筑的精神王国里踽踽独行,哪怕是无人了解与理解,并最终遗憾而终,亡殁于所投奔的赵国。 纵观乐毅的一生,堪称为传奇。无怪乎诸葛亮为其权威背书。大丈夫当以骁勇之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挥汗淋漓。以乐毅的军事成就,当时之人难以望其项背。 诸葛亮为蜀国大业殚精竭虑,乐毅为燕国未来暗自焦心。乐毅是前辈,诸葛亮是后辈。 身为志向远大的后生,理当对前辈事迹予以凭吊瞻仰、念念不忘。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其实是在以乐毅为榜样,激励自己身先垂范、造德功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