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鼎盛王朝的覆灭,其原因肯定错综复杂,内忧外患都少不了。大明的灭亡一直以来都是让后人极为惋惜的,很多专家学者也试图归结过其灭亡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来讲一场明朝统治期间发生的大灾难,或许会给大明的灭亡原因提供一个新思路。

这场灾难有一个学名,叫小冰期,就发生在明朝统治中期。它由一系列自然灾害组成,首先是在华县的大地震。这场地震是有记载以来我国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震级8.3级,比2008年的汶川震级都高。据记载,当时因为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这还是保守估计,之后还有长达三年的余震,此次灾害伤亡最起码破百万。要知道,明初人口不过5000万。

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瘟疫和饥荒。母亲河决堤,淹没房屋、土地,城墙被摧毁,百姓无以为生。这不单单是一次地震灾害,而是一次生态灾难。据学者研究,1600年左右,东亚平均气温下降1.5度,这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我国农耕线整体向南平移,南方开始普遍种植更为耐寒的农作物。

除此之外,南方冬季出现大范围冰冻,夏季洪涝灾害频发,据记载,从天启年间到明末,就有374次之多。北方则持续干旱,中原降雨量相当于西域荒漠地区的降水。 而此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刚好是地震震中,也是李自成起兵造反的地方。这里连续十三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温饱问题解决不了,他们不得已踏上造反之路。我们在明朝的史书典籍中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字眼,“鼠疫”“蝗灾”“积雪......冻死者”。起来造反的农民因为家乡受灾严重,无粮可吃,于是他们大规模迁徙,这不仅给朝廷剿匪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且军饷的匮乏也使得朝廷军队战斗力极大减弱。

朝廷为平定灾民,也采取过安抚的政策,但当时他们也有心无力,国库告急,不仅民用物资,军饷都拨不出来。朝廷没法给灾民最起码的物质保障,使得起义问题更加严重。而朝廷军队最终也因为缺食少粮,成为羸弱残兵,李自成攻入京城时,城门上平均三个垛口,只有一名士兵驻守。 或许是天的旨意,注定大明要亡,此次灾害使得大明积重难返,国内起义四起,北方清军趁势南下,最终将大明推入深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