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如祺出行上市首日就破发,最近几年网约车上市破发几乎成为了常态,面对着如祺出行当前的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网约车如何能让资本市场满意?

一、如祺出行上市首日破发

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出行服务公司如祺出行港股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低开逾14%,报30港元/股。此后股价略有反弹,午间收盘后,报33港元/股,依然在发售价以下。

根据昨日如祺出行公布的配发结果,公司全球发售3000.48万股股份,其中,广汽工业、滴滴、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本次发行,认购规模累计超1亿美元。公开发售占约6.01%,国际发售占93.99%。最终发售价为每股35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9.692亿港元,每手100股,市值超70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的收入分别为10.13亿元、13.68亿元和21.61亿元,同比增长率则为35%和58%。尽管收入呈增长态势,但利润却连亏三年,分别亏损了6.84亿元、6.27亿元和6.93亿元。

对于亏损情况,如祺出行方面表示,预计在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因此公司制定了一条盈利路线:扩大业务规模及促进收入增长;提高毛利率;提升经营和管理效率;改善流动净负债状况。

毛利率方面,如祺出行从2021年的-24.2%,收窄至2022年的-10.7%,并进一步减少至2023年的-7.0%。

二、网约车如何能让资本市场满意?

如祺出行的上市首日破发,再次将网约车行业推向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网约车企业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的Uber、Lyft,还是国内的滴滴、嘀嗒,甚至最新的如祺出行,都未能幸免于这一趋势,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

首先,近年来,网约车企业在上市之路上屡屡遭遇破发的尴尬局面。Uber 作为全球网约车行业的先驱者,在其上市时就未能达到市场的预期,股价表现不佳。嘀嗒出行在上市后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而如今如祺出行上市首日的破发,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并非偶然。

造成这种常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市场对于网约车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存在疑虑。尽管网约车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和用户积累,但在盈利方面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额的运营成本,包括司机补贴、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等,使得企业的盈利之路漫长而艰难。

另一方面,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网约车企业的上市前景蒙上了阴影。各地对于网约车的政策法规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和投入资源以满足合规要求,这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

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在积极转型,使得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者对于网约车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和盈利能力持谨慎态度。

其次,网约车行业已经逐渐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在成长阶段,市场需求旺盛,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拓展和补贴策略来吸引用户。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增量开始降低,存量竞争成为了主要的竞争模式。

在成熟阶段,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用户需求相对稳定。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留住现有用户并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份额。然而,这种转变对于许多网约车企业来说并非易事。

一方面,长期以来的补贴策略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一旦减少补贴,用户可能会流失;而持续补贴则会对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司机培训、车辆管理、技术升级等。但在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网约车赛道已经不能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传统网约车业务主要依赖于司机和车辆的管理,以及乘客的出行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网约车企业的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同时,由于行业监管政策的收紧和合规成本的增加,网约车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上升。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网约车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想象空间,导致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怀疑。

第四,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动驾驶被视为网约车行业下一个可能的突破点。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熟并大规模应用,有望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从而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速度,也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对其商业价值的认可程度。

因此,网约车行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满意的表现,需要在保持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不断创新求变,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合理管理市场预期,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