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然而,在这个故事里,却是将军易得,典吏难求。 话说明末清初时期,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席卷之下,认为天下大局已定,于是第二次颁布了“剃发令”——限期10日,要求汉人全部向满人学习剃发。

这时候,已经投降清政府的明朝官僚,为了向新主子摇尾巴,层层加码,有些地方限期三日甚至一日。 当剃发的文书传达到江阴的时候,文书里甚至出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文字,江阴负责抄写布告的书吏抄至此处都勃然大怒,掷笔于地痛呼:“就死也罢!” 消息传出后,江阴全城鼎沸,全城军民疾呼:“头可断,发绝不剃”。起义的军民很快就抓住县令,并且斩杀清朝使者,在江阴全城军民以及现任江阴典吏陈明遇的推举下,前任典吏阎应元被推举为领袖。

这位阎应元,便是我们想说的“将军易得,典吏难求”的那位典吏。

为什么说这位阎应元是比将军的还难求的典吏呢? 因为清政府在获知江阴起义后,马上派遣明朝降将刘良佐率军镇压。阎应元率领一帮军民于清兵相抗将近一月,刘良佐见江阴城难以迅速攻破,便到城门口向阎应元劝降:“如今南明弘光帝已逝,江南诸地尽在清朝掌握,向您这样的人才,若是投降,清朝岂不以高官厚爵赏赐你?”

阎应元闻言,愤怒答道:“大明只有投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典吏!”端的是铁骨铮铮,时至今日,仍然难以想象什么样的一代人杰,才可以领一孤城独抗清军80天,而且是最后清朝贝勒博洛亲率大军20万,攻城月余,还使用了二百余门火炮才攻下江阴。 反观明朝的参将以上的降将,自洪承畴以下,能列出长长的一串的名单,包括后来的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都是明朝的领军大将,而这些个大将,若是都是像阎典吏一样铁骨铮铮,南明的历史或许真的能改写吧! “将军易得,典吏难求”,阎典吏,威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