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的为官过程,解读《曾国藩家书》系列之23: 一个人的未来有没有成就?是可以预测的,按照曾国藩教给他的弟弟们的方法,只需要考核一点即可,那就是看其志向是否坚定。 曾国藩找到这个方法的时候,他在仕途上还没有任何成就。当时的曾国藩已经32岁,进入官场仅仅两年时间,但从他写给弟弟们的家书来看,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 君子立志,应有包容天下的气概,而后才能不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天地间一完美无缺的人。 这段话,让曾国藩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他在仕途上走向辉煌的一个起点。其实,一个人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是否有成就,只要按照曾国藩的方法,考核其志向是否坚定即可。如果一个人做事三心二意,毫无恒心,可以肯定,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成就。 曾国藩当时在仕途上遇到了什么,为何会对立志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有以下原因: 一是官场腐败。 晚清时期,官场十分腐败,在官场上,没有银子铺路,要想获得升迁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很多官员没有银子,对工作敷衍了事,混日子,很少有官员能真正把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放在眼中。

曾国藩虽然初入官场,但他已经看到官场上的种种弊端了。比如,曾国藩在翰林院实习期满后,本应立即获得吏部下发的通知,入宫接受道光皇帝的面试,然后安排工作。 可曾国藩没有银子去贿赂吏部的官员,吏部的官员就迟迟不给他发通知书,直接拖了曾国藩半年时间,才不情愿地给他下发了接受皇帝面试的通知。 官场腐败,是环境问题。没有成就的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曾国藩则从腐败的官场上看到了发展机会,那就是大家都不愿意付出的时候,如果他能无私付出,一心为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着想,也就与众不同了,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二是受到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想为大清王朝的江山社稷服务,还很宏观,这样的理想也不确定。当时的曾国藩是翰林院里的一名检讨,为从七品官员。

职位虽然低微,但也是大清王朝的一名官员,也是能为朝廷服务的。可是,曾国藩为何要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呢? 在仕途上,如果一个人的职位低微,手中的权力就很弱小。一个手中没有多大权力的人,是无法整合资源,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因此,只有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才能真正为大清王朝服务,为皇帝分忧。 曾国藩的这种志向,是受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影响,不过,曾国藩并不是照搬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他完全是为了提高自己,给自己在仕途上找一条捷径。 正是在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影响下,曾国藩逐渐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为官方法,比如:如何获得升迁?对人脉如何选择?与政治如何斗争等等,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相比,曾国藩的心学思想更具有操作性,对个人的成长,更有指导意义,虽然有很多手段比较腹黑,但在复杂的环境中,更容易让人获得生存空间。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曾国藩心学》,一定会获得全新的收获。 此时的曾国藩,虽然还没有取得成就,但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如此,曾国藩才写信告诉自己的弟弟们,也希望他们能像自己一样,立下志向,并坚定不移地朝目标前进。 后来,这也成为曾国藩考核下属的一个依据。按照曾国藩的做法,如果一个人没有志向,他的未来就不可能有成就,也就不值得大力培养和提携了。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