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了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世界上首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且从这可以看出,女性在科学研究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王承书出生在居里夫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年,1930年王承书考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是班上唯一的女性。四年后,该班13个学生仅毕业了四名,王承书是其一且位居榜首,获得了金钥匙奖。
之后王承书在燕京大学又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燕京大学任职物理系助教。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承书离开了北京,辗转于各地,后在昆明认识了从英国留学回来、正任职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教授的张文裕。
张文裕的家境比不上王家,但张文裕从小聪明,于是被父母送去读了书,先是在村旁的私塾读了两年书,后上了四年小学,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泉州培元中学,但张文裕的兄长、姐姐相继去世,家中有不少事情需要帮忙,因此张文裕的父亲希望儿子放弃学业。
不过张文裕的老师很欣赏这个聪明的学生,于是资助了张文裕,张文裕的父亲经过众人的劝说才勉强同意让儿子继续上学,但后来张文裕因为反抗家庭的包办婚姻,于是带着培元中学校长的推荐书,一个人到了北京燕京大学,最终进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同样拿得了硕士学位。
1934年,张文裕又考取了“英庚款”公费留学,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王承书曾在燕京大学学习时,就已经听说了张文裕。王承书与张文裕在昆明相知相恋,并于1939年喜结连理。
婚后王承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而且张文裕也十分支持王承书,1941年,美国巴尔博奖学金基金会接受了一个中国已婚妇女的申请,王承书因此在8月份进入了,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家乌伦贝克。
1944年王承书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后并留在了密歇根大学工作,还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而在1943年至1949年,张文裕在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巴尔摩实验室任研究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人才共同建设家园,王承书也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中国,并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在回国前将科研有关书刊和资料分成了300多个邮包,从美国陆续寄往了北京。
1958年,原子能研究所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王承书开始研究核技术,并且王承书在中国开创了受控核聚变反应和等离子体物理的研究,也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
60年代初苏联单方面撕掉了合约,并撤掉了所有专家,我国第一个分离铀同位素用的气体扩散工厂面临严峻的形势,王承书也以国家利益为重,毅然接受了她未曾做过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从此人间蒸发,她的名字也不再出现在我国物理界。
我国核技术因为王承书领先了世界50年,但张文裕却有35年不曾见过王承书,1994年6月,82岁的王承书在北京去世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