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32个省市自治区,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上海人所特有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弄堂和旗袍;苏州的各种名小吃和苏绣以及评弹,最有名的还有苏州园林和十二金钗的故事; 浙江的制造业和商业尤其是义乌小商品的名气响彻国内外;还有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臊子面和文学作品。这些城市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好。 在所有的城市中有那么一个城市山东,晚清民初,山东人在京师有多强,跺一跺脚,京师也要震三震。

要说起来山东人各个都是大方好客,而且山东素来有山东大汉的叫法,这说明了山东的男人都比较的有担当,有责任心能够给人安全感值和依靠,山东的女人也是身材高挑苗条,又非常的赋有文化修养。 那么在现在对山东人的印象是低调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能出彩的地方了,可是在历史上山东可不是这样的。 就比如在晚清的时候,山东人在京师可谓是占据着主导权,当时京师的吃喝可都是仰仗着山东人,所以才有人说在晚清的时候山东人跺一跺脚,京师都要跟着震三震。

山东对于晚清的吃穿 山东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地方,不然也不可能走出孔子这位先人,大家都知道孔子对中国的影响,那是从古至今一直沿袭从没落伍的思想影响,甚至孔子的名声已经传扬海内外,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这样一位伟人先祖山东人自然都想要力争上游了,最明显的就是在晚清的时候京师人是离不开山东的,这也是山东人厉害的地方。 所谓的京师就是清朝的国都,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北京,很多人要疑惑了身为首都的京师难道还要依仗着山东人才能活吗?答案是是的,京师在当时就是依仗着山东人生活的。 人活着就要考虑衣食住行,这衣排在了第一位是因为人是好面子的,所以衣不蔽体的时候是不愿意考虑吃喝,那么山东人也就抓住了这一点在京师开设了布行。 至于为什么要去京师开布行不在自己的城市发展呢,这一点非常的好解释,就和现在人一样的,当时的人也是人往高处走,京师是皇城是天子的脚下发展肯定是非常繁华的,就和现代人都喜欢去北上广深一样,山东人当时肯定是往京师去呀。

在京师有一定规模的行当都会称之为“行”这是一种商业的规定,当时的京师主要有“五大行”分别为粮行、布行、烟行、茶行、酒行。这五大行里面粮行、布行都是山东人的重要产业。 要说山东人在京师开的布行那就不得不提到“瑞蚨祥”的名号,当时在京师几乎人人都穿过“瑞蚨祥”的衣服,因为“瑞蚨祥”的商品不但齐全而且花色多,质量又好所以很受人欢迎。 这时山东人又启动了他们聪明的大脑开始自行设计花样,还出了定制品,这就和现在的名牌一样有了自己的IP形象,所以来买的人就更多了,买的也就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品牌。 如果非要说一件山东布行的影响力的事件的话,那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面国旗所用的面料就是“瑞蚨祥”的,这个理由就很充分了吧。 说完了衣接下来就是食了,吃饭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普通人来说吃饭是为了活着,对有身份的人来说吃饭不单是为了活着还为了面子和社交。所以山东人针对普通人就选择了开“粮行”,对有身份的人就选择了开“饭庄”。 首先粮行对山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山东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存粮食,也许是为了防止饥荒的突然来临吧,所以山东人存了很多的粮食,但是存的粮食越来越多怎么办呢,于是到京师开了粮行把粮食卖给京师的人。

饭庄的开设就比较的有意思了,山东人在握住了京师人民“吃”这个生活必须品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抓住京师人民就想到了要抓住他们的胃。于是饭庄就成立了,而且鲁菜本来就非常的有名,所以很多的山东鲁菜大师就在京师声名远扬了。 在当时请吃饭的话一般都会去山东人开的饭庄,一是因为好吃二是因为他们的服务非常的周到,因为他们在吃饭的时候有四种模式可供选择。 第一个是两家结伴前来吃饭;第二种是厨师去请客人家里做饭;第三种是发放饭票到时候可以凭票吃饭;第四种是请客人没时间就直接让厨师去对方家做饭。这四种模式的产生几乎涵盖了所有吃饭的需求,于是山东人真的抓住了京师人的胃,京师人再也离不开山东人了。

山东人对京师人的清洁 京师是皇城那么住的大部分都是达官显贵,所以对于自家生活的排面和讲究就会非常多,山东人就看中了京师人需要壮劳力干活这一点也形成了一个职业,那就是“清道夫”,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厕所清洁工的意思。 以前的京师有茅坑也有马桶,但是为了整体的市容市貌考虑当时的紫禁城一律不允许使用茅坑,所以家家户户就只好用马桶,可是这些有身份的人怎么可能自己倒马桶呢,于是吃苦耐劳的山东人就接过了这项任务。 关于“清道夫”这项职业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那就是“清道夫”差点成为失业人群。当时京师有很多南方过来的官员,大家都知道南方城市的大多数是比较有钱的,所以很多南方来的有钱官员家里已经有了先进的抽水马桶。 所以他们非常看不惯这些走街串巷的“清道夫”于是就举报了“清道夫”。

这些“清道夫”虽然干的是粗活累活但是脑子好使,于是就真的联合起来罢工了好几天,要知道“清道夫”这个活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的,所以一时之间找不到人来接替。 几天之后京师就被一股浓重的味道所覆盖,这时候那些举报“清道夫”的人终于知道了“清道夫”的重要性,从此再也不说什么了,而“清道夫”一时之间成为了一种“铁饭碗”。 除了这些之外山东人在京师渗透着各行各业,而且和旗人有着莫名的默契,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皇室是满族旗人,与中原人士是有一些习惯差异的。 可是山东人却能和他们非常合拍,于是很受旗人的欢迎,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会导致山东人跺一跺脚,京师人震三震的说法,毕竟衣食住行差不多都掌握在人家手中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