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荷兰领导人在就职不久后,迅速表达了其对华政策的复杂性,并明确表示对美国的信赖。这位67岁的荷兰首相,继任者的身份尚未公开,但其对中国的立场显然并不简单。荷兰对美国的信赖,是否意味着该国将积极参与华盛顿提出的遏制中国的战略?在北约宣布荷兰首相吕特成为新秘书长后不久,迪克·斯霍夫于7月2日接任,成为荷兰的新首相。自荷兰大选结束以来,已经过去了223天。作为荷兰执政联盟内部的折衷选择,斯霍夫面临着平息国内政治分歧和解决对华芯片出口的敏感议题。

荷兰新首相的对华政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荷兰虽然国土不大,却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包括ASML、壳牌、联合利华等,其经济结构与韩国相似,都是依赖出口的。荷兰并不愿意限制对华的芯片出口,因为这将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引发企业外流。尽管壳牌和联合利华已经离开,ASML也计划迁出,但荷兰政府通过提供25亿欧元的投资承诺,暂时留住了这家公司。

荷兰在对华政策上难以发出独立的声音,因为它是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经济,并通过北约加强了对欧洲国家的影响。面对美国的压力,吕特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今年3月,吕特访华时表示,不会针对特定国家实施出口管制,暗示这是美国的决策,而非荷兰的主动行为。荷兰没有立即响应美国的全面禁止对华出口芯片的要求,而是采取了拖延策略,声称需要评估限制措施的影响。

美国对此显然不满意,派出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访问荷兰,敦促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更严格的限制。为了缓和美国的不满,荷兰在6月派遣护卫舰到中国东海进行挑衅,但遭到中国驱逐。尽管如此,荷兰仍然认为有美国的支持,无论发生什么,都是美国的责任。

斯霍夫在宣誓就职后不久,于7月4日明确表示,与中方讨论国家安全时必须非常谨慎,并强调美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荷兰将继续支持北约的行动。从斯霍夫的表态来看,他可能会继续吕特的做法,虽然会配合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但力度有限。荷兰显然不想放弃中国市场,但又难以抵抗美国的持续压力,这构成了荷兰的困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