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虚与委蛇,一个看似简单的成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多数人可以把这个词读对,却很少有人知道“蛇”字为何要念“yí”,更不明白它本是个褒义词。什么样的故事,赋予了这个词迥异的音义我们何以在不经意间误解了历史


       双头怪兽轻易破人心防
       在古籍《山海经》中,委蛇是一种传说中的怪兽,它拥有双蛇头与红紫毛发,且能力非凡。其一,它的身段柔软,能灵活地穿梭曲折,令人难以捉摸;其二,它能随心所欲地变化自己的相貌,让人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
       在古代,委蛇的变幻无常让许多捕猎者难以捉摸,有时甚至误打误撞闯入它的领地,立时便被其反击致死。久而久之,人们便传言这片山林里存在一种神秘的双头怪兽,它的能力高强到能随意迷惑人心,进而制造种种异象与谶言。
       只有少数猎手靠运气幸存下来,他们惊魂未定地描述,那怪兽的样貌与普通蛇类大不相同,头颅巨大,双眼炯炯有神,似乎能看穿一切虚与实。它拥有人的智慧与野兽的残忍,深谙人心,总是能轻易间戳破人们内心的虚伪与软弱。


       老子不与巫蛊较量难断真荒谬
       老子心知肚明这个季咸不过是弄虚作假,但是看在门人的面子上,还是答应与他过招。只见季咸披头散发,模样古怪,拿着一堆算筹在那里念念有词。
       他先说老子只剩十天寿命,老子让他重新算。他又说老子还能活几月,老子还是让他再算第三次。这次季咸脸色一变,知道自己必败无疑,当即收拾东西落荒而逃了。


       列子还沉浸在季咸神秘的算命术中无法自拔,一时间无法明白其中缘由。老子便告诉他,季咸不过是虚与委蛇,我也就随他去了。列子这才恍然大悟,老子明明可以直接戳穿季咸的花招,却宁可装糊涂也不愿与他正面对峙。
       因为老子知道,与其在巫蛊上和他争个你死我活,不如让他自取其辱,由内心认清自己的荒谬。如果真与他较劲,反而会坚定他的迷信,而老子的本意是化解他的盲目自大。


       王熙凤笑里藏刀子甜言蜜语实威胁
       在后世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故事女主王熙凤同样善于“虚与委蛇”之道。她为人机敏,处事圆滑,从不与人硬碰硬。
       一次,她碰见贾瑞这个色欲熏心的坏人,贾瑞故意堵在她必经之路,说些不入流的调戏之语。王熙凤面上不显怒色,笑吟吟地打了个马虎眼,说贾瑞果然英明,兄长经常夸奖你呢。
       贾瑞得意忘形,以为王熙凤被自己迷得神魂颠倒。王熙凤继续笑着说,从你的谈吐举止就可见你是个聪明人,咱们有空再好好聊聊。说完便潇洒离去,临走时还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贾瑞高兴地回家等着下次“聊天”,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王熙凤的圈套。没过多久,王熙凤找人将他殴打一顿,最后他还冻死在了貌合神离的“聊天”现场。
       王熙凤这番举动,表面客客气气,实则言外之意是威胁贾瑞再敢撩拨自己就有性命之忧。她不动声色地击溃了贾瑞的心理防线,让其自乱阵脚,轻而易举就达到了目的。


       委蛇变迤逶山川古人比喻颇为巧
       既然委蛇拥有迂回变幻的特质,古人便用它来比喻曲折的山川地形。在诗歌里,“委蛇”这个词常被替换为“迤逦”。“迤”本指蛇的形状,“逦”带有续连之意,两字组合起来便有了蜿蜒的感觉。
       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酬张籍》中写道:“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迤逦绕城白。”这里的“迤逦”一词,就代替了“委蛇”的意思,描绘出月光绕城而流的模样。
       在自然描写中,运用“迤逦”来比喻曲折山水,实则是汲取了委蛇传说的文化内涵。山川之势如蛇蜿蜒,感受诗意之余,我们也应当惊叹古人联想能力之强大。
       他们能从有限的文字中创造无限的想象,并留下隽永的诗篇。委蛇传说为“虚与委蛇”一词赋予褒义,也使“迤逦”在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委蛇寓意需明辨是非曲直莫差错
       关于委蛇的典故,我们还可以思考更深层的内涵。它那变幻莫测的双面性格,善于欺骗人心,让人防不胜防。
       委蛇或许正是我们内心的隐秘写照,它代表着人性中的虚伪与软弱。我们总是习惯用各种花言巧语来粉饰太平,心底的真实想法无人得知。
       然而面对善于察言观色的“委蛇”,我们的小伎俩很快就会被识破。它敏锐地捕捉了我们话语中的破绽,让我们无所遁形。


       面对委蛇,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它呢老子的开明做法给了我们启示。他没有与巫蛊较劲,而是以智慧化解误解,让真相自然呈现。
       委蛇的本质并非完全的邪恶,它只是凸显了我们内心的软弱与虚伪。我们不应与它蛮力对抗,而要找寻内在的和解之道。
       它代表的或许正是我们自身难面对的阴暗面,我们该正视并接纳这一面,予以理解和宽恕。只有这样,方能化解委蛇的迷惑,破除自己的焦虑与疑惑,重拾真我。


       语言传承需知本意莫生异解歪用语
       我们在使用语言时,也常会出现“误解委蛇”的局面。比如对“虚与委蛇”这一成语,多数人只知其谓虚伪,却不了解委蛇本是褒义。
       这就像我们到异国他乡,听不懂当地语言,把一句友善的问候理解成了威胁。同一个词语,脱离了语境,我们很容易产生完全相反的联想。


       所以,学习一种语言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还需把握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语言的传承需要心传心,才能确保意义不变。
       古人将山川比作委蛇,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充满诗意的想象。我们今天继承这一语言符号时,也应当传承这种对山川之美的景仰之情。
       语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在这个多元纷杂的时代,我们更要尊重每一种语言所孕育的丰富内涵,用心感受那些超越文字的东西,方能互通有无,将心比心。


       结语
       一句“虚与委蛇”启发了我们那么多思考,足见词语背后隐含的历史文化之深厚。面对未知,我们不应生出恐惧,而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发掘其中的奥秘。
       委蛇或许是我们心底难以启齿的软弱,但只有正视自己的阴暗面,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需要注重内涵,才能避免产生隔阂。
       当我们用心去体会先人留下的语言瑰宝时,也等于在跨越时空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希望这段探索之旅,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小小的启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