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出了许多英雄豪杰。其中不乏有一味单打独斗的能人异士,但是能在三国排得上名号的谋臣武将,大多数都是处于同一个阵营,或者关系十分要好。而刘关张三人便是如此。刘关张三人自桃园三结义始,便相互联系,相互信任。关羽张飞二人更是为刘备兴复汉室,一统中原的壮志而奋斗终生。 但是当关羽败走麦城,身死异地时,刘备的表现就有几分耐人寻味了。刘备当时只是扼腕叹息,却并没有立刻出兵替关羽报仇,反而他等了一年多,才起兵。这又是为什么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关羽败走麦城,失了荆州,蜀汉处于劣势,不可即刻发兵。 关羽败走麦城后,孙权趁机派吕蒙白衣渡江,占据荆州。而从此时刘备所盘踞的地盘来看,关羽的大意失了荆州,可以说是把蜀汉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荆州一失,诸葛亮当年在《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的既定政策就无法展开,而若诸葛亮提出的占据荆州之策无法展开,刘备就难以完成兴复汉室,一统天下之壮志。况且此时荆州已失,蜀国实力下滑,如果贸然发兵,或许只会是一场败绩。因此,刘备才不会即刻发兵。

而关羽败走麦城,身死异地之后,刘备的阵营中不仅损失了关羽这一员大将,还失去了荆州之地。除此之外,法正、黄忠等文臣武将,也在公元220年前后相继去世。正是如此,刘备所率领的蜀汉政权的实力受到了明显的削弱。 况且荆州新失,关羽罹难,蜀汉阵营中军心十分不稳,士气低迷。再加上蜀汉占据的益州势力中的豪族的阻碍,蜀汉政权经了这一遭,可谓是元气大伤。处于这样状态下的刘备,考虑的不仅仅是关羽一人的,而是蜀汉整个大局。他又怎么会鸡蛋碰石头,头脑一热就发兵攻吴呢?

第二,在当时情况危急,刘备必须登基称帝,甚至比为关羽报仇更重要。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阳。其子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并正式迫使汉献帝刘协退位,篡汉自立,从而建立了曹魏政权,自此以后,东汉王朝正式消失。 而曹丕的这一做法,对于打着汉室宗亲,匡扶汉室旗号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如果刘备只是沉默不语,筹划为关羽报仇之事,那也就表明了他默认了曹魏政权对于汉王朝的取代。野心勃勃的刘备自然不会对此坐视不理。

于是乎,刘备与诸葛亮商议,为了蜀汉可以继续沿用匡扶汉室的旗号,继续吸引三国豪杰,保持正统,蜀汉就势必要有一位拥有汉室背景的皇帝,相比于曹魏的公然篡位,也算是有些面子上的体贴。 所以在汉献帝刘协当时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年已六十岁的刘备于成都登基为帝,自封汉中王。对于刘备以及其部下来说(张飞或许除外),刘备登基称帝,是比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更重要的事。况且以当时曹魏咄咄相逼的紧迫性来看,当然是即刻称帝,以汉室名义对抗曹魏更为要紧。

第三,关羽之死事发突然,刘备起兵为需要长时间的准备。 本来刘备只是让关羽镇守荆州的,但是关羽受到其他人的吹捧,擅自发动襄樊之战。之后更是打了败仗,败走麦城,甚至于丢了性命。在刘备心中,关羽打的这场襄樊之战,定然能够凯旋而归。 但当关羽的死讯以及荆州已失的消息传来时,事情出乎意料,刘备自然难以迅速反应。况且就算刘备可以迅速反应过来,面对曹魏相逼,孙吴离心的尴尬境地,刘备除了静待时机,也不会不顾大局。更不会失去理智,一心为关羽报仇。

况且刘备就算想出兵报仇,也只能想想而已,无法施行。关羽已死,麾下黄忠年纪太老,张飞又素来脾气暴躁,而诸葛亮赵云等人又不同意即刻出兵,刘备也是无能为力。更何况蜀汉实力并不强,对于刘备来说,出兵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显然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 蜀汉不仅需要在益州挑选精兵强将,还需要准备粮草、攻城的器械等物资。这桩桩件件,无一不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因此刘备也才考虑再三,决定先登基称帝,稳定势力,再筹划报仇雪恨之事。 由此可知,刘备率领的蜀汉实力不强,处于劣势,起兵需时间准备,等等皆是其等了一年才起兵攻吴的原因。 你是如何看待刘备伐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