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满清入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645年6月15,顺治帝颁布“剃头令”,京城内外,限十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十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这就是有名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为了反抗“剃发令”,许多汉人奋起抗争。向清朝统治者反抗说:“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清朝统治者没想到仅仅一条“剃发令”就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对抗。这让他们十分愤怒,为此,清朝统治者采取了血腥的镇压政策。在清朝的血腥镇压下,上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悲惨画面,江阴八十一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无数汉族军民人头落地。

辛亥革命以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剪辫子热潮,清帝虽然退位,但按照双方商定,他在紫禁城内还可以享受皇帝的待遇,清皇室成员为了维护老祖宗的最后颜面,也都没有剪掉辫子,紫禁城内依然是辫子世界。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率先自己剪掉了辫子,还组成宣讲团,在全国各地宣传剪辫子的意义,甚至上门服务,义务剪辫。上海商人徐志棠不光自己主动剪辫子,其他自愿剪掉辫子的人,他就会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面。

溥仪久居深宫之内,再加上年幼,对宫外的事不太清楚。直到一个人的出现。1919年,英国人庄士敦到了北京紫禁城,担任了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将其丰富的知识教给溥仪,溥仪学到了英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而溥仪与庄士敦的师生感情也特别深厚。庄士敦特别不能理解溥仪还留着辫子的行为,而溥仪也觉得拖着个大长辫子早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

1920年的一天,因为他的“洋帝师”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溥仪“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它剪了,跟谁也没商量”。有溥仪带头,几天工夫,紫禁城内千把条(除了几个内务府大臣和三位中国师傅)的辫子全不见了。溥仪的这一举动产生了巨大震动,一些前朝遗老“顽固派”也只好剪掉了自己的辫子,宣布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如今,溥仪的这根辫子和他戴过的眼睛,被展列在博物馆,每天都有上万人参观。毕竟这可是皇帝辫子,牵动多少人剪掉没用辫子,这条辫子代表了一个封建王朝的谢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