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法流传已久:中国的长城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唯一能看到的人类建筑。我们由此可以感受到长城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无比宏大的规模。长城是古代防御工事的巅峰之作,说起来,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恩怨也是很久了。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领秦军数十万北伐匈奴,并将后者打得百年不敢来犯。

然而,尚武的秦人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在漠北驻兵。随后,秦王朝举全国之力,将战国时期各国的长城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如今庞大宏伟的秦长城。看到这里不仅有人要问了,秦长城极大消耗了秦朝的国力,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甚至间接催生了秦王朝的覆灭。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不在大好局面下一举歼灭匈奴,一来可以铲除边患,二来还能开疆拓土,三来还减少人民的负担避免灭亡,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古代的皇帝们不是傻子,更何况是一匡天下的秦始皇。这背后的原因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得多。首先,纵使秦人尚武,始终也是步兵。早在战国时期,秦国伐赵时,就吃了“胡服骑射”的赵国步兵的大亏。而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对“领土”的认识还不如牛羊,你抢他的牛羊他跟你急,你占他的领土他反而会跑。因此,想在辽阔的草原和大漠上击败匈奴,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骑兵军团,而由步转骑,无论是训练还是装备,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其次,依托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打阵地战,更符合秦人的作战思路。与赵国大力发展骑兵不同,秦国是在武器上做了很大的调整,而这些调整的目的,则是为了强化步兵的实力。可以这么说,秦始皇本人还是比较迷信步兵的,中国历代将领也多有“以步克骑”的思想,即用步兵抵抗骑兵的冲锋。这一战术思想于北宋的幽州之战后宣告彻底破产,可见其影响之大,足以影响秦始皇的决断。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物资供应问题。这一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古今中外有许多战争就是就是因为粮草物资供应不足而丧失胜局的。长平之战就是因为赵军粮草供给中断而被迫投降,巨鹿之战也是项羽切断秦军粮道,导致溃败。不要小看粮草供给,这不是一群人推着运粮车就可以解决的。不仅押送物资本身就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军队作保障,花销巨大。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从中原的粮仓运1石(秦朝时为109公斤)到长城以北的前线,运输队消耗的粮食为192石。

当然,历史上有很多远征的朝代,比如汉武帝远征匈奴,晚年时把大汉帝国的家底拼得差不多了;隋炀帝三征高丽,直接输光了其父亲留下来的庞大家业;明朝神宗的万历三大征,更是把“万历中兴”的成果又赔进去了。明宪宗在位时,曾因为蒙古人经常南下骚扰陕西、甘肃一带而倍感苦恼。他曾经有征讨蒙古的想法。然而大臣们给他算过这样的账:派出规模为10万的军队,军队粮饷、装备加上各种后勤支持,一共需要超过800万两白银的花销和数年的时间。而征集数万劳工修复长城,只需要花费最多100万两白银,不到3个月的时间。 由此可见,皇帝们不傻,反而是精明的。秦始皇也并非残暴,这反而是其雄才大略的体现。长城作为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不但不是铺张浪费的结果,反而是皇帝们为了省钱的杰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