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主带动、扩链成圈、集群突围,是长江上游沿江城市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的显著特点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3年的1013亿元,4年即与传统优势产业白酒产业并驾齐驱,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川渝两地联合搭建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汇聚50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到80%。2023年,川渝两地汽车制造业产值达8100亿元,同比增长7.5%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三军 叶含勇 胡旭
青山连绵长江头,碧水东流无尽休。长江上游地区幅员辽阔、水系发达,是践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区域。近年来,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上游省区市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抢抓“双碳”机遇,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开辟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一个多点布局、多元互补、多链融通、多城共进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带正加速崛起。
绿色涌动 长江上游力创产业上游
6月18日,四川省统计局公布2024年1~5月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单晶硅增长115.1%,多晶硅增长53.6%,锂离子电池增长95.1%。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曾俊林表示,近年来,四川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方面频频发力,尤其是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对四川能源结构优化、发展能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起到关键作用。
走进永祥股份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花园式厂区绿草茵茵,生产车间和大型装置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在中心控制室,近2万个控制点位、1900多个摄像头的监测数据在这里汇聚,分析结果实时呈现,自动化决策和控制系统有效促进生产安全高效。
永祥新能源专门从事高纯晶硅的研发生产。“通过持续数年的科技攻关,公司的产品各项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深受客户信赖。”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一、二期项目满负荷生产。
永祥新能源所处的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是乐山打造“中国绿色硅谷”的核心区,目前全球晶硅光伏领域10家头部企业已有半数在这里布局。2023年,乐山市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784.6亿元,硅料产能占全球17%以上。
乐山位于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岷江与大渡河交汇处,而岷江则在宜宾与金沙江交融,汇入长江。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曾饱受“化工围江、污染绕城”之苦。近年来,当地一手抓减排治污,一手抓产业再造,在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储能产业等绿色新能源领域大步前行。
截至目前,宜宾已累计签约动力电池项目127个、协议投资近2700亿元,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36个、总投资1325亿元。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晶硅光伏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全市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占比达40%以上。
宜宾生产的动力电池,顺长江而下抵达重庆,成为这里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核心部件。汽车产业是重庆的传统优势产业,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重庆顺势而为、主动转型,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冲锋在前,阿维塔、深蓝、问界等系列新能源汽车品牌不时掀起行业热潮。
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32万辆,时隔7年重回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30%。同时,2023年重庆汽车出口36.8万辆、同比增长29.8%,出口金额331.7亿元、同比增长51.9%,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优质的清洁能源、丰富的锂矿资源、畅达的黄金水道,长江上游发展晶硅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具有独特优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奇才分析,从四川的成都、眉山、乐山、宜宾、泸州、遂宁等地,到重庆全域,一条聚集在长江上游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带初具规模。
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2023年6月22日摄) 薛晨摄/本刊
链主带动 全链发力形塑集群生态
走进四川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宜宾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正忙碌运转。这里下线的产品,是生产动力电池不可或缺的结构部件。公司负责人坦言,当初选择落户宜宾,就是专门给宁德时代宜宾基地做配套。一期项目投产后订单排满,现二期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4月竣工。
宜宾锂电产业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从一到百”的拓展,宁德时代这个链主企业甚为关键。从2019年落子宜宾开始,宁德时代持续扩大在宜投资规模,当前规划总投资超过640亿元、规划总产能突破295GWh,已投资278亿元、已建成产能150GWh。一条长长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也由此延伸开来。
围绕宁德时代宜宾基地这个核心,宜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形成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县(区)经济开发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初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已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得益于此,宜宾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60亿元、2022年的889亿元,以及2023年的1013亿元,短短4年就形成了与其传统优势产业白酒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2023年6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宜宾“动力电池之都”称号。
链主带动、扩链成圈、集群突围,是长江上游沿江城市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的显著特点。涪江边上的四川省遂宁市,锂电产业发展势头正盛,目前全市集聚锂电企业6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6家,锂资源拥有量约占全球11%,基础锂盐、磷酸铁锂产能分别占全国的7%、18%,是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
“锂电产业既是新能源变革的‘加速器’,也是遂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遂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遂宁正以“双碳”为引领,构建锂电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生态圈,着力建设全国一流、全球领先的关键锂材料集散地、电池产品制造新高地,高质量推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锂电之都”。
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辰致科技有限公司迎来生产高峰期。作为长安汽车旗下企业,其在制动、转向、悬架、轻量化产品系统领域持续取得进展,目前产品配套于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品牌的多个新能源车型。在整个璧山区,已汇集规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135家,2023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增长14.9%。
放眼整个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一盘棋”布局、全链条发力态势。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庆全面推动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的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产业格局。
川渝两地绿色新能源产业双向奔赴、互融共促的趋势更加明显。以汽车产业为例,双方联合搭建的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已经汇聚50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到80%。2023年,川渝两地汽车制造业产值达8100亿元,同比增长7.5%。
创新驱动 关键变量成就发展质量
6月2日,位于重庆的赛力斯发布5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赛力斯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达34130辆,同比增长298.62%;2024年1~5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6823辆,同比增长342.35%。
这既有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跨界赋能效应,更离不开其过去20年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资金与人才双管齐下,赛力斯目前已获授权专利3700余项,在三电技术、增程技术、电子电气架构和超级电驱智能技术平台等方面建立了行业领先优势。
绿色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特征明显。
3月以来,总部在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通威集团捷报频传,其金堂、眉山等地的生产基地TOPCon新产品持续“上新”,不断刷新行业纪录。作为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高效组件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通威已实现了垂直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应当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形成绿色可持续增长的经济新动能。”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多年来,通威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用行动践行创新突破。
据悉,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已打造出单体规模大、技术集成新的生产线,2023年高纯晶硅年产能超过45万吨。依托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生产工艺,产品纯度达到11个9。目前“永祥法”已迭代至第八代,并储备至第九代,电子级多晶硅批量出口海外,实现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6月6日,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首片电池顺利下线。据介绍,本次下线的首片电池技术来源于通威历时两年半自主研发的吉瓦级铜互连中试技术,攻克了15μm细线宽铜栅线量产技术、柔性接触连续电镀、铜栅线异质结电池互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叠加行业先进的吉瓦级异质结中试线,实现了新技术的多元有机结合。
走进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固态电池、电池AI大模型、重卡换电系统等领域的一项项最新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核心团队与宜宾市政府合作共建,并致力于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落地3年多来,团队规模已经拓展至220余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78%,平均年龄29岁。
这个年轻的团队,瞄准绿色产业发展新趋势,活跃在科技创新前沿,目前累计申请知识产权200余项,已获授权专利171项。中心还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目前孵化创新企业17家,另有在孵团队及项目50余项。
杨奇才认为,在以川渝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绿色新能源产业的企业集群正焕新升级,资源、资金和人才等要素正重新组合,产业活力还将继续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将更加明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