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谯周老难死,白头抽笔写降笺。谯周字南允,蜀汉官员,三国时期大儒之一。自幼丧父,因受父亲的熏陶,少读典籍,通晓天文,精通六经。焦周于建安五年(201年)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当时的陈寿、罗宪等人,都是谯周的学生。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期间,谯周被任命为劝学从事。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谯周前往奔丧,尽管刘禅禁止大臣们奔丧,谯周还是提前到达。谯周曾多次反对姜维北伐,并与陈袛展开激烈的争论,后著有《仇国论》,据说是一部批判北伐的书,后来谯周被升任为光禄大夫。

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兵临长安。刘禅因听信黄皓的谗言,相信司马昭不会伐蜀,因此并没有做准备。一时间洛阳百姓扶老携幼,各自逃命。时任光禄大夫的谯周,力劝刘禅投降,保境安民。后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也有人认为,蜀汉是被谯周说亡的,谯周究竟如何说服刘禅投降,其结局又如何,以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谯周如何劝说刘禅投降。邓艾偷渡阴平,并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威声大震。刘禅知道后惊慌失措,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大臣奏报:百姓们扶老携幼,哭声震天,各自逃命。刘禅更加惊恐,随后探马来报:魏兵已将近城下,刘禅的心里防线几乎崩溃。官员们主降派居多,也有劝说刘禅放弃成都,投奔南中七郡的,想借助蛮兵,再次杀回成都。

然而光禄大夫谯周却不建议投奔南中,他认为南蛮反复无常,况且平时蜀汉也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因此投奔他们很有可能招致大祸。更有人劝说求救于东吴,吴蜀毕竟有联盟关系,成都有危机,兔死狗烹,因此可以投奔东吴。

然而谯周再次劝刘禅,有谁曾见过没有领土的国君,如果投奔东吴,必寄人篱下,不得翻身。谯周又接着说,魏能够灭掉吴国,而吴国却没有能力吞并魏国。将来形式发生变化,吴国会被魏国吞并,到那时我们再向魏国称臣,这是受到了两次屈辱,我们必受魏国鄙夷。不如现在就投靠魏国,魏必然会为陛下(刘禅)裂土封侯,上可以守住宗庙,下可以保境安民,这是两全其美之策。刘禅犹豫未决,退入宫中。

其次分析蜀汉宗室对于谯周建议的态度。谯周提出投降意见后,官员们议论纷纷,周见刘禅犹豫不决,再次进谏。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准备投降。正在此时,刘禅之子刘谌,大骂焦周是苟且偷生的腐儒毁坏江山社稷,声称天下没有投降的天子。刘禅于是质问刘谌:百官都议论投降,唯独你仰仗血气方刚,匹夫之勇,想让满城百姓流血吗?刘谌义正言辞劝谏,先帝创业艰难,况且先帝在时,谯周都不曾参与朝政,现在对社稷指手画脚,胡言乱语,是何道理?

成都城中尚且有数万兵马,姜维也在剑阁与魏军对峙,如果回军救援成都,里应外合,可以大获全胜。你怎么能够听信腐儒之言,废先帝之基业?后主厉声斥责刘谌:汝小儿,岂识天时!谌扣头大哭:愿父子背水一战,同死社稷,这样即使见到先帝也没有遗憾。任凭刘谌如何说,后主只是不听,并令近臣将刘谌推出宫门,并令谯周拟写降书,派遣尚书郎李虎送文薄于邓艾。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户共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两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二十斤,绵绮丝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其数;择十二月初一日,君臣出降。

北地王刘谌怒气冲天,带剑进入自己的宫中,先斩杀三子,后杀妻,将首级提到昭烈(刘备)庙中,大哭一场,自杀身亡,蜀国至此灭亡。

再次分析谯周的命运如何。谯周因成功劝说刘禅投降,被司马昭认为是能保全国家的人,因此任命谯周为骑督尉,散骑常侍,并封阳城亭侯。司马炎继位后,让谯周到洛阳为官,到达汉中,突然生病,不能前进。司马炎再次催促焦周,带病前往洛阳就职。267年,谯周重兵卧床不起,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请求回归故里,司马炎并未允许。270年冬,谯周因病去世。谯周一生写了很多著作,但后来都相继失散,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

你是如何看待谯周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